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恩  谢宝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74-2975
含有氮磷元素的化合物是造成库区水质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按照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顺序,研究了密云库区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对降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树种进行比较,对氮磷元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林内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中总氮含量都要远远大于总磷含量;油松、火炬能够增加降雨中总氮、总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究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剖面中元素组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铜陵矿区长期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稻田土和未污染稻田土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及ICP-MS测定了稻田土剖面(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中的元素组成。[结果]①酸性矿山废水降低了稻田土壤剖面的pH值,污染剖面pH均低于6.5;②酸性矿山废水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剖面电导率、S和P的含量,0~10 cm层中土壤电导率为对照稻田的1.91倍,总S含量为对照稻田2.36倍;③随酸性矿山废水进入农田的重金属主要为Cu、Zn、Pb、As和Gr、Cu、Zn、Pb在0~40cm均呈现富集趋势,Cu、Zn、Cr在0~100 cm污染指数均大于1,Pb、As污染主要在0~10 cm。[结论]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壤元素组成的影响形式主要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深度和污染深度为0~40 cm。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型径流场研究太湖地区稻季氮素的径流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评价稻季氮素径流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建立一面积为714m^2的大型径流场。通过测定降雨、灌溉输入氮量以及稻田径流氮排放量,研究在常规施肥、灌溉条件下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稻田施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氮中主要为溶解无机氮,所占比例达69.2%~91.4%,颗粒氮、溶解有机氮比例很低;氮素径流排放主要发生在苗期,稻季后期排放量较少;径流氮排放量低于降雨和灌溉氮素输入量,用较高氮浓度水体灌溉稻田可能是减少周围水体氮总量的有效方法;与同期进行的原状土柱试验比较发现,将田埂高度由6cm增加到8cm,稻季径流量和氮素径流排放分别降低73.4%和约90%。降雨输入氮在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型径流场研究太湖地区稻田磷素径流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利用大型径流场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稻田径流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稻季径流磷主要为颗粒磷,比例为50.1%~98.8%,溶解磷比例较低;磷素径流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生育前期,稻季后期排放量较少;2001、2002年稻季径流输出总磷量分别为0.97、0.24 kg.hm-2,均低于同期降雨和灌溉输入总量,用磷浓度较高的水体灌溉稻田可能是减少周围水体磷总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可忽视降雨输入磷。  相似文献   

6.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某铀矿区周边稻米中重金属元素Cr的含量,重点对铀矿区稻米中的Cr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区内67.80%的稻米样品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05);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危害.铀矿区内稻米中Cr含量变化范围是0.37 ~ 13.20 mg/kg,平均含量为2.08 mg/kg.道路沿线区域、尾矿堆积区、水冶厂和矿床开采区下游及周边区域内稻米中Cr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上游地区或远离上述区域的其他地区.矿床开采产生的废水与废渣、水冶厂的废液渗漏、尾矿露天堆积以及矿石运输过程中的矿渣洒落等原因可能是导致Cr元素随地表径流发生迁移进入稻田,从而使矿区稻米中Cr的含量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小空间尺度分析岩溶高背景值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为综合防控稻田重金属污染和安全利用稻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广西德保县某水稻种植区的129个水稻土样品(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及重金属镉(Cd)、铅(Pb)、铬(Cr)和砷(As)含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稻田土壤的污染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研究区域水稻土的重金属来源。【结果】研究区域水稻土的pH平均为7.46,Cd、As、Pb和Cr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7、11.65、24.57和121.45 mg/kg。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排序为Cd(2.86)>As(0.56)>Cr(0.39)>Pb(0.15);69.00%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处于中污染水平,31.00%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轻污染水平;地质累积指数评价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排序为Cd>Cr>Pb>As; 4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轻微生态...  相似文献   

8.
本交通过水稻盆栽、田间小区、大田、农田地表径流和淋溶等试验,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试验,以生态效应为中心,全面研究土壤铅的环境效应。依据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与水稻毒害减产指标(10%),敏感微生物毒害指标(T_3杆菌发光度100%),以及水质环境标准,经综合分析,确定红壤性水稻土铅的最高临界含量:矿区为1700mg/kg,非矿区为230mg/kg。  相似文献   

9.
铁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为了弄清四川盆地西部漂洗土壤区不同水环境中铁的形态和含量、浅层潜水的季节动态及其形成原因,为该区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于不同时期在四川省名山县漂洗土壤区采集潜水、池塘水、稻田和茶园沟渠地表水、土壤孔隙水及相应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铁的形态和含量及相应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潜水和土壤孔隙水来看,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0.30、0.08 mg·L-1)均为最低,稻田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2.92、1.13 mg·L-1)均为最高,茶同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3 a生以下茶园分别为1.25、0.92mg·L-1,6a生以上茶园分别为2.66、0.65mg·L-1)居中;就稻田和茶园的土壤孔隙水与沟渠地表水比较而言,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总体上高于沟渠地表水相应的总铁和亚铁含量;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变动在0~0.86mg·L-1和0~0.36mg·L-1之间,其季节动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其所处地形部位及地表径流条件、离居民房屋和畜禽圈舍远近、土壤pH、有机质和铁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及作物种植年限、天气状况及水井自身氧化还原电位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对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稻糙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对镉污染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稻糙米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组合设计进行了土壤盆栽试验,在水旱轮作的两种土壤(稻田土和菜田土)中添加0、0.1、1.0和10.0 g/m2的腐殖酸,测定糙米中重金属镉元素以及微量营养元素铁、锌、镁和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和菜田土中分别添加10.0和1.0 g/m2腐殖酸时,糙米中镉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了40%和14.8%;添加腐殖酸处理的水稻,其糙米中必需元素Fe、Zn、Mg和Ca的含量均比未添加腐植酸处理的高,且差异显著;尤其是当腐殖酸添加量为1.0 g/m2时,糙米中Mg含量增加了50.42~72.60 mg/kg;另外,水旱轮作降低了糙米中的镉元素含量,也提高了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这说明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糙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对镉污染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稻糙米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组合设计进行了土壤盆栽试验,在水旱轮作的两种土壤(稻田土和菜田土)中添加0、0.1、1.0和10.0 g/m2的腐殖酸,测定糙米中重金属镉元素以及微量营养元素铁、锌、镁和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和菜田土中分别添加10.0和1.0 g/m2腐殖酸时,糙米中镉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了40%和14.8%;添加腐殖酸处理的水稻,其糙米中必需元素Fe、Zn、Mg和Ca的含量均比未添加腐植酸处理的高,且差异显著;尤其是当腐殖酸添加量为1.0 g/m2时,糙米中Mg含量增加了50.42~72.60 mg/kg;另外,水旱轮作降低了糙米中的镉元素含量,也提高了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这说明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糙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对秀洲区1 866个稻田土样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4个养分性状进行归类分析,初步探清全区各镇稻田4个养分性状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并根据秀洲区农业生产实际和土壤养分区域分布现状,提出多途径秸秆还田、利用多种有机肥源、加强翻耕和中耕松土、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科学施肥和地力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弄清丹寨县各乡镇稻田土壤硒、锌含量及分布,以期为当地土壤硒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丹寨县6个乡镇主要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硒、锌含量,分析其分布.[结果]该县稻田土壤耕作层硒含量在0.09~0.45 mg/kg,平均含量为0.25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85.31%,少硒土壤占10.49%,缺硒土壤占4.20%,无高硒和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12~91.33 mg/kg,平均值为15.33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土壤耕底层硒含量在0.04~0.68 mg/kg,平均含量为0.27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77.62%,少硒土壤占9.09%,缺硒土壤占4.09%,高硒土壤占8.39%,没有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00~65.21 mg/kg,平均值为11.15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结论]丹寨县域稻田土壤多为足硒土壤,有少量的缺硒、少硒和高硒土壤分布,不存在过硒土壤;多数稻田土为很高锌稻田土,少数为高锌,没有低锌、少锌和缺锌稻田土.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覆膜旱作条件下稻田地下水水质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 ,与常规淹水栽培区相比 ,覆膜旱作区水稻不仅极显著增产 ,而且稻田地下水总氮含量 ,包括NH4 -N、NO3--N、特别是NO2- -N含量明显降低 ,氯根 (Cl-)含量也较低 ,地下水总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差不大。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能对施肥造成的稻田地下水水质非点源污染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典型稻田系统磷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位于广东省增城、清远和高州地区的3个稻田试验点,于2008-2012年对稻田磷径流损失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稻田径流事件主要发生在早稻季。常规施肥模式下稻田总磷径流浓度为0.02~1.56 mg·L-1,11%~18%的径流样品总磷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水标准(0.4 mg·L-1),施磷后14 d内降雨易导致稻田不同形态磷浓度出现峰值,具有一定环境污染风险。施磷不同程度增加稻田可溶性总磷径流负荷,对颗粒磷和总磷流失负荷无规律性影响。稻田磷径流负荷时空变化较大,常规施肥条件下可溶性总磷、颗粒磷、总磷年径流负荷分别为0.63~4.05、0.33~2.91、1.10~6.68 kg·hm-2。本地区稻田磷流失系数为0.06%~6.81%,可溶性总磷是稻田磷径流流失主要形态。施肥量和降雨、径流量是影响本地区稻田磷径流损失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正>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2.稻田工程建设。收完稻谷后,把稻草还田,用作鱼饲料和肥料。用原田四周的土把田埂垒高至1米,使田埂基部宽50厘米,顶部宽30厘米,进水口埋直径为15厘米的塑料管,在出水口处设排洪口,排洪口用网眼比鱼种小的钢网作拦鱼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西北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稻米的健康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该区域98个稻田点位的土壤及稻米,分别测定Cu、Pb、Cd、Cr、Zn和As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作为参考值,采用高危商(HQ)和高危指数(HI)法对稻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稻田土壤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1、64.97、0.98、45.55、147.88和11.62 mg·kg~(-1),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土壤的内梅罗指数为1.416,表明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Zn,极少部分区域存在Pb和As污染。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土壤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As。稻米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400、0.3668、0.1625、0.3879、26.7800和0.2974 mg·kg~(-1)。根据高危指数(HI)法,稻米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其中As对HI的贡献率最大。【结论】供试水稻土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和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主要污染物为Cd、Zn;稻米中的主要污染元素为Pb和Cd,但可能引起稻米健康风险的重金属元素为As。  相似文献   

19.
选取皖南53个具有代表性的烟叶种植区域,对各区域内的灌溉水水质尤其是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发现灌溉水的微(中)量元素含量整体较低,未对烟叶焦甜香风格产生显著影响。Mg含量为0.7~8.0 mg/L,Ca含量普遍小于40 mg/L,Zn含量为0.002~0.029 mg/L。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其他基本控制项目全部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在大棚内使用水稻土进行的可控灌溉水烟叶种植试验证明,灌溉水中Zn为烟叶焦甜香风格的负相关因素,阀值≥10 mg/L。Mg为正相关因素,彰显烟叶焦甜香风格的灌溉水Mg元素含量应维持在40~90 mg/L。Ca与Mg具有协同彰显效果,但主要适用于水稻土等酸性致密黏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碱地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方法]以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地前郭灌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结果]盐碱地稻田表水呈碱性,土质分散,保肥能力差;土壤总磷在表层富集,增加了磷素随径流流失的风险。稻田磷素流失的主要时期为灌溉期及暴雨径流发生期,稻田径流中总磷、颗粒态磷、总溶解态磷和溶解性活性磷的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而且磷素浓度均超过导致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值,直接影响下游查干湖的水质安全。各退水渠磷素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并在高温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各稻田表水与退水渠总磷浓度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2(α=0.05)分别为0.8509、0.8964和0.9153。灌排条件最好的稻田磷素流失负荷较大,污染风险等级最高,应作为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进行重点监控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盐碱地资源、制定盐碱地最佳磷素管理措施、控制农田磷素流失和保护当地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