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兽医临床上 ,常使用抗菌素来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但在少数情况下 ,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它原因容易出现细菌耐药现象 ,即产生耐药细菌 ,对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失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 ,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而且细菌对某些抗菌药还具有交叉耐药性。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不正确应用抗菌素而引起的 ,所以要想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必须从正确使用抗菌素着手。1 对症下药 抗菌素是预防和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最好药物 ,但应用时却不可乱用 ,要根据引起畜禽疫病的致病菌的种类来选择。如若是革兰阳性菌引…  相似文献   

2.
1.不对症下药。几乎每天盲目用药,且不按照药品的剂量、疗程进行,结果造成家禽患软骨症(抗菌素药物可结合钙质),以及引起药物中毒、细菌对抗菌素产生耐药性等。 2.利用青霉素治疗霉形体病。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无细胞壁。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兽药临床上,猪源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当高,耐药谱也相当复杂,是目前大肠杆菌耐药的一个普遍现象。本试验应用了13种抗菌药物对湖南地区分离的58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于一些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猪场的药物如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则比较敏感。因此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据报导,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素在临床应用后,很快即产生耐药性。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日本开始用磺胺治疗细菌性痢疾,到1949年即发现90%的痢疾杆菌对磺胺耐药。1944年青霉素开始在临床大量应用时,对绝大多数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到1948年,从医院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已有65—85%对青霉素耐药。198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采集的9株野生型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不同畜群来源菌株之间耐氨苄青霉素质粒存在差异。用中草药艾叶的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进行了消除试验,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的消除率最高可达69.4%。  相似文献   

6.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昆明、玉溪、红河13个商品肉鸭养殖场有典型鸭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且具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43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培养及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上述菌株均为鸭沙门氏菌(S.Anatu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受试的13株细菌均可使健康鸭发病或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氨苄、氯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林可霉素、青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陈亮 《养猪》1992,(2):32-33
近年来,引起仔猪副伤寒症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株、鼠伤寒杆菌株等对抗菌素的传统治疗法耐药性与日俱增。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到多种抗生素;从单一耐药性发展到多种交叉耐药性。严重地影响了治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000~2003年自兽医临床分离的393株大肠杆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依据菌株采集时间、菌株来源对菌株耐药性的变化及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并随机选出39株典型的多重耐药菌株观察了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393株分离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3.89%, 57.76%,78.63%, 77.86%,92.11%, 47.33%,46.82%, 76.84%,74.81%;按照耐药种类可将分离菌株分为8类,最多耐药9种,最少耐药2种,约80%以上的菌株耐受7种所试药物.猪源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高,而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大肠杆菌.2000年和2003年分离菌株的耐药率相比,氯霉素从67.33%上升到90.58%,氨苄青霉素从71.29%上升到84.81%,链霉素从73.76%上升到80.10%,环丙沙星从61.88%上升到88.48%,庆大霉素却从61.39%下降到53.92%.95%的菌株(37/39)可直接在72 h内致死感染小鼠(2.0×107CFU·鼠-1).5%不能直接致死小鼠的菌株经小鼠体内2~3次传代,可直接致死感染小鼠.试验表明,兽医临床分离菌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并随分离时间、寄主种类等耐药率出现动态变化,耐药类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耐药菌株对小鼠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致病性出现暂时减弱,但在体内几次传代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消除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而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展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而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地方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对河南地区分离的17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用临床上常用的12种抗菌素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鸡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而对杆菌肽、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及青霉素具有耐药性,特别是对杆菌肽及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4.12%。  相似文献   

11.
兔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个规模化兔场分离到50株大肠杆菌,选取了16种抗生素对这50株大肠杆菌运用Kirby-Bar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新霉素、痢特灵、丁胺卡那霉素的抑菌作用比较强;而细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则表现出极其高的耐药性,对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也有很高的耐药性。所分离的大肠杆菌以耐药8~12种居多,占细菌总数的78%,未发现不耐药的菌株与全部耐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已成为当今人们极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大肠埃希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极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呈进行性增长,对于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潜在的危机.文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历史、耐药性发展状况、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某牛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8种11株细菌。将11株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枯草杆菌5种菌有致病性。表明主要致病菌对链霉素等药物敏感,但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耐药,枯草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和磺胺耐药。  相似文献   

14.
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9年Fleming发现并使用青霉素以来,大量抗菌素药物研制成功和开发应用为治疗人类和动物细菌性传染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彻底的治疗。但是,随着抗生素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多晕耐药现象更使得耐药现象进一步复杂化,并且有漫延扩散趋势。细菌耐药性问题已引起  相似文献   

15.
1青霉素类1.1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V、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1.2药物特点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无细胞壁的细菌不起作用。本类抗菌素对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无效。该类药物进入血液少(除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苯唑青  相似文献   

16.
用美国NCCLS规定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对30株来自德昂乡3个试验点的屠宰牦牛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观察。结果:30株大肠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的耐药率均为O%,痢特灵的中介率为6.7%,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及中介率均为10%,表明抗微生物药使用较少的牦牛体内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较少。  相似文献   

17.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毒性极低,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耐药菌比青霉素强2~4倍。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与氯霉素、四环素等相似或略强。临床上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等。而青霉素长期以来由于在兽医临床方面滥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致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1典型病例1.11988年8月吉安县大冲乡草桥村郭某正头4岁母黄牛200kg左右,突然发生高热体温41℃,精神萎顿…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永州市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猪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试验应用了12种抗菌药物对湖南地区分离的179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链霉素等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于一些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猪场的药物如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则比较敏感。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