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唑法是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测定种子生活力统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该方法测定紫羊茅种子生活力、染色浓度和时间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唑法是目前测定种子生活力最广泛采用方法,也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测定种子生活力统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该方法测定四种牧草种子生活力的种子预处理,四唑浓度和染色时间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测定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cs pall.)、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羊草(Aneurolepidium chicnse(Trin)Kitag)种子生活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做好牧草、草坪、饲料作物种子检验,提高种子质量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我们围绕牧草、种子质量检验这个中心,重点抓了“一个贯彻”、“三个健全”,做到了种子检验“四化”,实现了种子质量的全面检验。另为适应我国进入WTO和国际种子贸易的发展,采用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是一个最明智的决策,也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种子检验技术行列系统的发展,得以有效和稳健的发展,目的是达到较高的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而努力工作。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牧草种子检验规程》、《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并运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恒温法和低恒温法测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8份蒙古黄芪种子的含水量,采用百粒法、五百粒法、千粒法2种方法测定其千粒重,以确定蒙古黄芪种子重量、种子含水量的最佳测定方法,为国家制定蒙古黄芪种子检验规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种子检验时水分测定采用高恒温法,种子重量测定采用百粒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萌发力检验是牧草种子检验的一大内容,近几年来,萌发检验逐渐趋向于标准化,因此,这里选择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没有涉及的、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尚需修正或没有涉及的二种优良牧草种子,即:披碱草和老芒麦,本文对这二种种子进步了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了光,温度,发芽床三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25/15℃,30/20℃变温,共六个水平。这些试验内容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以纸上为发芽床,找出最佳温度、光条件、及光温最优组合。第二阶段找出最适发芽床,与此同时,试验过程中观察了种苗发育进程,结合断主根实验,确定了幼苗鉴定标准,初次计数时间以及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6.
驼绒藜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照光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和沙中两种。从中选出了适合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驼绒藜种子在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7.
驼绒藜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照光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和沙中两种,从中选出了适合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驼绒藜种子在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8.
《养殖技术顾问》2005,(8):13-13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畜禽场必要的空气、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畜禽场环境质量控制、监测、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的评价及畜禽场环境质量的评估,详见表1。标准测定对象测定项目方法GB2930-1982牧草种子——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T5750-198  相似文献   

9.
沙打旺和白沙蒿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易津 《草地学报》1994,2(2):43-48
萌发力是种子检验的重要内容。统一检验标准程序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公正、可靠的前提之一。本文选择《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尚待修正或未曾涉及的沙打旺和白沙蒿两种优良牧草进行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光、温度和发芽床三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15℃、20℃、25℃、30℃恒温和(25/15)℃、(3/20)℃变温共6个处理;光设光照和黑暗两处理;发芽床设纸上、纸间、沙上、沙中4个处理。首先以纸上为发芽床,选择最佳温度、光照条件及其最优组合,其次探索最适发芽床。同时结合观察种苗发育过程进行断土根实验,以确定幼苗鉴定标准和初次计数与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细则是在GB/T2930.1-11-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6141-6143-1985《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为了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体现监督检验快速、时效的原则,并能有效地打击流通领域中不合格牧草种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春箭舌豌豆种子尚我统一的发芽标准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以确定出其最适的发芽条件及种苗鉴定特征,为增补国家标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黄芪种子的活力来评定黄芪种子的质量。方法:将去皮的黄芪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用5%红墨水染色10~20min后观察冲洗后的种子胚部着色情况。结果:红墨水染色率较低,仅为6.6%。结论:所测定的黄芪种子质量较好,生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黄芪种子的活力来评定黄芪种子的质量.方法:将去皮的黄芪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用5%红墨水染色10~20min后观察冲洗后的种子胚部着色情况.结果:红墨水染色率较低,仅为6.6%.结论:所测定的黄芪种子质量较好,生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草业的崛起,牧草种子的科学生产、检验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近年来,国家标准局和农牧渔业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牧草种子检验标准》、《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白沙蒿、伏地肤种子质量分级》以及《牧草种子暂行管理办法》和《全国优良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要求》(试行)等一系列规定。为了贯彻上述规定,国家在北京、内蒙古、山西、新疆、甘肃、黑龙江、辽宁、四川、湖北和广东等十省、区、市建立了牧草种子检验中心(站),代表国家行使牧草种子质量检验权。与此同时,农牧渔业部还专门举办了三期全国牧草种子检验培训班,为开展我国牧草种子的检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农牧渔业部决定从一九八六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正式开展牧草种子的质量检验和发证工作,实行牧草种子的质量监督和科学管理。我国牧草种子检验工作已引起国际上同行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一九八五年,国际种子检验协会首次正式来函邀请,我国牧草种子科研和管理专家出席该协会于今年七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年会。为使大家对这个组织有所了解,力争我国早日加入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现将该协会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重视各国所使用的以及用于国际贸易的种子质量的提高,关注亚太地区种子业的发展。目前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得益于成为ISTA成员,协会仍积极鼓励其它亚太国家的加入。 协会的主要宗旨是改进、采纳和发布采样与种子检验的标准规程,并促进这些规程  相似文献   

16.
牧草种子是牧草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牧草产量。优质牧草种子是纯净、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并无病虫侵害的种子。它的质量认定是通过国家法定的牧草种子检验机构,按照国家制定的牧草种子检验规程,通过种子生产基地的田间检验、种子成熟加工后的抽样实验室检验,确定其种子的真实性、纯净度、生活力和健康状况。再根据国家牧草种子质量标准确定其是否能作种用,并将能作种用的种子质量优劣分成一、二、三级牧草种子质量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草坪草种的品种真实性鉴定是评定草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依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适于西北地区的几种冷季型草坪草种进行了品种真实性鉴定研究,确定了两性电解质的PH值范围、酶提取液浓度及最佳取材时间,证明等电聚焦电泳方法是鉴别草坪草品种的有效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牧草种子生活力测定是种子质量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对羊柴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测定羊柴种子生活力的最适染色浓度与时间。  相似文献   

19.
针茅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易津 《草业科学》1995,12(4):50-52
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针茅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克氏针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光照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 、纸间和砂中三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是种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保证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主要对如何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种子检验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作一介绍,以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