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香蕉新株系"热蕉1号"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新株系"热蕉1号"来源于台湾北蕉的田间芽变体,报道其在香蕉种质资源圃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茬果假茎高度、围度和巴西蕉相近而高于北蕉,单株产量比巴西蕉和北蕉都高.在第二茬果,"热蕉1号"的假茎高度、围度和单株产量都比其他二个品系高.整体株型表现为茎杆高、叶片宽大较紧密,果型外观整齐、大小适宜,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含量也高,内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报道来源于台湾北蕉田间芽变体的香蕉新品系"热蕉11号"在香蕉种质资源圃中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假茎高度比巴西蕉略低而比北蕉略高、围度则大于巴西蕉和北蕉,株型表现为粗壮、叶片宽大较紧密。2、产量高于巴西蕉和北蕉;果型外观漂亮整齐、大小适宜,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含量也高于巴西蕉和北蕉,内在品质较好。3、叶片POD同工酶谱带有13条,"热蕉11号"多了1条强谱带4,缺乏谱带5,这说明与巴西蕉和北蕉比较,有明显遗传上差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对3种类型的福建野生蕉进行了离体繁殖研究,以宦溪野生蕉、北峰野生蕉吸芽为材料建立无菌株系;以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增殖、薄片出芽以及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3种野生蕉试管苗增殖的基因型差异;最后将所得福建野生蕉试管苗进行生根及移栽研究。结果表明:MS+NAA 0.1 mg/L+6-BA 4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的增殖;MS+NAA 0.2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薄片出芽;MS+6-BA 6 mg/L+Ad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多芽体)的增殖,MS+NAA 0.2 mg/L+6-BA 4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大芽)的增殖。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5也适合福州宦溪野生蕉、福州北峰野生蕉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4还可用于福建野生蕉试管苗的生根。三种野生蕉试管苗在0.5∶1∶1的沙土、园土、泥炭土基质中移栽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达到97%、95%、90%。  相似文献   

4.
在闽南地区对齐尾蕉与台湾北蕉进行品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北蕉相比,齐尾蕉的适应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在高温多湿的漳州地区种植齐尾蕉生长更快,产量更高,梳形更好,但果实品质不如北蕉好,生长周期比北蕉长约25天。在漳州地区种植齐尾蕉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香蕉品种,但如果作为春香蕉种植,建议提早种植或者延长组培苗假植时间,并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不同香蕉品种在广西的表现,对广西崇左市龙州县 10 月秋植的 6 个香蕉品种(桂蕉 6 号、中蕉3 号、中蕉 4 号、中蕉 6 号、巴西蕉、南天黄)的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广西香蕉生产的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时期,生长最旺的是中蕉 3 号,最弱的是南天黄,中等的是桂蕉 6 号、中蕉 4 号、中蕉 6 号和巴西蕉。生育期最长的是桂蕉 6 号和巴西蕉,比生育期最短的中蕉 3 号和中蕉 4 号多 17.8 d,南天黄和中蕉 4 号居中。产量最高的是桂蕉 6 号、中蕉 3 号、中蕉 4 号和中蕉 6 号,但 4 个品种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是巴西蕉,最低是南天黄。果实综合性状较好的是中蕉 4 号、桂蕉 6 号、中蕉 3 号和中蕉 6 号,南天黄和巴西蕉较差。从综合表现看,中蕉 3 号、桂蕉 6 号、中蕉 4 号和中蕉6 号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种植并获得较高产量,南天黄和巴西蕉表现较差。香蕉不同品种的假茎高度、假茎和叶片数的月增长量与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低温则抑制香蕉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省河口县沙坝,将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与当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威廉斯8818’、‘巴西蕉’及福建省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品种‘漳蕉1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3年的平均果实质量性状(指净重量,净重量=实际的毛重量×0.9)表现为:‘红蕉一号’(23.52 kg)>‘巴西蕉’(23.06 kg)>‘威廉斯8818’(22.99 kg)>‘漳蕉1号’(22.79 kg),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试验还对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综合来看,改良、选育出的矮杆、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沈农8号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宅间诱变的SP_1代和SP_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农6号和沈农8号大部分变异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明显的变异,既有正向变异也有负向变异,说明空间环境对供试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作用明显.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后大豆长花序长度、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大豆短果枝数与地面对照相比较虽然变化不大,但2个品种短果枝总荚数、总粒重都有所增加.说明经过空间诱变作用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性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和‘桂抗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中蕉9号’差异显著。‘南天黄’的生育期最短为383 d、‘桂抗2号’为393 d、‘中蕉9号’生育期最长,达447 d;‘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株型较矮,平均假茎高度分别为285 cm和298 cm,‘中蕉9号’假茎高平均为340 cm;‘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果指数为21个左右,果型类似‘巴西蕉’且大小适中,‘中蕉9号’果指数为16个,果型直、大;‘中蕉9号’产量最高,平均单穗重24.9 kg,‘南天黄’株单穗重接近‘桂抗2号’,分别为23.5 kg和23.2 kg;试验中,‘南天黄’没有发病,发病率为0,‘桂抗2号’发病率为0.6%,‘中蕉9号’发病率为4.7%。综上所述,‘南天黄’和‘桂抗2号’更适合作为抗病品种(系),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蒙豆9号”是在“丰收10号”原种生产株行圃中发现的天然杂交行,经过世代选拔与提纯复壮而培育的一个耐早、高油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38.06%,脂肪含量为23.09%。“蒙豆9号”1999—2000年参加白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2499kg/hm^2,比对照“内豆4号”增产30.7%。2000-2001年参加自治区生产试验,平均产2319kg/hm^2,比对照增产48.1%。  相似文献   

10.
利用DUS检测方法和原理,对香蕉新品种“红研二号”与近似品种“巴西蕉”的48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进行特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香蕉新品种“红研二号”质量性状的假茎、叶柄基部、叶柄及叶中脉背部的颜色为紫褐色(8010-R30B),果轴(穗轴)基部的1/3处为紫褐色(8010-R30B),为特异性的性状;这些紫褐色(8010-R30B)的特异性状,促成“红研二号”花青素含量较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表现出检测植株的抗衰老能力强;同时,其48个性状能稳定遗传,果实表皮与“巴西蕉”的颜色基本一致,但果实产量等性状总体优于“巴西蕉”,本研究对该品种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享有“世界油王”之称。缺少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种是限制我国油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选育适应我国栽培的油棕品种并对优良育种材料提供参考,对6个引自哥斯达黎加的油棕品种的植株生长、果穗、果实、产油量等性状进行观测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种植4年后,6个品种植株的自然高度为3.45~4.78 m,冠幅为5.28~6.11 m,茎高为81.50~105.00 cm,叶片总数为32.50~41.50片/株,叶片长度为332.25~391.75 cm,新增叶数为18.00~22.50片/(株·年),其中2号和5号品种的植株相对较矮小;6个品种均属于中小果且为薄壳类型,其中1号品种的幼果为绿色,且成熟果穗中有30%~75%的果实没有核果(无籽),3号品种的幼果有绿色和黑色,其他品种的幼果均为黑色;6个品种的果穗数为8.48~13.31串/(株·年),果肉/果实比重为73.65%~83.50%,果实/果穗比重为53.45%~59.21%、果肉出油率为47.92%~54.10%、果穗出油率为20.83%~24.93%,具有高产的潜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间在第一主成分无明显分离,层次聚类和热图可视化了6个品种植株农艺性状指标的聚类情况。6个品种综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与果穗性状、果实性状和果穗出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产油量鉴定指标,为未来油棕高产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莆麦8408小麦新品种,比对照种晋麦2148增产10%以上,在水肥充足条件下,亩产高达350公斤以上,生育期比对照种晋麦2148提早3-5天,植株高度也矮10-15厘米,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每穗结实35-40粒,千粒重45-50克。抽穗扬花期较耐寒,结实率高,耐湿性强,未发现叶枯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比晋麦2148轻,品质佳,适于平原,沿海,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布尔班克×唐195”杂交组合的实生苗中选出了一个适合饲料用的马铃薯新品系“杂3单选-5”。该品种块茎产量每hm2可达42450kg,比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250.99%,鲜茎叶每hm2产量55945.51kg,比对照增产210.61%,块茎粗蛋白含量2.75%,茎叶粗蛋白含量16.82%,是一个很有推广前途的饲料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红河一号”是从我国云南河口原种矮杆香蕉资源中改良选育出的中型变异优良品种,果指长度22.29~23.78 cm,为中等偏上水平,果实香气较浓,果指弯曲度0.41~0.44°,固形物含量19%~20%,品质优良。大面积生产头道蕉株产质量(净重)超过24.4 kg,丰产性能好;幼果形态、梳果形态及穗果形态比例协调,同时果实光泽性好,外观整齐美观;植株高度为1.8~2.23 m、离地1 m处茎围51~53 cm,相对矮化并抗风性能好,山地栽培不易倒伏。  相似文献   

15.
"ZH-01"是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从中熟红麻"浙萧麻1号"中选择植株大小中等,茎杆上下粗细均匀、茎色清秀无斑点,中熟偏早,结果集中的优良单株,多次选优、南繁加代、多点品比于2003年育成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浙江省多点品比平均纤维产量3533.25kg/hm2,比青皮3号增产12.95%。2004-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纤维产量3262.75kg/hm2,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604.25kg/hm2。除株高与对照相仿外,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居参试8个品种的前三位。是一个优质、抗病、丰产性较好,符合墙纸等工艺品生产要求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红肉火龙果桂红龙系列‘金都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测定从果实谢花后第1天到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果形指数、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火龙果成熟时果形指数1.14,主要表现为近圆形,花后8~23 d为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平均增长速率为20.5 g/d,快速生长期结束后(果实开始转红),果皮厚度下降,果皮鲜重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于常德春露地栽培的辣椒品种,对26个辣椒品种的13个性状作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群众测评。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果形、熟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产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形、熟性、叶形呈极显著负相关;熟性与叶形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呈显著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单果重、果肩形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将26个品种聚类分成4大类,果形和产量是影响聚类结果的重要因素。农民测评投票的选择意向与株高、株幅、果肩形状、病毒病抗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542、-0.570、-0.518,与果实横径、叶形、果形呈显著相关;评选出‘湘研青翠’、‘丰抗21’、‘更新8号’、‘兴蔬201’等品种适于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9.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