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家禽病毒性肠炎,又称为肠道疾病综合征(Interic Disease Complex),主要指一些侵害幼雏的原因不明的一些疾病。依据受侵害禽类的品种的不同,也有一些其他名称,如鸡吸收不良综合征、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
家禽病毒性肠炎,又称为肠道疾病综合征(IntericDiseaseComplex),主要指一些侵害幼雏的原因不明的一些疾病。依据受侵害禽类的品种的不同,也有一些其他名称,如鸡吸收不良综合征、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1临床症状在2周龄内感染发病的鸡通常表现腹泻、神经症状、生长迟缓(矮小)、啄垫料、饮水增多等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出现后随即发生羽毛(主要是双翅羽毛)生长不良,因而呈现雏鸡慢性疾病的临诊症状和佝偻症。2解剖病变病鸡的肉眼病变包括腺胃肿胀,腺胃炎、胰脏、胸腺和骨异常,双肢皮肤色泽变淡、卡他性肠炎和肠道苍白,内充满桔黄色粘液。病变…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发育障碍综合症(infectious stun-ting syndrome,ISS),是引起肉用仔鸡严重生长抑制的传染性疾病。又称为吸收不良综合症、肉用仔鸡矮小综合症、苍白鸡综合症、直升飞机病和脆骨病。虽然 ISS 最先见于肉用仔鸡,后来在后备母鸡和火鸡中也见到类似的综合症,称为火鸡病毒性肠炎等。近年来本病在肉用鸡中引起重大的经  相似文献   

4.
鸡病毒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通常导致鸡表现跛行、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生产性能低下、增重减少、饲料转化效率低,从而使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1984年王锡坤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的禽病毒性关节炎(AVA),此病特别对一些商品系肉用鸡危害尤为严重。之后,耿培梁等报道了蛋用雏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1990年肖成蕊等从患鸡关节内分离得病原并鉴定为呼肠孤病毒J-1毒株。在国外,1954年Fahey和Crawley首次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呼吸道内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1957年01son等从患有滑膜炎的病鸡中分离到“病毒性关节炎病毒”,1972年Walker确定为呼肠孤病毒。目前,呼肠孤病毒感染已在各国流行。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肉鸡,也发生于蛋鸡,火鸡,并与另外一些疾病,如腓肠肌腱破裂、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液、泄殖腔粘糊、雏鸡早期死亡、吸收不良综合征(或称矮小综合征)等,有密切的关系。一、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鸡与火鸡是唯一的天然宿主。其他禽类和鸟类体内虽可发现呼肠孤病毒,但不发病。各种类型的鸡都能感染,但重型鸡更易发生,尤以5~7周龄的肉用仔鸡发病最多,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低于6%。1日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ISS)是一种较新的疾病,1976年首先在荷兰和美国发现,随后的几年内在世界大部分肉鸡生产地区均有报道。 ISS也被称为“有多个名字和多种表现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名有:传染性僵鸡综合征、传染性矮小综合征、僵鸡—矮小综合征、“直升飞机”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苍白鸡综合  相似文献   

6.
小火鸡肠炎综合征是火鸡各种传染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其包括火鸡冠状病毒病(TCV)、小火鸡吸收不良或发育迟缓综合征以及小火鸡肠炎死亡综合征(PEMS)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低于6周龄的火鸡出现腹泻,很快出现生长迟缓并继发性营养不良。本病的发病机理为一种或多种病毒对肠黏膜的损伤,且很可能会有继发性致病菌的感染。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必要时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7.
前言发育迟缓综合征或矮小综合征(Stunting Syndrome,SS)主要侵害青年鸡、初代肉鸡和火鸡,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和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致使肉鸡和火鸡生长缓慢,6~14日龄死亡率增高,出羽慢,粪便变湿。剖检SS感染鸡,见肠道壁变薄、苍白色、臌气、肠内充满未消化饲料,偶尔见肌胃糜烂、胰脏变硬。  相似文献   

8.
肉鸡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安秀林译自《WorldPoultry》1996,(3)鸡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主要侵害幼年肉鸡的肠道。蛋鸡虽很敏感,但不发生此病,不过常会携带此病的病原体。此病的典型症状就是10日龄前或更早表现严重的生长停滞。然...  相似文献   

9.
呼肠孤病毒感染就是病毒性关节炎,是鸡常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另外,许多学者证实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疾病也与呼肠孤病毒有关。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自消化道和呼吸道分离出来。病毒无囊膜,对脂溶剂和热有抵抗力,-20℃可存活4年以上,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可形成包涵体。呼肠孤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来源于鸡的跛行  相似文献   

10.
幼雏期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笔者对不同规模鸡场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浅谈自己的看法。一、胚胎病和孵化不良致雏鸡死亡1传染性胚胎病是指病原经垂直传播途径发生在子代的传染病,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毒霉浆体病、包涵体性肝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贫血、白血病和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种鸡群净化不彻底,其次是在种蛋的收集、贮存和运输环节出现漏洞。2营养缺乏症种鸡群营养缺乏或患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