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冬瓜古名白瓜、枕瓜等,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会仙镇两镇农户近年来种植黑皮冬瓜的面积达400 hm2,种植品种主要有武汉武昌神牛铁柱268、三水黑皮冬瓜、广州黑皮冬瓜。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湖南长  相似文献   

2.
<正>三水是广东种植黑皮冬瓜较早、种植质量较高的地区,目前春茬种植面积约2 600hm2(3.9万亩),每667 m2收入1.5万元以上。"三水黑皮冬瓜"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品种外,其栽培技术也有独到之处。黑皮冬瓜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传统蔬菜品种,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当时的三水县供销社引进广东东莞冬瓜与三水原产黑皮冬瓜杂交,经过几  相似文献   

3.
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维生素含量较高,其嫩果与成熟果均可食用,而且贮藏时间长,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冬瓜糖的成功开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我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黑皮冬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鲁南地区黑皮冬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燕 《蔬菜》2014,(11):48-49
兰陵县常年种植早春大棚黑皮冬瓜,经济效益显著,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施肥、科学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鲁南地区黑皮冬瓜早春大棚栽培技术,以期为同类地区早春大棚黑皮冬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皮冬瓜是广西南宁、玉林、钦州、百色等地主要
的经济作物之一,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区外。由于连年
种植,导致黑皮冬瓜易发生疫病与枯萎病,品质和产
量均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
研究所自1996 年起进行黑皮冬瓜嫁接研究并取得成
功,但没有大面积生产应用。随着黑皮冬瓜市场需求
加大,经济效益提高,2008 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黑皮
冬瓜嫁接栽培,至今推广面积已达85 hm2,主要集中
在南宁周边黑皮冬瓜种植老区。黑皮冬瓜一年种植两
茬,嫁接栽培以冬春种植为主,少部分为夏秋种植。近
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冬春黑皮冬瓜嫁接苗比实生苗
抗寒能力强,结果早,不仅能抗枯萎病,增产效果明
显,而且能保留黑皮冬瓜原有的品质和风味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冬瓜冬缺现象,提高种植冬瓜的经济效益,我们连续两年进行黑皮冬瓜的秋种冬供试验,结果如下: 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顺西秀区黑皮冬瓜种植大户逐年增加,2023年栽培面积133.33 hm2以上,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栽培技术参差不齐,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1 400 m。为提高冬瓜栽培技术,增加冬瓜产量和种植户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对露地黑皮冬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冬瓜种植户及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苦瓜具有清热消暑、滋肝明目的功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近几年来,随着保健蔬菜的兴起,苦瓜在玉林市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玉林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之一。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多年重茬连作,为害苦瓜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每年造成10%~20%的产量和经济损失。现将近年来在玉林市为害苦瓜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方法作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新兴的洋葱种植基地,2003年种植面积3066.7hm^2,2004年4820.0hm^2,2005年4793.3hm^2,栽培范围已扩大到肃州区的各个乡镇及张掖市等地区。但随着洋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多年连续种植,各种土传病害增加,虫害为害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嘉峪关市种植洋葱1600.0hm^2,发病面积533.3hm^2,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33%,成灾面积逾133.3hm^2,重灾面积26.7hm^2,减产约3000t,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洋葱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护和促进洋葱产业的健康发展,遏制病虫害的流行蔓延,需要加强对洋葱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减少生产损失。笔者对当地洋葱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种植面积约50万hm2,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最大,年播种面积20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多数地区冬瓜生产以鲜销为主,兼作加工。冬瓜较其他蔬菜作物耐贮运,具有均衡蔬菜市场供应的作用,市场消费不断增加,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现已成为我国周年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湖南省年播种面积1.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三避”技术在春冬瓜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  陈伟新 《广西园艺》2007,18(5):65-66
农业“三避”技术即农作物避雨、避寒、避晒栽培技术。玉林市玉州区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时常出现“倒春寒”,影响了春冬瓜的种植时间和苗期生长。为了使春冬瓜能早种植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近两年,该区名山街道太阳村冬瓜生产基地在春冬瓜栽培上应用了“三避”技术,应用模式是:拱棚覆盖农膜避寒(育苗)+地表地膜覆盖栽培+报纸覆盖瓜蒂(防日灼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黑皮冬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莉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30-131
通过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加装滴灌系统来改进黑皮冬瓜传统的水肥供应方式,杂草少、病虫侵害少。文章从选地、种子处理及育苗、整地施基肥、滴灌设施的安装与地膜覆盖、定植时间与种植密度等方面介绍黑皮冬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冬瓜栽培方式可分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种。地冬瓜省工省材.但受光面积小.通风差,容易孳生病虫害。棚冬瓜栽培,平面受光,用材多,成本高。架冬瓜用材少,立体受光,通风好,产量高,瓜相好,品质佳。2005年来笔者春茬大田架式地膜栽培黑皮冬瓜,每667平方米产量7000千克,高达9000千克。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首都北京南郊,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hm2,有首都南菜园之称。特别是徐柏、北蒲州种植的小冬瓜,优良的品质享誉京城。近年来本区小冬瓜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0hm2以上,并涌现了一批小冬瓜种植专业村,产品供应首都市场,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日本等国家和  相似文献   

15.
黄文枫 《长江蔬菜》2013,(20):50-52
冬瓜(BenincasahispidaCogn)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黑皮冬瓜是海南冬季北运瓜菜中的主要栽培品种,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在海南各市县均有栽培。因为连作而造成枯萎病发病严重.原来的主产区如文昌、琼海的冬瓜栽培面积略有减少,而澄迈、儋州、与临高等新兴产区随着近几年冬瓜效益明显。面积逐年增加。据2012年统计,全省冬瓜播种面积约1万hm2,是海南冬季北运瓜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大棚黑皮冬瓜健康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新县军垦蔬菜专业合作社2010年从湖南和"两广"引种黑皮冬瓜,筛选出一批适合长江流域栽培的黑皮冬瓜良种,采用适宜长江流域大棚黑皮冬瓜健康避雨栽培技术,一般每667 m2产量达10 000 kg以上,较常规露地爬地栽培增产30%以上。目前在军垦农场周边县市推广种植逾400 hm2。  相似文献   

17.
桂蔬5号黑皮冬瓜母本(GS09-10-02)是从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桂蔬1号"黑皮冬瓜后代分离中,经过7代自交提纯而育成的性状稳定的自交系。父本(QZ07-112-06)是以湖南"青杂1号"冬瓜与广东三水黑皮冬瓜杂交后,经8代自交提纯而育成的瓜实长、皮色墨绿的稳定株系。桂蔬5号黑皮冬瓜具有商品瓜整齐度好、适应性广、瓜型匀称、抗病性强等优点,目前该组合已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山东、河南及湖北等省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8.
桂蔬1 号黑皮冬瓜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一代杂种。母本GD94-6-5 是从广东农家品种黑皮冬瓜中经8 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果皮墨绿、肉质坚硬的稳定株系;父本BH93-13-3 是以广西农家品种北海粉皮冬瓜与从广东农家品种黑皮冬瓜杂交后代分离出来的果实特长的自交系,经3 代回交和5 代自交筛选出的稳定株系。1998 年进行组合选配,2005 年育成。桂蔬1 号具有整齐度好、商品率高、瓜形匀称、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在广西、山东、湖南、四川、广东及海南等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3.33 万hm2(50 万亩)以上。2009 年5 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冬瓜是瓜类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及冬瓜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更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冬瓜栽培技术,本文从冬瓜产地要求、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8个方面介绍冬瓜搭架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是我国主要的冬瓜产区之一,黑皮冬瓜因具品质优、产量高、耐贮运、调节淡季蔬菜供应、节省人工等优点,在广东省的市场需求量和栽培面积日益增加。瓜农在生产中,应选择产量高、整齐度好、抗性强、皮色墨绿有光泽、肉质坚硬、耐贮运的主流杂交黑皮冬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