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河西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河西地区大树科季移栽的措施,当地面形成冻土层时移栽苗木,能确保苗木土球的完整性,减少苗木缓苗期,拓宽苗木移栽时期,为河西地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位于河西走廊的南部,是疏勒河、黑河及石羊河等三大内陆水系及其大大小小七十多条支流的发源地。年平均总迳流量达70多亿立方米。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我省河西地区,工业生产、农林牧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用水;而且对于调节气候,改善河西地区的水文状况,促进生态平衡,保障河西地区商品粮基地建  相似文献   

3.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属于戈壁荒漠地带,该地区气候干旱,日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热交换快,温差大,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对葡萄的生产即有利也有弊。经过多年的试验与实践,提出了适合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地葡萄栽培的一整套技术措施,以便为今后同类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物候、生长、抗逆性等表型性状观测研究表明,密枝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a)的生态习性与河西地区的气候有较好的协调性,物候期与当地季节、气候相吻合,抗寒力、耐干旱能力较强。它乔灌皆宜,枝条密生,在整个生长季叶色紫红,色泽鲜艳,色彩稳定,景观效果极佳,特别是密枝红叶李落叶期较其它彩叶树种推迟,有效延长了甘肃河西地区园林植物观赏期,是河西地区难得的红色系彩叶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采用嫁接、扦插方式繁育苗木取得初步成功,为密枝红叶李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寺大隆林区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南部的祁连山北坡后山地带,黑河中游两侧。行政区划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区,总面积172,313公顷(本文还涉及该地区西水林场一部分)。该林区自然资源丰富,地理景观和生物、气候、土壤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寺大隆林区土壤发生类型和合理利用,对于扩大祁连山森林面积、保持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和“绿色水库”作用,保证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为了强化景观效果和加快绿化进程,针叶树大苗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甘肃河西地区受成土、气候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土壤为沙性土壤。沙地苗圃因土质疏松特别适宜于培养针叶大苗,  相似文献   

7.
荒山荒地造林是河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也占用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加大了对荒山荒地的造林力度。荒山荒地造林需要根据地理环境条件,结合河西地区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等选择适宜于当地的造林措施,但目前河西地区荒山造林效果仍然不佳,生态作用尚未凸显,不能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因此,文章通过河西地区荒山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更加适宜于当地造林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被植物在河西走廊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介绍适合该地区生长的部分常用地被植物,以及各种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生兴 《中国林业》2009,(11):27-27
1975年以来,甘肃省天祝县祁连林场(保护站)采取了一系列封山育林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现如今,林场所辖林区的水源涵养林已经成为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多种效能,被誉为河西人民的“绿色保姆”,在河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干旱缺水和气候寒冷、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制约园林绿化的主要因素,选择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具有鲜明特色、生物量大的绿化、观赏植物即可满足日益提高的绿化观赏需求又可广泛适应和多功能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早酥红梨园林栽培和繁殖技术及园林置景功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8种园林置景方案,以便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泉 《甘肃林业》2000,(4):20-22
酒泉是甘肃省荒漠、戈壁面积最大的地区。近年来 ,酒泉在恢复和扩大绿洲面积 ,全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狠抓林业改革 ,全区的林果业产业化上到一个新水平 ,国营林场、苗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酒泉地区林业处处长李喜章。记者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再造河西” ,生态建设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请谈谈您的见解和打算。李 :“西部大开发”和“再造河西”是国家和省上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大举措 ,体现了国家和省上对西部和河西地区的关心和支持。不论是…  相似文献   

12.
对引种到河西走廊地区的四翅滨藜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不仅具有饲料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等多种优良特性,而且是适合在甘肃河西乃至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栽培的耐干旱、耐寒冷和耐盐碱的一种饲料灌木,将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建设直接关乎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安全。为了进一步了解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位于河西走廊最东端的武威市为例,从河西走廊气候特征、地理分布、水资源现状、生态经济状况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和武威生态经济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式,为河西走廊、甘肃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及信患来源。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文冠果不同种源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造林的文冠果种源,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源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沙窝试验区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较河南灵宝、三门峡种源地的苗木成活率分别高59.26%和50.88%,较内蒙古赤峰的苗木成活率高24.15%,较甘肃庆阳的苗木成活率高10.51%;不同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在试验区造林后苗高、地径、主根生长量、侧根数及生物量指标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红沙窝试验区种源、甘肃庆阳种源、内蒙古赤峰种源、河南三门峡种源、河南灵宝种源;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文冠果能源林时,应尽量选用本地种源或与造林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等基本相似地区种源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15.
河西沙区甘草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河西沙区甘草资源现状和甘草在荒漠地区作用的评价,论述了河西地区保护甘草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甘草资源的途径、河西地区发展人工栽培甘草的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的陇东、陇中及河西走廊地区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阳坡.在这些地方,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差,适宜造林的树种很少,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其中原因除了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树种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三刺"抗逆性强,特别耐干旱、耐瘠薄,是当地阳坡荒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7.
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在甘肃,枣树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但大多是庭院零散种植,自食自产或少量出售,集中成片、规模栽培、形成产业的极少。甘肃大部分地区,是枣树的适生区,具有发展枣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应抓住西部开发和红枣市场看好的时机,充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发展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河西地区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生产现状,分析了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在河西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河西地区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冬季,西北地区,特别是天山以东至河西地区出现区域性大范围暖冬现象。自西向东的吐鲁番、哈密、嘉峪关、酒泉市冬季降雪较少,  相似文献   

20.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ajor(L.)是河西防护林重要蛀干害虫——十斑吉丁虫的优势天敌鸟类。本项试验在搞清该鸟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招引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在河西地区开展鸟类生态研究及利用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