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徐光财 《甘肃农业》2011,(4):87-87,89
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夏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2.19%~99.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47%-39.31%,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9.31%,且苗齐苗壮、茎粗色深、长势强劲、增产效益明显,适宜在临夏高寒阴...  相似文献   

2.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种植条件下,研究了保苗密度对春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春油菜适宜的保苗范围为25.5万~30.0万株/hm2,最佳密度25.5万株/hm2,其产量为3 939.0kg/hm2,较低保苗密度(21.0万株/hm2)、高保苗密度(39.0万株/hm2)分别增产13.29%和17.81%,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能有效地降低株高和分枝高度,促进油菜壮苗,延缓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时间和降低发病率,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条件下,引进品种(系)K14-2折合亩产为483.0 kg,较对照品种(甘啤6号)亩增产26.7 kg,增产率为5.9%,其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K14-4折合亩产为456.3 kg,与对照品种相当;两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通过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膜侧沟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期与播量、起垄铺膜、规格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750kg/hm2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对临蚕8号的密度与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临蚕8号最佳种植密度为16.5万株/hm2,最优施肥量为施N 51.0 k/hm2、P2O5 114.75 kg/hm2,在该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下,蚕豆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产量高,为5 25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临夏高寒阴湿区的基本概况.分析了临夏高寒阴湿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条件,并提出了临夏高寒阴湿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开展了芦笋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冠军、88-5改良系、硕丰表现产量高,抗寒性强,无病害,经济性状、商品性状好,适宜临夏高寒阴湿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8.
甘肃临夏高寒阴湿区 ,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缺乏 ,通过引进不同作物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 ,认为春小麦高原 4 48、蚕豆临蚕 5号、马铃薯陇薯 94 0 8、玉米冀承单 2 2号、春油菜杂油 5 9等新品种适宜该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杂交春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我们对引进的4个春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亩产261.73 kg最高,较对照青杂2号亩产233.33 kg亩增产12.17%;冠油杂812亩产240.74 kg居第二位,较对照青杂2号亩增产3.18%。这两个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产476.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亩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1%。以上三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高寒阴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温度低、雨水多,光照气温等自然环境适合蚕豆的生长发育。在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蚕豆产量高、品质优,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高寒阴湿蚕豆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主要的蚕豆生产区,提高蚕豆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蚕豆生产总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寒阴湿区不同种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模式较露地栽培种植模式增产41.19%-98.17%,不同覆膜种植模式较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37%-38.31%,其中全模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较半膜常规种植模式增产38.31%,适宜在积石山县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华协 1号地膜穴播制种的实践 ,从选好地快、安全隔离、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调节花期、人工辅助授粉、砍除父本、及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临夏高寒阴湿区油菜华协 1号地膜穴播较露地增产 4 5 0~ 6 0 0 kg/ hm2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临蚕8号地膜种植密度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对临蚕8号在全膜平作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 cm,窄行距20 cm)条件下设7.5万株/hm2、10.5万株/hm2、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6.5万株/hm2时,临蚕8号产量最高,为5 833.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庄浪县高寒阴湿区蚕豆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当地主栽品种临蚕6号为对照,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对6个蚕豆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蚕14号、临蚕7号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势强,晚熟,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5 000.00、4 909.09 kg/hm~2,较对照品种临蚕6号分别增产4.8%、2.9%,可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对照品种临蚕6号综合性状好,生长势较强,晚熟,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为4 772.73 kg/hm~2,可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临夏高寒阴湿区杂交油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4~33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28.50万株/hm2时,其产量(3 465.9kg/hm2)、产值(20 795.40元/hm2)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种植密度的增加或减少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试验观察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春油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以起垄覆膜膜侧沟播模式产量最高,为4 292.3 kg/hm2,较平作沟播模式增产38.63%;农艺性状均较平作沟播模式表现好,经济性状除千粒重较对照稍低外,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均为最多。此种植模式可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早熟玉米品种冀承单 3号由临夏州农科所从河北省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 ,该品种株高 177cm,穗位高5 0 cm ,穗长 13.3cm,穗行数 14 .6行 ,行粒数 34粒 ,千粒重 2 4 5 g,生育期 112 d。该杂交种在 1996 - 1997年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 80 14 .5 kg/ hm2 ,较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8.5 % ;1998- 2 0 0 1年示范推广平均产量为 8874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10 .1%。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矮秆、耐密植、稳产、生长发育快等特点 ,适宜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地区及省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适宜在海拔 2 2 0 0~ 2 4 0 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示范推广春油菜地膜穴播技术的实践,从选茬整地、施足基肥、播前土壤处理、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脱粒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地膜穴播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选地整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春蚕豆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春蚕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