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养对虾池塘是养虾致富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县4万亩对虾塘80%以上属于低产虾塘,塘大、水浅、水门不配套,进排水渠道系统不合理,虾池老化,底质有害物增加;暴发性虾病连年发生,致使养虾风险增大,产量及效益相对下降。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消除人为的养虾风险,提高单产和效益,必须有计划、  相似文献   

2.
刀额新对虾淡水或低盐度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殖场地选择l.刀额新对虾具有潜沙之习性,因此,养虾池底质最好为沙质或沙泥质,池中要挖环沟和对角沟(或中央沟),以利疏通水流和供虾的栖息。沟的宽度视虾池的面积而定。2.要求建池地点水源充足,水质好,土质坚实,排水方便,总体要求基本上与养鱼池的要求相同或利用原淡水养鱼池塘、旧虾塘进行养殖,虾池面积以3-50苗为宜,水深1.2-2.5米,长方形为佳,池堤坡度:1:2、1:2.5,池底坡1:300,以便排水,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洪排灌使用方便。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清塘对新建的虾池,只要曝晒2-3天即可进水,…  相似文献   

3.
莫佛素 《水产科技》1993,(2):11-11,22
对虾养殖基地的进排水能否分家,直接关系到养虾池能否保持良好的水质,以致影响到养虾生产的成败。有些地方由于条件所限,进、排水共用一闸,不能实现排、灌分家,从虾池排出的水通常会残留一部分在排水渠道和大闸门以内,而在下次进水时,残留水又与新进水混合流进虾池。如此反复循环,将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虾病发生的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2年,辽宁省普兰店市开发养虾池混养海蜇12000亩,其中皮口镇养殖面积6500亩,总产量350吨,获产值38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的开展,为今后北方地区养虾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虾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经验、新出路。一、混养池条件要求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m以上。二、放苗前虾池处理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  相似文献   

5.
马田 《齐鲁渔业》2004,21(3):19-19
虾池混养青蟹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青蟹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1 虾池选择 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取水方便,换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之一改造老化虾池养虾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湛江地区有1万多公顷养虾池是在1986年和1987年建设的,由于当时虾池基础建设标准低,经过10多年的养殖,虾池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随着人们利用沿海岸带开发建设高位池养虾的发展,沿海地区适合开发养虾的地方都己开发利用,再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养虾己很有限。要使养虾业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改造老化虾池方面做文章。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池,使早些年利用滩涂资源建成的虾池发挥应有的生产力,实现高产高效,是每个养虾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调整养虾生产内部结构,使养虾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健康稳定地发展,1990~1991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池内繁殖饵料生物养虾的实验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虾池条件及设备实验在乐亭县北港杨春生对虾养殖场进行。该场1985年建成并投入养虾生产,养殖面积615亩,共有虾池11个。虾池为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内设环形沟,平均池深1.5m,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2005,30(10):37-38
养虾的条件养虾池应有可靠的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的透明度为20~35cm,溶氧丰富,精养虾池应配备增氧机。虾池以长方形为主,东西向,长宽之比为2:1~3:1。虾池的面积以2000~3335m^2为宜。池水最深处不超过1.8m。虾池四周应有浅水平台或缓坡,以便于拉网收虾和清塘干池。进、排水口分设两头,并在进、出水口设置拉网。以防虾仔外逃或野杂鱼进入。  相似文献   

9.
进排水闸是养虾池排、灌水的通道。闸的合理设置及构造,直接影响养虾的经济效益。现就养虾池进排水闸的构筑技术浅述如下。一、闸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养虾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虾池水域,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初步探讨虾蛏混养方法,我认为,虾蛏混养,使虾蛏有机地结合,缢蛏利用虾池过肥的水,可改善水质条件,挖掘了虾池生产潜力,促进虾池生  相似文献   

11.
琼海市现有虾池面积6495亩,其中老虾池(在海南是指低位池)5400亩,占养虾面积的83%。近二年来,他们通过宣传发动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对老虾池进行改造,使广大虾农改变观念,提高养虾技术水平,养虾的产量目前单造200公斤/亩,甚至有的达到500公斤/亩。充分发挥了老虾池的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作法简单介绍如下:一、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养虾是一门科学,没有养虾技术,要想取得养虾成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结合技术推广宣传,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二年来,举办对虾高产养殖及对虾健…  相似文献   

12.
1999至 2000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对虾健康养殖高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项目组针对广西对虾养殖生产中存在虾池布局混乱、水位浅、池塘大、进排水困难、排灌不分家、虾农缺乏科学养殖管理意识、清淤不彻底、放苗密度过大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虾病不断发生,效益不稳定等问题,采取了改造虾池、改良虾池底质、投放健康虾苗、综合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及两造虾养殖等综合技术措施。项目实际推广16360亩,总产量3522308kg,年平均推广8180亩,单产215.5kg;总产量21133.85万元…  相似文献   

13.
叶建生 《水产养殖》2006,27(1):20-21
我国的对虾养殖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由于当时虾池建设的标准低,经过多年的养殖.虾池的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适合开发养虾的地方已经开发利用。再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养虾已很有限。要使养虾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改造低产老化虾池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我们在国营三春集林场342亩虾池中养殖南美白对虾,该虾场以林场内大型取土坑为水源,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循环水养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供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者参考。一、生产条件1.养虾池虾场于2014年3月份完成养殖池的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为342亩,共开发18个标准化养虾池。养虾池因地制宜,建设面积10~30亩不等,形成养殖水面250亩。养虾池设计水深1.5米,每3个养虾池在  相似文献   

15.
一、养殖面积不宜再扩大山东省水产部门在安排1989年生产计划时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严格控制面积,二是力求提高效益。利用现有水面,搞改造、挖潜,增大规格,提高单产,增加效益。通过采取虾贝混养,虾参混养等措施,提高养虾的综合经济效益。二、改造与挖潜并重今后两年,要把重点放在改造、挖潜、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上。改的重点是以改造低产虾池、  相似文献   

16.
<正> 虾池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虾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而夏秋季节水质调节是虾池管理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养虾也都实行“封闭式”养虾模式(一次进足水,封死进、排水闸),实行粗放管理。调节水质必须注重这4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由于虾病的困扰,养虾业不景气导致大量虾池闲置。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或海参与对虾混养已成为新的养殖热点,成为沿海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虾池环境改造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要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造显得尤为重要。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0.3米,条石间宽1.5米左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即每隔0.5~1米投石一堆,每堆0.5米左右;第三是满天…  相似文献   

18.
解承林 《海洋渔业》1982,(5):221-223
<正> 虾池是养虾的基础。因此,虾池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虾产量的高低。搞好虾池的建设,首先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实施。其次要注意虾池配套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力求虾池当年发挥效益。建池场地可根据沿海地形、地势、底质、水质、潮流、风浪等状况,结合水文、气象等有关资料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近海水质污染和病毒性虾病的影响,海水养虾业经济损失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从1994年开始,就注重在虾池养成生产上进行了养殖结构调整,先后推出了多品种养成生产的几种模式。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养殖经验。现将海水养成生产中摸索的几种成功的养殖模式及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虾池条件: 养虾场建于潮上带,大部分虾池呈东西走向,长方形,长宽比分为4.5:1和6:1两种。4.5:1的虾池设环沟,6:1的虾池设中心沟。沟底距池底滩面40~60厘米,沟口宽15~20米。虾池两端斜对设进、排水闸门各一个,闸宽1.5~1.2米,进排水闸门之间池底比降为万分之七。池底为粉砂质。池内坡用砼板护砌,最大水位时,虾池水深1.5米。进排水系统独  相似文献   

20.
科技撷零     
《渔业现代化》2004,(1):53-54
循环水生态养对虾技术在高位置的海滩涂上开挖池塘 ,放养虾苗 ,对池塘内的海水进行吸污更新反复利用 ,不需排灌更换池水 ,实现“一池水养殖一池虾” ,亩产量超1 0 0 0kg ,这是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研究创新的循环水生态精养对虾技术。日前 ,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等单位的鉴定。这项技术采用在虾池底部铺盖防渗土工膜 ,使虾池易消毒清洁 ,隔绝来自虾池外围污染 ,同时采用循环水处理池中的沉积物 ,使池水由浊变清重新流回池内 ,并以多种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和控制虾病 ,放苗后不施药物 ,实现“零药”生态养虾 ,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