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产业得到健康高效发展,该文通过对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及前景展望,为今后清原地区平欧杂种榛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清原地区发展平欧杂种榛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苗木来源混乱,品种繁杂,建园缺乏规划,后期管理不到位。建议合理选地,明确品种,科学栽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优良种质是榛子产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平榛生产已从野生采摘、粗放经营向采用优良类型采种圃的种子进行育苗、标准化垦复管理的方向发展。平欧杂种榛的育种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栽培种的历史,开启了我国榛子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了平欧杂种榛主要品种的特性及其适生区域。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绿枝直立压条育苗方法,嫩枝扦插和组培育苗技术也取得了成功并开始应用于生产。平欧杂种榛‘平欧28号’、‘平欧33号’、‘平欧62号’、‘达维’等品种具有极强的抗抽条能力,‘平欧21号’、‘平欧33号’、‘平欧545号’、‘辽榛4号’、‘平欧237号’、‘辽榛8号’等品种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榛树具有自交不亲和现象,但目前尚没有专用授粉品种,建立榛子园需要选配几个既能亲和、又能花期相遇的不同品种进行相互授粉。榛树栽培施肥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应结合土壤养分含量、树体营养状况、生理需肥时期、树体负载量等多因素制定施肥方案。树形选择应综合考虑栽植区域的气候、土地类型、管理方式等特点选用单干树型或丛状树形。平欧杂种榛以1年生中长枝结果为主,修剪时要依据这些特性制定技术方案。有害生物防治是榛子生产的主要问题,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有害生物危害规律的研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3.
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是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利用野生平榛和欧洲榛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大果、丰产、抗寒等特性。平欧杂种榛既可作为坚果直接食用,又是高端木本油料;既可采摘鲜食,也可加工成榛子乳饮料、榛仁巧克力、点心饼干等多种食品。平欧杂种榛的选育成功,结束了我国榛子没有人工栽培的历史,榛子产业在我国开始起步发展。发展大果榛子要注意品种选择配置,做好规划设计,采用2年生或3年生大苗建园和现代榛园管理技术。平欧杂种榛是新品种、新产业,具有适应性强、省工省力、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好等多种优势,可在我国淮河以北广大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杂种榛子苗木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榛子的经济价值,介绍了平欧杂种榛子的来源及发展状况,在对辽宁省杂种榛子苗木市场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杂种榛子苗木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为进一步合理推广应用杂种榛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是平欧杂种榛的原始研发地,也是最适栽培区,经济效益较高,截至2017年,辽宁省栽植面积达2.33万hm^2,占全国栽植面积的50%,榛子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为促进榛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经验,结合2017-2018年辽宁省榛树产业发展调研情况,对辽宁省平欧杂种榛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作出总结,对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东丰县在三北五期工程造林中引种平欧杂种榛子的可行性分析,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引种的基础条件,包括水土气温等,同时又对榛子今后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和预测,这些都为发展平欧杂种榛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君 《山西林业科技》2019,(2):17-18,28
笔者以山西杂种榛子引种示范取得的成效为依据,对杂种榛子在山西的发展进行了区域划分,按照自然地理特点可将山西杂种榛子的栽培区域分为高寒冷凉栽培区和气候温和栽培区。认为达维是山西杂种榛子的主栽品种,辽榛3号、晋榛1号是山西杂种榛子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密山地区引种平欧榛子初获成功,说明该种植物可以在高寒地区繁育和栽培,并具体对平欧榛子的生长特性、苗木繁育、榛园栽培经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平欧杂种榛子黄化萌条扦插技术。详细阐述了平欧杂种榛黄化萌条扦插前的准备工作、扦插过程及扦插后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4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试材,研究沙地平欧杂种榛果实形态及成熟前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引种到沙地栽培后,除出仁率略低于原产地外,其它果实形态特征与原产地差别不大;章古台地区平欧杂种榛坚果成熟期为8月20日到9月10日,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达维一般要早于其它3个品种(系)7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