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底,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的“全国优质高效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观摩”在湖南省益阳市白石塘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成功举行,旨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猪—沼—稻、稻—鸭共育、物理杀虫、优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稻鸭共育应遵循其生态特点,发挥其生态优势,协调其生态要素,抓好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浅谈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是以水稻田为基础、种好优质稻米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和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该技术符合当前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生产要求,在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两减两增"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号召,以减化肥减农药为策略、以绿色无公害为突破、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湖北省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实施了再生稻"稻鸭共育"项目。该种养结合模式不仅保证了鸭与稻的和谐共生,而且还减少了水稻病虫草害、提升了鸭子和稻米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了稻鸭双增收,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3,25(22)
水稻鸭是中国水稻所近五年来吸收日本“稻鸭共育技术”的基地上提出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利用鸭子在稻丛间捕虫、吃(踩)草,耕耘稻田,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鸭粪作为有机肥直接肥田,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稻米和鸭。九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和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  相似文献   

10.
镇江稻鸭共作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项生态农业、环保农业新技术。它有效地联结了水稻、水禽两大优势产业,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镇江市的稻鸭共作从1999年起,迄今已有六年的历史。这六年来,镇江市的稻鸭共作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面临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养殖方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禽世界》2011,(4):3-3
“‘稻鸭共育’技术是让家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家鸭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增收节支200元不成问题。”6月14日,在荣昌县河包镇经堂村的田坎上,该镇农技人员唐顺明正在给村里的农民讲解“稻鸭共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正逐渐成为国内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生产的一种潮流。不仅稻鸭米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就连稻田鸭也成了水禽生产、水禽市场的新宠。现将笔者2011年了解到、经历到的各地稻鸭共作情况作一介绍。1上海市稻鸭共作近年在上海市得到了重视和更多的应用,反映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对安全优质稻米生产、消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盘锦市大洼区荣兴镇开展稻鸭协同养殖的实践,证明采用稻鸭共育的方法种植水稻和养殖鸭类,不仅可以培养出健康、绿色环保的无公害优质稻田鸭,同时对于水稻种植也可以大大降低的化肥、农药、人工的成本,并且收获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研究采用稻鸭共育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如何选择饲养水稻、鸭和种植水稻与稻鸭协同管理,为推广稻鸭共育技术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将家鸭野养的复合生态系统,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新技术》2004,(4):42-42
农业部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稻鸭共育面积达到130万hm^2,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台农业技术,是稻田养鸭这个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稻田有限的空间生产出无公害、品质上乘、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黄梅县作为湖北省“稻鸭共育”重点推广县.经过两年的初步实践表明,“稻鸭共育”孕育着无公害优质稻和生态优质鸭两大朝阳产业.是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又一新的途径。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问题.还须我们作艰苦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一项有利于生产有机稻米、无药残鸭产品的生态种养方式。上月,日本稻鸭协会会长、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及夫人又一次来到中国,对我国新疆、广东、江苏镇江等地的稻鸭共作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镇江成立了水禽研究所,几位有志于水禽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走到了一起。十年过去了,水禽所在水禽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该所的研究特色介绍如下。1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稻鸭共作是一项生态农业技术,是亚洲人民共同的技术。现代水稻种植不用化肥、农药、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