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通过小麦施肥对照试验,了解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钾混合施用对产量影响显著;不施钾肥,产量受磷肥影响较大,单施磷肥比单施氮肥产量高;氮、磷肥施用量相同,小麦产量随钾肥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n=12,r0.01=0.708);施磷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57**(n=12);氮磷配施与小麦产量之间有正相关趋势,r=0.581(n=10,r0.01=0.632)。表1中10个氮磷配比有9个表现比单施磷肥处理增产。说明在盐渍土区增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可获得显著增产效果。表1氮磷不同用量及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991~1993年,本所)注:肥料价格均按当年统销价,下同。“土加肥”指土壤中养分与肥料中养分之和,供试品种为鲁麦14号。(二)最佳氮磷配比1992~1993年小区试验结果(表2)表明,不同施肥量级,最佳氮磷配比略有不同:在氮加磷10~16公斤/亩时,最佳氮磷比均表现为1.5∶1;7公斤/亩时为2∶1;19公斤/亩时为1∶1。也就是说,随施肥量的加大,最佳氮磷比例逐渐变低。这个结论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盐渍土小麦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和氮磷配施的特殊性,即不同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及偏酸性的内陆土壤的施肥特点。亲2氮磷不同用且及配比对小麦产且的影响(1992~1993,本所)(三)施肥量、施肥氮磷比例与最佳土壤氮磷比值通过小区试验对空肥区小麦所吸收的养分测算,在试验地土壤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旱作免耕条件下燕麦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和氮磷钾肥配施(NPK)6个处理,研究其对旱作免耕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旱作免耕燕麦田的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在燕麦生育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高低顺序均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高低顺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和氮磷肥配施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不施肥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肥处理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除单施磷肥和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显著差异,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为2 238.25 kg/hm2,较对照增产24.3%.  相似文献   

4.
氮磷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33.3%和35.9%;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氮磷配施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的增产率为267.84%-472.88%。(2)秸秆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磷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秸秆磷含量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籽粒氮含量、磷含量与氮肥、磷肥施肥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当氮肥施用量小于125.25 kg/hm2时,氮收获指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施磷氮收获指数增加,当磷肥施用量为26.30 kg/hm2时,氮收获指数达61.22%,之后随磷肥施用量增加,氮收获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31.76和63.59 kg/hm2时,最大磷收获指数为64.75%。  相似文献   

5.
1种子准备适宜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美国G101和康地5号,二者均为杂交种,亩用种250~300克。播前晒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值得注意的是,杂交种后代不能做种子用。2施肥整地麦茬地播种油葵,以施肥整地后播种为最佳。方法是:小麦收获后浇足底墒水,每亩底施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8公斤、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一些农民在小麦播种时,施肥时存在着2种误区:一是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或只施磷肥不施氮肥.二是耕翻整好地后才把磷肥撒于地表.小麦是均衡吸收肥料的,单施一种肥料,不能满足小麦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使小麦产量不能提高.而磷肥撒于地表,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慢,小麦根系吸收不到,磷肥作用很难发挥.因此,小麦要想高产,必须做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7.
设计氮、磷2种肥料和不同施肥水平的2因素4水平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磷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均比对照(不施氮)增产,增产幅度为18.5%-32.9%,以施氮肥202.5 g/15 m2的增产幅度最大,为32.9%;磷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只有施磷肥202.5 g/15 m2比对照(不施磷)增产75.78%,其他2个水平均比对照减产13.74%-14.16%。  相似文献   

8.
设计氮、磷2种肥料和不同施肥水平的2因素4水平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磷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均比对照(不施氮)增产,增产幅度为18.5%-32.9%,以施氮肥202.5 g/15 m2的增产幅度最大,为32.9%;磷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只有施磷肥202.5 g/15 m2比对照(不施磷)增产75.78%,其他2个水平均比对照减产13.74%-14.16%。  相似文献   

9.
常金梅  王薇 《河北农业》2006,(11):12-12
在小麦播种时,部分地方普遍存在着两种不好的施肥方法:一是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或只施磷肥不施氮肥。二是耕翻整好地后才把磷肥撒于地表。小麦是均衡吸收肥料的,单施一种肥料,不能满足小麦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使小麦产量不能提高。而磷肥撒于地表。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慢,小麦根系吸收不到。磷肥作用很难发挥。因此,小麦要想高产。必须做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0.
徐涛 《当代农业》2014,(22):33-33
一般在秋末冬初时对葡萄进行施肥,采用条沟或环状沟施肥方法。此时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以适量的化肥,可使翌年葡萄萌发整齐。每亩的使用量一般为1.5吨左右,在农家肥里面可以按照每亩40公斤的比例添加磷肥。有些鸭粪里的稻草若没彻底腐烂,除加磷肥外还需加适量氮肥,一般在每亩7.5公斤左右。在葡萄萌芽前1周左右,需在每亩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公斤的同时加施氮肥5公斤。在葡萄进入花后坐果期后,花后坐果肥和膨大肥的使用量以每亩30公斤为宜。有些地区如果出现葡萄植株长势弱时,需在施肥时每亩增施氮肥7,5公斤、磷肥15公斤,在大棚设施栽培葡萄的地区则需增加钾肥10公斤。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氮肥施用水平下,覆膜均使玉米的绝对株高增加,株高日增速、叶面积增长速率提高,这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各氮素水平下,覆膜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前期(7月28日前)降低,后期增加(7月28日后).覆膜并没有明显地改变氮素肥料效应形式,只是提高了肥料效应,氮素的增产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覆膜后增加了氮肥施用利润,在最佳施肥点(R=0)比露地亩增利润25.56元,而施肥量却降低了0.3kg/亩,肥料成本降低了0.91元/亩,因此覆膜也降低了氮肥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13.
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地域的田间试验,研究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纳米增效肥料,小麦的增产幅度在12.34%~19.76%。纳米增效肥料使小麦蛋白质含量减少7.52%,脂肪含量增加33%。高量尿素肥料比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增产2.31%,但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肥料用量为150 kg/hm2,有明显省肥效果;中量型纳米增效肥料为秋季一次性施肥,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春季两次追肥工序,增产17.0%,还有省工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NPK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制定适合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小麦种植的肥料基础配方。[方法]以江苏大面积种植品种春性小麦扬麦1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N肥、P肥、K肥配比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扬麦18产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⑦(N2P3K2),处理①(N0P0K0)产量最低。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N、P、K这3种营养元素中,N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当N肥的施用量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小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处理N3P2K2的小麦产量比处理N2P2K2低498 kg/hm2。PK肥对小麦产量的效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N2P2K2既能满足小麦对肥料的需求,又不使其异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特性,提高灌浆强度。  相似文献   

15.
晋南是山西主要棉麦产区,现有耕地中低产田占很大的比例(50%左右),所以提高低产田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就成为提高农业总产量和总效益的关键问题。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单纯依靠低产田自身的物质循环,很难达到农作物高产优质。故我们于1988~1990年连续三年在山西省永济县于乡,省劳改局农牧研究所低产田中播置了小麦肥料用量的试验,探讨提高低产田肥力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和提高施肥效益的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土壤系统氮平衡及小麦氮素利用和物质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作把小麦和土壤综合为一个统一系统。在保障磷素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探讨小麦——土壤系统N平衡及小麦对N素的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并试图把小麦、土壤、肥料和措施综合为一个完整的栽培体系,进行小麦合理施(N)肥运筹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北方地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85 PPM左右的岗地轻壤质褐土上,进行高产栽培,在施用较多的有机肥和氮、磷肥的基础上,施钾肥后小麦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6.3—13.3%。建议在此类土壤上进行高产栽培时,可结合钾肥的分期施用,对提高小麦产量有良好的效果。施钾量以亩施K_2O16斤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栽培大豆、接种高效的根瘤菌株后,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少量氮肥,既能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又可补充大豆生育后期根瘤固氮和土壤供肥的不足,满足果荚发育过程中对氮素营养的高需求,达到提高产量之目的。试验表明,初花期每亩施3公斤尿素(45公斤/公顷),保证大豆后期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促进对氮、磷肥的吸收利用,增加了植株和籽实中氮、磷的含量,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产显著,每亩增产24.4公斤大豆(366公斤/公顷),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的研究说明:(1)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80ppm,施钾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主要表现在植株增高、叶龄提前,初生根和次生根数增多;单株茎数、干重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施钾时期越早效应越大;施钾量则有一定范围,越过一定范围效应降低。(2)施钾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钾时期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施钾量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呈增长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则呈缩减趋势,施钾时期以底施效应最大,施钾量以每亩4.8Kg(K_(20))最为经济。(3)施钾可以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主要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且随施用时期后延,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递增趋势。扬花期施钾,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效果显著。在底施和拔节期施的情况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递增,扬花期施钾量以每亩4.8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661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572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