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冬季休眼期苗杆水分蒸腾速率和水分饱和亏缺、春季起苗后自然曝晒条件下苗木失水状况及对展叶时间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生长季节土壤干旱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这三方面综合评价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结果是:69杨×美洲黑杨的杂种无性系抗旱性均优于69杨;69杨×青杨的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也优于69杨,但不及青杨。其中69杨×美洲黑杨-52的抗旱性最强,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的抗旱性与Ⅰ—214杨相近,而69杨×青杨-1145不及Ⅰ—214杨。新引进的露易莎杨和西玛杨的抗旱性优于69杨,但不及Ⅰ—214杨。陕林1号杨是所有无性系中最抗旱的。被测验的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可以大致排列如下顺序:陕林1号杨>青杨>69杨×美洲黑杨-52>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Ⅰ-214杨>露易莎杨、西玛杨>69杨×青杨-1145>69杨。  相似文献   

2.
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杨叶枯病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1,将F2代分离与感合作为感病,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为1∶3,说明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是由一对纯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滇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杨派中的滇杨为母本,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进行了滇杨×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杂种苗。今后将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苗和亲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索和研究滇杨×美洲黑杨杂交育种的遗传变异规律,亲子鉴定和早期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及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所选出的几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作了锈病、黑斑病、溃疡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绝大部分为抗病或高抗,少数为感病。其中对这3种病害均表现抗病或高抗的有69杨×美洲黑杨的5个无性系;06号、52号、57号、66号、80号及69杨。对锈病感病的有69杨×青杨的两个无性系:142号、1062号及69杨×小青杨的592号无性系;高感的有69杨×小叶杨的216号无性系。对黑斑病高感的有Ⅰ—214杨×北京杨的01号无性系及214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5.
廊坊杨是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于1980年进行杂交育种,在 110个杂交组合中选育出来的,历时 16 a。共有 3个系号,即 1号、 2号和 3号。 1997年6月通过了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1998年4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定名为廊坊杨1号、廊坊杨2号、廊坊杨3号。适应在河北省平原沙区推广。1 亲本及杂交组合1.1 廊坊杨1号是采用树上杂交方法获得的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母本是北方型美洲黑杨山海关杨,父本是南方型美洲黑杨Ⅰ~63/51杨,即哈佛杨和欧洲黑杨中美杨的混合花粉。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1991年春由中国林科院引进29个杨树新杂交F1无性系,经2年苗期对比试验,选出鲁克斯杨×(箭杆杨×黑杨)-4,鲁克斯杨×(箭杆杨×黑杨)-3等15个比较适宜本地生长的无性系,又以锦县小钻杨和沙兰杨为对照,于1993年春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鲁克斯杨×(箭杆杨×黑杨)-4是表现最好的无性系,平均高生长达351.7cm,平均胸径达2.33cm,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鲁克斯杨×(箭杆杨×黑杨)-3、鲁克斯杨×天然杂种是表现较好;鲁克斯杨×青杨13、鲁克斯杨×青杨-2、鲁克斯杨×青杨12,对杨树灰斑病具有免疫力,但生长量与对照沙兰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白杨派银白杨为母本,以黑杨派N001或青杨派马氏杨单一花粉或其与白杨派树种的混合花粉(混合比例4∶1)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技术进行杂交,并对杂交子代的生根能力进行测定,为更好地提高杂交技术及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是北美的一个重要杨树种,69杨(P.deltoid-es CV.‘I-69/55’或者 P.deltoides CV.‘L-ux’是意大利从美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无性系。各国杨树育种工作者用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培育出许多欧美杨品种,也用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培育出不少品种。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的杂交尤为重视,如比利时、新西兰等国用美洲黑杨与毛果杨(P.tricoca-pa)、滇杨(P.yunnanensis)等杂交,选出了一些较好的无性系。我国青杨派树种的种类多,分布广。育种工作者曾用小叶杨(P.simonii)、青杨(P.cathayana)等与欧洲黑杨(P.nigra)  相似文献   

9.
本文估算了Ⅰ—69杨×青杨、Ⅰ—69杨×小青杨、Ⅰ—69杨×美洲黑杨的 F_1群体苗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认为依据苗木生长的表型值进行 F_1无性系选择是可行的。由1~7年生林木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提出7年生时是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合理时机。通过杂种无性系生长特性的测定与分析,选出两个优良无性系——Ⅰ—69杨×美洲黑杨52号和Ⅰ—69杨×青杨(长安)1062号,选择后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0.23%、101.15%。  相似文献   

10.
昭林6号杨     
昭林6号杨是昭乌达盟林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一个多父本新品种,其亲本是以赤峰杨为母本,以美杨、加拿大杨及青杨的混合花粉为父本,组成杂交组合,在杂种一代中,以单株进行选优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杨树杂交课题组在1992年、1993年选用辽宁杨、辽河杨、I—69杨作为母本,N3930、义县小钻杨、鞍杂杨、33号杨、中林95杨作为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文章对杂交所得子代4年生树高、胸径和1年生子代受冻害指数3个性状的数据,按照母本和父本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估算一般配合力方法,估算并比较了各个母本及父本的一般配合力。结果表明,在胸径方面,母本辽河杨、辽宁杨、I—69杨无显著差异,在树高和抗寒性方面,辽河杨比辽宁杨及I—69杨更具有优势;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大小顺序是:在树高性状上,鞍杂杨>中林95杨>33号杨>N3930杨>义县小钻杨,在抗寒性方面鞍杂杨>33号杨>义县小钻杨>中林95杨>N393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7号杨在退耕还林地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7号杨根苗树高、地径、胸径分别超对照中黑防67.2%、53.4%和81.3%;7号杨扦插苗树高、地径、胸径超过对照A5杨104.4%、104.5%和119.3%;无性系7号杨根苗造林效果好于扦插苗;根苗造林可提高成活率25~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对朝阳市不同宜林地类型采取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进行杨树造林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土层河滩地客土填坑造林方法远远优于原坑土填坑栽植法;薄土层河滩地选择锦新杨造林,其效果好于辽宁杨;厚土层河滩地选择辽宁杨或108杨,造林效果好于锦县小钻杨;地下水位深水型河滩地采取深植法造林的地块“两率”高,林木生长状况良好,远远强于常规造林栽植法;浅水型(或返浆地)河滩地通过筑土埂栽植则能有效地防止水淹或长期浸泡,使树木造林成活后能正常生长;在易受洪水冲袭型河滩地按流水方向呈雁翅形排列定点深植法营造的杨树林分,可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冲袭和危害,且保存率高于与主河道呈直角定点挖掘栽植的林地。  相似文献   

14.
研究马尾松种子千粒重的遗传差异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为马尾松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以采自湖南省城步马尾松种子园中来自湖南、贵州、广西等3个省(区)种源的161个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和60个马尾松全同胞家系种子为材料,测定其千粒重,通过测交设计对其种子千粒重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亲家系间、双亲家系间种子的千粒重差异均达极显著,种源间差异不显著。3个测交设计组合的父本间、母本间千粒重GCA效应值以及杂交组合间千粒重SCA效应值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第Ⅰ设计2个父本中千粒重GCA效应表现较好的亲本是龙潭,4个母本中,以48亲本的千粒重GCA效应值最大,但以87×龙潭杂交组合的SCA效应最好;第Ⅱ设计中,4个父本中千粒重GCA效应表现最好的亲本是75,2个母本中,表现较好的亲本是48,但以83×庆远16组合的SCA效应最好;第Ⅲ设计中,4个父本中千粒重GCA效应表现最好的亲本是48,2个母本中,表现较好的亲本是庆远16,但以庆远16×87组合的SCA效应最好。不同杂交组合千粒重的杂种优势差异很大,35个杂交组合千粒重杂种优势的变幅为-38.00%~24.75%。具有杂种优势的组合共14个,其中杂种优势在15%以上的组合4个;呈现一定的杂种劣势的组合21个。第Ⅰ设计中SCA效应最好的87×龙潭组合和第Ⅲ设计中SCA效应最好的庆远16×87组合,分别在其相应的设计中杂种优势最强。以上结果说明:由2个GCA最高的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其SCA效应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少数杂交组合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优良;SCA最高的杂交组合,其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多点区域化试验及示范林杨树新品种(品系)病虫害调查发现,造成严重干部危害的为破腹病和杨干象。对错海林场和富裕林场各参试品种(品系)抗破腹病及抗杨干象能力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品系)有银中杨、龙丰1号、龙丰2号、小黑杨、黑青杨、N46、98-62-75、A5和欧黑×青7#,杨干象危害轻微(注意防治即可)的有A5-10、1015和2111,小黑杨和青山杨应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块造林。  相似文献   

16.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m3,平均材积生长量是对照品种小黑杨的213.8%.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建始县,对低产林采伐迹地采用清杂整地,营造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和两者混交林,对各试验地的林木采取抚育除草、施肥等措施。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及山地杨混交林10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分别比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大13.6%、16.1%,平均树高分别大31.6%、21.4%、平均树冠分别大11.8%、14.9%,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2.8%、73.7%。土壤肥力测定分析:日本落叶松山地杨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N、P、K平均比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的土壤分别大33.7%、23.9%;27.4%、26.0%;36.0%、40.9%。因此营建日本落叶松与山地杨纯林是较为经济、而生态效果更佳的低产林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箭胡毛杨及其亲本遗传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箭胡毛杨及其亲本箭杆杨和胡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电泳结果,明确了其酶谱的特征及分布,并通过排序分析方法分析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箭胡毛杨杂种兼具父母本特征,与母本箭杆杨亲缘关系较近,是箭杆杨与胡杨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树适应性的研究 ,提出了在干旱寒冷的晋西北地区 ,应选择以青杨为母本的杂交杨进行造林 ,单株营养面积应大于 2 0 m2。新疆杨作为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