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三红蜜柚’[Citrus maxima(Brum.)Merr.‘Sanhongmiyou’]的海绵层和果肉红色,外果皮橙黄色,经套袋后也呈现紫红色,但套袋对外果皮呈色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套袋对外果皮色素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套袋方案,指导生产,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果面色泽形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三红蜜柚’果实为试材,分别选用3种不同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测定果实在发育期间的外果皮色泽参数、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果皮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的含量。【结果】3种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和色泽饱和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种套袋处理间,L*值无显著差异,处理A和处理B的果实比处理C的果实更早退绿,更早着色。相比较于对照组,套袋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果实果皮的番茄红素含量,不同处理间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A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44.54 mg·kg^-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套袋处理果实的果皮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套袋显著降低‘三红蜜柚’果实的果皮叶绿素含量,促使果皮提前退绿;双层和三层果袋显著提高成熟期果实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果皮的红色成分,有效提高‘三红蜜柚’果实的果面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桃果实25℃贮藏的主要贮藏品质变化。【方法】2012年与2013年供试‘锦绣’黄桃树体分别施用常规化肥及15、20与30袋控缓释肥,研究2个年度4种施肥处理桃果实25℃贮藏0 d、4 d和8 d的采后变化。【结果】供试果实25℃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呈下降趋势,果皮与果肉的A*值呈上升趋势,果皮与果肉的L*值、B*值和Chroma(C*)值的变化较小。4种施肥处理果实的采收品质和25℃耐贮性没有明显区别。【结论】‘锦绣’黄桃25℃贮藏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A*值与果肉硬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泊头‘新梨7号’梨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实在常温[(20±0.5)℃]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增加,果肉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2(7月30日采收,盛花后116 d)果实最高;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Fv逐渐降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随着货架期延长,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种子颜色指数和腐烂率增加;采收期2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口感较好,果面具红晕,且果实腐烂率较低,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新梨7号’在河北省泊头地区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标准为: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期110~120d,种子颜色1/2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品种‘圣诞玫瑰’为试材,于转色期分别对果穗进行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50 mg·L~(-1))PDJ、MeJA处理,研究花色苷、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色泽、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改善果实色泽;PDJ、MeJA处理后红绿色差指标a*值以及颜色指数CIRG值显著升高,而果面亮度L*值和黄蓝色差指标b*值显著下降,果实着色程度显著提高。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促进果皮中总酚、类黄酮的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在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方面,同浓度PDJ处理作用效果优于MeJA;50 mg·L~(-1)PDJ、MeJA处理效果分别好于10 mg·L~(-1)PDJ、MeJA处理。【结论】2种不同浓度PDJ、MeJA处理均改善了‘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0 mg·L~(-1)PDJ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并分别在18℃和20℃下后熟,测定果实硬度,果皮颜色、膜透性和叶绿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温度、乙烯利浓度对‘宝岛蕉’果实后熟进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均对‘宝岛蕉’后熟进程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使果实硬度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下降,颜色由绿转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达到食用品质;20℃与18℃相比,适当高温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加速淀粉的水解和维生素C的转化,从而促进‘宝岛蕉’果实的成熟,缩短后熟时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不同货架温度下,14 d货架期内‘南果梨’软化及果皮颜色变化情况,为货架期‘南果梨’品质维持提供技术方法。分别于货架期0、3、6、9、12、14 d测定5、10、20、25℃4个货架温度下‘南果梨’果实硬度、可溶性果胶含量、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果皮色差值(L*、a*、b*、h°),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货架温度越低,‘南果梨’果实硬度和可溶性果胶、原果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下降越慢,果皮颜色转黄速率降低,且果实硬度与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建议准备市售‘南果梨’可先置于20℃或25℃温度下6 d左右进行果实后熟,再转移至4℃或10℃冷柜销售,可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提高果实品质,大大延长‘南果梨’的销售时间。  相似文献   

7.
1-甲基环丙烯对高温下香蕉果实后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高温逆境下香蕉果实后熟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下贮藏的香蕉果实出现了明显的青皮熟现象,而0.5μL/L的1-MCP处理24h后可显著抑制高温下贮藏果实硬度的降低,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同时有效地延迟了果肉中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含量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1-MCP处理果实于35℃下贮藏9d后移入20℃环境,进一步延缓了这些后熟生理变化。1-MCP和高温均抑制了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1-MCP处理减轻了香蕉热害的程度,延长了果实在高温下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新品种'新白8号'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常温贮藏效果的变化,为指导科学采摘与合理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室温贮藏条件下,七成熟至十成熟的'新白8号'鲜果,果皮色差、果实失水率、坏果率、皱果率、果肉硬度、糖组分、酸组分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各成熟度的H0值缓慢下降,a*值上升,L*值略降,b*、c*值呈"升—降—升"的趋势;失水率呈抛物线式上升,七成熟最高;贮藏4 d后,十成熟皱果率快速增大,至13 d达34.71%,八、九成熟增加较缓慢,七成熟无皱果;坏果率呈增大趋势,十成熟最高,至13 d达44.29%,其次是七成熟;果肉硬度均缓慢增大,成熟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TSS、总糖含量0~4 d小幅上升,之后均缓慢下降;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七成熟的增幅最大;0~7 d葡萄糖含量上升,7 d后九、十成熟的下降;蔗糖含量变幅最大,除十成熟外,0~1 d提高12.03%~16.08%,而后下降,七成熟降幅最大;山梨醇先增大后降低,十成熟增幅最大;总酸、苹果酸含量总体下降且趋势一致,成熟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奎尼酸、富马酸含量有波动,贮藏后差异不显著;乳酸含量在贮藏4~10 d时上升后下降;糖酸比、固酸比呈"升—降—升"波动上升,低成熟度果接近贮藏前十成熟果。【结论】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较大,八、九成熟果更适合常温贮藏,有效贮藏期宜小于10 d;十成熟果常温贮藏宜小于4 d。  相似文献   

9.
采收成熟度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梨优新品种‘玉露香’采后品质和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成熟度参数,为生产上优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太谷‘玉露香’为材料,分3个采收成熟度进行采收后,测定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皮颜色、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单果质量、硬度、种子颜色指数等生理指标,并调查了不同贮藏期果实黑心指数、磕碰伤百分率和腐烂率。【结果】常温条件下,随着货架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反映果皮颜色的h值不断下降,L值不断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中Fv、Fv/Fm不断下降,而F0、F0/Fm不断升高;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单果质量和种子颜色指数不断增加,果实硬度不断下降,而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最高。h值逐渐下降,L值逐渐升高。冷藏条件下,采收期Ⅲ的h值显著低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P0.05),L值则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P0.05)。冷藏至240 d和240+10 d货架时,采收期Ⅲ的F0、Fm和Fv显著低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P0.05),采收期Ⅰ的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采收期Ⅱ和采收期Ⅲ,而采收期Ⅲ果实的黑心指数、磕碰伤百分率和腐烂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P0.05)。L与Fm、Fv、Fv/Fm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F0/F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h与Fm、Fv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Fv/Fm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0/Fm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征果皮颜色的h值和表征果皮油腻化程度的L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对于梨优新品种‘玉露香’的建议:采收后立即销售或短期冷藏(贮藏期不超过120 d)的果实可在9月上中旬采收,用于长期冷藏的果实(尤其是贮藏期达240 d左右),建议9月上旬采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生长发育95、105、115 d)新梨7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综合得出适合长期冷藏的采收时期及标准。结果表明:刚采摘的果实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值和种子颜色指数逐渐升高,果实硬度、h°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值逐渐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最高。在冷藏条件下,随着冷藏期延长,各采收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果皮L*值逐渐升高,h°值逐渐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果实腐烂率增加,果柄保鲜指数降低;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品质较好,且果实腐烂率较低、果柄保鲜指数较高,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综上,在河北省泊头地区,新梨7号适宜机械冷藏的采收标准为: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100~11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4.5 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果实冷藏期间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花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果肉色素的变化规律及呈色原因。【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为试材,进行果肉色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果实发育阶段果肉色度稳固上升;叶绿素含量在盛花后95 d之前基本维持在60 mg·kg-1,盛花后110 d达到最小值(47.7 mg·kg-1),而在盛花后140 d快速上升至整个时期最大值(92.0 mg·kg-1),采收时下降到73.0 mg·kg-1;整个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110 d之前表现稳定,后期先上升再下降,于盛花后140 d达到最大值(26.3mg·kg-1),采收时下降至21.2 mg·kg-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与叶绿素a、叶绿素b、色度呈极显著相关,且2者之间亦呈极显著相关。【结论】整个果实发育阶段高含量的叶绿素是毛花猕猴桃果肉持续呈现绿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苹果果实发育期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色泽野生种质"东北黄海棠Malus.prunifolia(Willd.)Borkh.""冬红果M.prunifolia(Willd.)Borkh.""早白海棠M.asiatica Nakai"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色泽、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等色素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果皮色素、色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酚和类黄酮整体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东北黄海棠近成熟期含量略有上升,总酚和类黄酮在东北黄海棠花后50d到成熟期含量逐渐上升;冬红果近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其他2个种质花青苷含量变化呈略微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以及L*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与类黄酮、总酚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L*值与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种质苹果皮色差值、各色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葡萄生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温室栽培的耐热型葡萄,为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郁、蜜光、夏黑、北红、弗雷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对盆栽葡萄分别进行白天(45±2)℃、夜间(22±2)℃高温胁迫处理,以及白天(42±2)℃、夜间(22±2)℃控温处理,对葡萄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并于高温胁迫1周后进行转录组测定。【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绿素(Chl)总含量、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光化学猝灭系数(Cq 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大荧光产量(F_m)、最大能量转换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呈下降趋势;在高温胁迫的第4天,弗雷的Chl总含量比新郁、蜜光、夏黑、北红分别高1%、18%、18%、19%;新郁的P_n比夏黑、北红、弗雷高11%、29%、3%,低于蜜光,表明夏黑和北红的光合能力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高温胁迫条件下,弗雷的F_m、F_v/F_m、光下最大荧光(F_m’)、ΦPSⅡ、F_v/F_0降幅最小,其次为新郁,北红的降幅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耐热力(F)由大到小为新郁弗雷夏黑蜜光北红。新郁、北红的Hsp相关基因分别为29、25个,Hsf相关基因分别为3、4个。【结论】长期高温处理使葡萄叶片PSⅡ活性遭到破坏,与蜜光、夏黑相比,新郁、弗雷的抗高温胁迫能力较强,更能适应高温环境,北红耐热性较差。葡萄高温胁迫处理后,热激蛋白大量上调表达,且耐热品种新郁的表达水平高于热敏品种北红。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以‘红辣椒王ⅡF1’、‘卡其特长条辣906’、‘汴椒1号’和‘苏长红’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辣椒叶片叶绿体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以期为研究辣椒铝胁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铝处理抑制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辣椒叶片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含量在低铝浓度(50μmol/L)下呈升高趋势,高铝浓度(200μmol/L)下则均下降。荧光参数的研究表明,随着铝胁迫的增加,初始荧光(F_0)随之增大,最大荧光(F_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下降,植株抵抗逆境的能力下降,光合电子传递随之减小,最终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软/硬肉果实软化与细胞壁结构、组分以及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硬肉品种黎明无核和软肉品种灰比诺花后35、49、63、77、91 d的果实为试材,对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时黎明无核果实硬度比灰比诺高2.8倍;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黎明无核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灰比诺果实硬度则与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果实成熟软化,果肉细胞逐渐表现大小不均匀、排列不整齐的趋势;灰比诺果肉细胞壁在果实转色时开始降解,而黎明无核则基本保持稳定。【结论】葡萄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快速降解导致果肉细胞壁破裂是葡萄果实软化的关键因素;果实细胞壁组分降解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纤维素酶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光合能力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20,(2):22-26
为评价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对4份甜瓜种质低温胁迫下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显著下降,F_v/F_m、PI_(abs)、φE_0、F_v/F_0明显降低,ABS/RC、TRo/RC、DIo/RC明显增加,说明低温胁迫严重影响甜瓜的光合性能和光合活性,其中PI_(abs)比F_v/F_m对低温响应更为敏感,可以作为甜瓜耐冷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苹果主栽品种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西省6个不同苹果生产基地县为试验地点,比较和分析了不同产地的“富士”、“嘎啦”、“秦冠”和“玉华早富”4个主栽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果形指数与单果重、果皮黄色度值b*与果皮亮度值L*、可滴定酸含量与果皮红色度值a*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0.582和0.507;硬度与单果重、硬度与果形指数、果皮红色度值a*与果皮亮度值L*、果皮黄色度值b*与果皮红色度值a*、固酸比与果皮红色度值a*、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0.552、-0.703、-0.728、-0.576和-0.895.表明陕西省不同产地苹果主栽品种基本品质指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长富2号苹果果实不同采收期的品质进行研究,为当地以鲜食销售为主的果实合理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早采时的13.43%上升至晚采时的15.18%,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由92.4mg/g上升至103.4 mg/g,增加了11.90%;糖酸比由15.74上升至26.96,增加了71.28%。硬度和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硬度由22.53 kg/cm~2降至11.67 kg/cm~2,下降了48.20%;有机酸含量由5.58 mg/g降至3.73 mg/g,下降了33.15%。色差值L~*、b~*整体呈下降的趋势,a~*值呈升高的趋势;L~*值由24.03下降至21.29,b~*值由20.59下降至17.71,a~*值由21.52上升至27.14;表现为果皮颜色逐渐变红,但果皮光洁度逐渐降低。糖心率逐渐升高,变化范围由87.5%上升至100%,上升幅度为14.3%。果实在11月2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达到最大值,11月2—9日,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但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辣椒种质资源果色与呈色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色差仪测定辣椒果实色彩空间(CIE L*a*b*)值,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利用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辣椒红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和6种花青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锦葵素、芍药花素、天竺葵素、牵牛花素)的含量,并基于Python语言进行辣椒果色可视化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聚类分析和集成推进树(ABT)对辣椒果色和呈色物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份辣椒种质被划分成A、B两个颜色群体,其中A偏向黄绿色,B偏向紫黑色;辣椒果皮的CIE L*a*b*值与呈色物质含量之间有相关关系,玉米黄质、叶绿素a、飞燕草素对果色CIE L*a*b*值贡献率较大;在相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叶绿素、飞燕草素含量较低时,果实呈黄绿色,飞燕草素含量较高时呈紫黑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L~(-1))的TDZ在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结果】采前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TDZ增加了杧果的产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大果形指数,5和10 mg·L~(-1)TDZ处理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29.89%和33.56%,但20 mg·L~(-1)TDZ处理增产不明显;5、10和20 mg·L~(-1)TDZ处理无胚果单果质量分别增加56.78%、73.86%和110.56%;在生理成熟期,TDZ处理的果实颜色偏绿色;在完熟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花色苷含量较低。TDZ处理延缓了采后果实的转色及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果实的后熟软化推迟。TDZ处理的果实品质下降,果实的TSS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另外TDZ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病率,延长杧果采后贮藏时间。在完熟期果皮中未检测到TDZ残留。【结论】‘贵妃’杧果采前喷施TDZ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10 mg·L~(-1),于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果实适时采收,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并能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