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究北京山区不同类型侧柏人工林下优势草本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为京津风沙源工程人工林营造与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林(C1)、侧柏-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混交林(C2)和侧柏-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cinereus)混交林(C3)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林下优势草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总体关联性和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排序与重要值排序无显著定性关系;茜草(Rubia cordifolia)是3种林分类型共有的优势草本,与其他草本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于0.90;总体关联性检验表明,C2为显著正关联,C3为显著负关联,C1为不显著正关联;此外,C2林下优势草本种间正联结性强,而C3林下优势草本种间负联结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ifolium var.sibiricum)、茜草-萝藦(Cynanchum rostellatum)等种对联结性强、生态位重叠值大,在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下具有较强的生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半灌木扩张可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究半灌木扩张草原生长季内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宁夏云雾山不同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扩张强度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了生长季前、后的土壤氮硝化速率、铵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分析了其与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半灌木扩张草原土壤氮矿化主要以硝化过程为主,且矿化和固持速率均随扩张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半灌木扩张通过影响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间接影响土壤氮矿化速率;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增加对氮矿化速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综上,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半灌木扩张强度和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共同驱动土壤氮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天山北坡醉马草群落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天山北坡不同坡位和坡向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群落进行总体联结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分析,同时利用Ochiai指数测定各种对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坡位及坡向对醉马草群落总体关联性无影响,各样地上群落主要植物种间总体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群落处在不稳定发展阶段;坡位及坡向对群落成对物种间的关联性影响较小,除了阳坡下段极显著、显著相关的种对数较多外,其他样地上极显著、显著相关的种对数都较少,所占比例很低.成对物种关联程度受坡向而不受坡位的影响,OI值显示沟底、阳坡主要物种间负联结关系松散,物种比较独立,阴坡负联结关系较强;所有样地上醉马草与大多数物种表现为负关联且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封育对蒿类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封育年限(封育年限为0年、2年、5年、12年)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物种数、物种频度差异、群落总体关联性、种对关联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封育年限增加,伊犁绢蒿荒漠单位面积物种数呈增加趋势。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总体性关联影响不显著,各处理的群落主要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相关。随封育年限增加,群落成对物种间负关联种对占总物种对的比例增加,群落内部竞争增强。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群落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封育12年、封育5年、封育0年、封育2年。总之,在研究时间范围内,封育增加了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间的组成及种间关系。本研究利用100个草本层样方分析群落物种的组成、多样性、种间联结性及生态组。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25科58属90种。(2)不同类型的湿地优势种具有明显差异,具槽秆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蕨麻(Argentina anserin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主要优势种。(3)甲玛湿地多样性指数最大,江夏湿地次之。(4)X2检验、AC(联结系数)、PC(共同出现百分率)和Ф(点相关系数)表明,优势种间联结性不强,各物种相对独立。(5)雅让湿地总体联结性呈显著负关联,塘嘎郭湿地与甲玛湿地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关联,其他2种类型均为显著正关联,说明雅让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较少且物种之间分布不均,湿地总体均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6)根据群落的聚类分析和种间联结测定的结果,把16个主要种划分为3个生态组。为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0年的流动沙丘、封育11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和封育20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的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丰富度、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优势度逐渐减小。沙地退化植被恢复演替模式为:先锋植物沙蓬为主的一年生植物群落(流动沙丘阶段)→灌木差巴嘎蒿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阶段)→一、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的杂草群落(固定沙丘阶段)。在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存在递进性和渐变性;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草本逐渐增加,植物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草本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春季休牧后放牧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植物种群种间关系的影响,于2013年8月对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进行调查研究,试验设2种放牧方式,分别为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SA1)和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SA2),分析物种数、物种频度差异,种对关联及群落总体关联性,得到如下结果:春季休牧较对照(全年禁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物种数,且SA1>SA2;不同植物种群出现频率对春季休牧后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春季休牧后,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性,短花针茅与碱韭(Allium polyrhizum)主要表现为负关联性。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受春季休牧影响,种间关联由对照处理的正关联转为负关联,且负关联程度SA1较SA2强。春季休牧后,无论放牧强度变化如何,正关联种总数较对照均减少,但物种总体种间亲和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8.
尹正辉  陈新丰  拉多 《草地学报》2023,(5):1302-1313
为了探明增温和放牧对群落中物种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全年增温、放牧、放牧全年增温和对照组4种处理。采用“Levins”方法计算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使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AC)和Ochiai(OI)指数分析了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全年增温、放牧和放牧全年增温处理在总体上增加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全年增温和放牧全年增温处理使主要物种生态位重叠值降低;χ2检验表明11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55个种对在四种处理下,分别有45.5%,41.8%,47.3%和45.5%的种对表现出正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四种处理下分别有54.5%,58.2%,52.7%和54.5%的种对呈负联结;OI指数表明,全年增温和放牧处理使得主要物种OI值增大。通过种间联结分析发现,全年增温和放牧使群落内种间竞争加强,种间关系变紧密,呈现逆向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春秋草地围封恢复过程中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对方差分析、x2检验及种间关联度OI值的计算,对伊犁河谷春秋草地围封6年、5年、1年和未围封的草地群落中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围封6年和5年的总体表现无关联,种间关联松散,围封1年和未围封表现轻微负关联。随着围封植被的恢复正关联显著的种对增加,负关联显著的种对明显减少,正负关联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优势种分布相对稳定,与其他种群表现中性联结,其他种群易受物种和环境的影响。种间联结测定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未围封和围封初期种间关系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群落生境的改善,生物因素对种间关联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样技术对种间联结性的测定有很大影响,取样面积过大、过小以及取样数目过少都会造成较大偏差.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的取样面积在0.125~1m2、取样数不小于60时能取得良好的测定效果.对于其它群落,样方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样方中平均出现的物种数占统计物种数的55%~80%来确定.铁杆蒿群落中有8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这种联结是种间竞争、种间互利或偏利以及物种对环境的趋同或分异的结果.根据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并结合种间联结系数星座图,11个物种可以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1.
杂草是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物因子。黄芪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发现整个黄芪田中杂草有66种,分属24科59属。其中以菊科和豆科杂草种类最多,分别有10种。优势种有冰草、狗尾草、虫实、田旋花、苦荬菜等。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中杂草群落结构不同,一年生黄芪田间杂草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32、1.71、0.49),Simpson指数最高(0.372),杂草集中度高。十年生黄芪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高(3.14、0.82),Simpson指数最低(0.068),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长年限相近的黄芪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相近,以三年生与五年生黄芪田最为相似,Sorenson指数最高(0.828)。伴随年限的增加,黄芪田中杂草群落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一年生种子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多年生大草本/小灌木”,建群植物变化趋势为“虫实-冰草-醉马草/冷蒿”。黄芪田中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传播方式:以种子传播的游击战模式和以根茎走窜传播的根据地模式,分别以虫实和冰草为代表植物。  相似文献   

12.
宋红艳  孙彩丽  柴宗政 《草地学报》2022,30(10):2764-2771
本研究以黔西北铅锌矿废渣场为研究区,对矿渣堆及周边区域16种优势草本植物共有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细柄黍(Panicum psilopodium)、鼠尾粟(Sporobolus ferti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禾本科和艾蒿(Artemisia argyi)等菊科植物有较高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布相对广泛;禾本科植物如知风草、狗尾草、细柄黍、鼠尾粟和牛筋草等,因生态位相似且对重金属适应能力强,故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矿渣堆和周边区域优势草本植物共有种总体均呈显著正联结,但种对间却以负联结为主,表明该矿渣场植物群落演替总体呈现进展演替,但演替进程缓慢,仍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综上,矿渣堆因富集重金属而影响着区域植物群落构建;生态治理中,应将禾本科知风草、狗尾草、细柄黍等植物作为先锋植物,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喜欢刈割茂密高寒草甸中高大植物而影响植物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原鼠兔刈割行为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会促进植物群落的种间总体联结从不显著正关联变为显著负关联,降低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少植物群落内正关联和正相关的种对数量,增加负关联、无关联和负相关的种对数量。而综合χ2检验结果、AC值和OI指数,洞口植物群落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均不显著,种间联结程度不强。这表明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能够评价小型草食动物对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为全面解析高原鼠兔整体干扰驱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封育措施对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Savanna)群落种间关系的影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实施水土保持封育20年的区域及其周边区域设置封育区和干扰区样地开展植被调查,应用方差比率(VR)法、χ2检验结合Jaccard指数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5个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导致稀树灌草丛群落组成及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助于橘草等多年生乡土禾草的生长,促进假杜鹃(Bc)、清香木(Pw)和地檀香(Gf)等一些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物种留存,同时抑制一年生物种、杂草类物种和外来物种的出现,在群落中形成多个建群物种;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群落总体种间联结以正联结为主,封育促进群落形成更加复杂的种间联结关系;相较于封育区,干扰区群落物种间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或生态关系的相互排斥,促进一年生物种、杂草类物种和外来物种间形成较强的正联结关系,形成以黄茅为代表的单优势建群种群落,而封育区群落总体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联结状态,促进豆科物种、木质化物种、乡土物种间形成正联结关系,优势物种间正负相关关系同时加强。以上结论表明,封育措施对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优势植物种间关系有重要影响,通过影响植...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两种生境苔藓与维管植物种间联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Jaccard指数对哈泥泥炭地20种优势苔藓和维管植物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阔地,中位泥炭藓、锈色泥炭藓和桧叶金发藓3种苔藓与小叶杜鹃、鹿药、狭叶杜香的种间联结具有一致性,林缘中尖叶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与维管植物主要呈负关联;2)林缘生境物种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开阔地中呈不显著正关联;3)2种生境下种间关联对比发现,郁闭度是影响泥炭地植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同种生境下重要值大的物种之间通常出现正联系,在2种生境重要值差异大的物种之间一般表现为负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军玲  张金屯 《草业科学》2010,27(9):119-123
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2列联表、2χ检验方法对群落草本植物优势种进行总体相关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刻画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对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草本层中重要值较高的32个优势种群、496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中段草本植物优势种整体上多呈现正关联,群落处于较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2χ检验结果有75个种对呈极显著正关联,74个种对呈显著正关联,只有20个种对为不显著的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有43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79个种对呈显著相关,只有6对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χ2检验呈显著、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多于秩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植物群落构成和植物种间联结,反映植物物种空间上相互关系,对于草地演替动态及稳定性的揭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青南牧区南部3个嵩草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生物量构成变化;并基于2×2列联表及植物种多度,采用Ochiai种间关联度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不同嵩草群落的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藏嵩草群落的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山嵩草+异针茅/杂类草群落,群落生物量主要由莎草科植物构成,其占总生物量的45%~80%,而禾草、杂类草和不可食植物则分别约占总生物量的8.1%,15.2%和16.4%;3个嵩草群落内的植物种对一般存在完全关联、绝对关联和完全独立3种关系,藏嵩草群落和高山嵩草+杂类草群落中完全独立的种对较多,为38.1%和40.0%;而高山嵩草+异针茅群落中完全关联种对较多,为36.3%;3个群落中较多植物种对间存在显著联结性,且显著正联结种对数多于显著负联结种对数,同一种对在不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不同;各嵩草群落均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越小,生物量差异越显著。多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一年生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彼此间相关性不显著;3)依据综合优势比的大小,确定一年恢复期的优势种为野艾蒿,二年恢复期的为北京隐子草、羊草,三年恢复期的为羊草,而自然草地的优势种为阿尔泰狗娃花、羊草。优势种羊草的总生物量逐年增加,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彼此消长的关系。羊草在提高群落生产力以及加快复垦区植被恢复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蒿类植物无论优势种野艾蒿还是伴生种黄花蒿,较大的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会抑制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Species of Ancylostoma infecting dogs and sometimes humans are sympatric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fic molecular diagnostic tool is important, not only to refine information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but also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accine programmes and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drug treatments. The ITS region from 20 specimens of A. braziliense, collected from three separate geographical areas of Brazil, and from 10 specimens of A. caninum,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area in Brazil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Alignment of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is gene is highly conserved. The intraspecific polymorphism for both species was less then 1%, whereas the interspecific polymorphism was 6.2, 7.3 and 9.4% between A. ceylanicum and A. braziliense; A. caninum and A. ceylanicum and A. ceylanicum and A. braziliense,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species it was 12.3%. This revealed the ITS region as highly conserved and consequently a good molecular marker for diagnostic studies. In this work, four restriction enzymes were used in a PCR-RFLP using the ITS region of rDNA, to establish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hich discriminates between three Ancylostoma species, A. braziliense, A. caninum and A. ceylanicum. The best pattern was given by the HinfI enzyme, which produced different fragment sizes for each of the three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diagnostic tool differentiates DNA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faeces of Ancylostoma-infected dogs.  相似文献   

20.
目前物种的相对多度与种间关系的内部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仍不清楚。为探讨植物群落物种间关系强度的多度不对称性及其对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中度及重度放牧下群落物种的多度及其频率。结果表明:随载畜率的增大,物种数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载畜率下同分布指数CO均存在明显的多度依赖性;常见种(如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及刺穗藜(Chenopodum aristatum))对其他物种的作用强度普遍较强。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及刺穗藜的作用强度均高于其二者对短花针茅的强度,表现出种间强度的不对称性。此外,放牧使得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的作用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使得无芒隐子草对短花针茅的作用强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因此,物种间存在多度的不对称性,而放牧进一步造成其物种间作用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