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2.
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由化学农药带来的高残留、高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植物源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易降解、残留小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综述了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背景及必要性、特点、种类等,以期植物源农药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农药开发者研究的热点。从植物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防治的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植物源杀菌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无公害农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6):90-95
较系统地讨论了无公害农药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概况,并对该类农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为筛选出一种对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Matsuda)有良好防效且对天敌蜘蛛影响小的植物源农药,并明确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选用3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6.3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优于7.5%鱼藤酮乳油67.5g·hm-2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27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6%苦参碱水剂在浓度为13.5和6.75g·hm-2时,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2.5%联苯菊酯微乳剂18.75g·hm-2的防效相当。因此,在田间使用0.6%苦参碱水剂的推荐剂量为6.75~13.5g·hm-2。 相似文献
14.
15.
苦皮藤果实中农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 5种溶剂对苦皮藤假种皮进行了系统提取 ,在灵敏的活性追踪指导下 ,分别从苦皮藤假种皮体积分数 2 5 %和 5 0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卫矛醇 (化合物 )、1α,2 α,4β,6 β,8α,9β,13-七羟基 -二氢沉香呋喃 (化合物 )、9β-苯甲酰氧基 - 1α,8β,13-三乙酰氧基 -二氢沉香呋喃 (化合物 )、β-谷甾醇 (化合物 ) ;其中化合物 有杀菌活性 ,化合物 有杀虫活性 ,化合物 为在苦皮藤中首次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优化植物源农药川楝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液料比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川楝素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经正交试验确定川楝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超声提取时间为35min,超声功率为450 W... 相似文献
18.
129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杀虫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秦岭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共47科129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筛选,以期发现杀虫活性较强的植物,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9种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以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为靶标,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改进浸叶法、浸虫浸液法对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0.5g/mL的供试剂量下,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竹灵消、蓼子朴、草地风毛菊等6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48,72h拒食率均在90%以上;苍耳七和狭叶青海大戟2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乳浆大戟、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草地风毛菊、毛裂蜂斗菜、蒲儿根、竹灵消和苍耳七等8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毛细辛、大叶金丝桃、白毛山梅花、蒲儿根、山竹花等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在0.3g/mL的供试剂量下,秦岭冷杉、兴安胡枝子、骆驼蓬、田旋花、毛莲菜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麦长管蚜无翅成蚜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5%。【结论】蒲儿根、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等植物对不同供试昆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或拒食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