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松树含水量较高,伴生菌的生长力增强,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减弱,因此该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的蛀干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是两种重要的松属(Pinus)蛀干害虫,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通过林间自然调查,对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横坑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侵入孔位置,而影响云南切梢小蠹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相似文献   

3.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通过野外自然调查,对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云南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蠹害林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对滇中地区路南长湖及宜良小白龙两个云南松蠹害林区的各847株样树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初期两样地在树木长势和蠹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湖样地树木长势逊于小白龙,蠹害程度轻于小白龙.4年来两样地的蠹害发展极不一致.长湖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下降12.6%;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466株,死亡率55.0%,蠹害未得到控制.小白龙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增加29.7%;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219株,死亡率25.9%,蠹害有所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树木长势与蠹害发生及其程度直接相关,树木长势影响蠹害的发展过程,蠹害的发展制约树木长势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梢木蠹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省新发现的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幼树的蛀梢害虫,在昆明地区仅分布于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10年生云南松林中,面积351hm^2,受害株率37.1%,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或近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3月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有成虫羽化扬飞,在当年生枝梢上补充营养,并在2~3年生枝条上产卵,6~8月为产卵期,6月幼虫开始孵化。发现该虫天敌茧蜂1种(Bracon sp),寄生率为1.6%~33.0%,提出以清理虫害木为主结合化防(成虫补充营养期)的防治方法,清理最佳时期为4月中、下旬;1995~1997年开展了3年的防治,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指标经济阈值及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昆明地区方旺林场、金殿林场、易门悬大龙口、小龙口、西冲和裱罗林区为研究基地,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枞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平均虫孔数为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为0.52%,平均株估梢率为4.74%,有虫株率为5.14%。  相似文献   

7.
葡萄透翅蛾是专食葡萄的蛀食性害虫。近年来我市葡萄受透翅蛾危害逐年加重,株受害率达100%,枝受害率30%~40%,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在透翅蛾的防治上普遍采用在葡萄花期喷药的方法,虽有一定防效,但葡萄易形成不孕小果粒,对穗形和产量有一定影响。据笔者多年试验观察,若改开花前2~4天剪梢为开花后剪梢,防治透翅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葡萄透翅蛾是专食葡萄的蛀食性害虫。近年来我市葡萄受透翅蛾危害逐年加重,株受害率达100%,枝受害率30%~40%,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在透翅蛾的防治上普遍采用在葡萄花期喷药的方法,虽有一定防效,但葡萄易形成不孕小果粒,对穗形和产量有一定影响。据笔者多年试验观察,若改开花前2~4天剪梢为开花后剪梢,防治透翅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数万公顷云南松林被纵坑切梢小蠹毁损,选取滇中地区石林县长湖及宜良县小白龙云南松蠹害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不同阶段抽样伐树调查,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危害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切梢小蠹为云南松的重要蛀干害虫,本文通过在贵州盘县开展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及防治研究,总结了云南切梢小蠹在盘县的分布、生活史、危害等特征及防治措施,为该虫的防治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个蠹害区的观测研究,证实云南松林分自身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关系密切。就云南松个体而言,根据林木生长分级标准,松小蠹主要危害被压木及濒死木,很少危害优势木及亚优势木;就林分整体而言,同一山体的东坡和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重,西坡和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轻。林缘蠹害程度明显高于林内;林分郁闭度与蠹害指数呈负相关,郁闭度越低蠹害越严重。研究证实,松小蠹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即阳坡林分、林缘、低郁闭度林分容易遭受松小蠹侵袭。  相似文献   

12.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13.
护林神粉剂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禄丰县五台山林管所白泥洞哨所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2hm^2林分作药效试验区,于小蠹虫转梢期但未侵入树干前,用护林神粉剂喷粉2次;选择邻近试验区长势、危害程度等相近的林分设置2hm^2对照区.结果表明:施药区的松小蠹蠹害指数为1.4,被害株率为3.8%;而对照区的蠹害指数为16.2,被害株率为28.5%;防治效果达91.4%。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长势将油松、侧柏的幼树划分成5种类型,以幼林中健壮幼树的百分比来评价林分的质量。测定林分生长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氮、磷、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侧柏幼林的质量和生长量均大于油松幼林,苗龄及育苗方式对幼林质量的影响不大。侧柏林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优于油松林地。油松、侧柏的生长速度强烈地影响着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的高低与林木的生长速率呈反比。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长率模型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方法,即根据经验方程P=a/t+bt+c导算出不同地区各树种林分生长率计算公式,算出不同林龄林分生长率,再根据林分蓄积量即可推算出林分生长量。以油松树种为例分析了林龄与生长率的关系,不同立地条件对林分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生长率模型的拟合,计算了公式拟合精度,编制出秦岭东部林区树种生长率表。  相似文献   

16.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回归检验法,以3种受害程度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蛀梢期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上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受害程度的林分内,纵坑切梢小蠹在整个树冠上及树冠的不同方位、层次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取食行为有关;轻度受害林分的南面中层、中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上层、重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中层最能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确定为最适抽样部位;分别建立了最适抽样表;并制定了中度受害林分的序贯抽样方案,确定不同允许误差时的最大抽样量。  相似文献   

17.
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内46株萎蔫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进行采样、分离和镜检,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是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未检出拟松材线虫.通过分析云南拟松材线虫的危害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