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资源景观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因子、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和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资源,对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国内外许多风景名胜区经常采用的旅游模式,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实施效果。但是,由于人类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和影响已不容忽视。以济源五龙口景区为例,对野生动物类型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祝亚云  王磊  江浩 《江苏林业科技》2022,49(1):24-27+33
该文以“重叠次数n”与“重叠率r”为指标对江苏风景名胜区和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上的交叉重叠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为江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优化调整提供一定参考。截至2019年底,江苏共批复设立风景名胜区22个,面积1 664.67 km2。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6个,与其他5类共计4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8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476.62 km2。通过整合优化,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的次数和重叠程度都有所降低,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5个,与其他5类共计3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7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360.88 km2。太湖风景名胜区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区域,狼山风景名胜区及茅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正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共有风景名胜区10处,总面积14336.19公顷,全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南湖风景名胜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风景名胜区、青山关风景名胜区、景忠山风景名胜区、喜峰雄关大刀园风景名胜区、五虎山风景名胜区、白羊峪风景名胜区、菩提岛风景名胜区、青龙山风景名胜区和滦州古城风景名胜区。一、现状唐山市10处风景名胜区具备完整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同时富含山水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特色。南湖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1公里,以采煤沉陷区生  相似文献   

5.
余静静  陈方明 《绿色科技》2014,(11):280-282
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从其景源的类型结构和等级两方面作了整体分析,对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的特色,指出了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依托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深挖木兰文化和宗教文化,突出“木兰故里”、“宗教圣地”和“地质奇观”这三大主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大,规划层级高,涉及信息面广,丰富、多源、多层次的业务数据集成应用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实际,以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水平为目的,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采用GIS、卫星遥感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集成,研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信息化监管平台和移动端微应用平台,实现了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一张图”和业务成果数据信息化矢量化管理,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数据库,对推动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平台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在不同季节对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动植物实地踏查,调查范围90.8平方公里,共调查乔灌草样地210块,调查了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完成了动植物种类编目,标定了国家和北京市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划定了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进行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为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日,天池风景名胜区从全国187家国家风景名胜区中脱颖而出,荣获建设部颁发的国家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获得国家风景名胜区网络评选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园林科技》2008,(2):49
近日,建设部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拟通过组建建设部监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省级建设(园林)主管部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两个层面的子系统,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仅仅10多年,少为人知的武陵源走向世界,她的来龙去脉,个中情由,有史可鉴。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显山露水的。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武陵源建立。以后,又相继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武陵源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说,武陵源开发是林业开发、森林综合利用的丰硕成果。因为它首先建立在林业部门职工长期辛勤劳动的勇础…  相似文献   

11.
重庆武陵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资源条件,提出重庆武陵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构想。提出开发总体构思、功能区划构思,景区景点布局构思,景区设计构思等。将武陵山森林公园划分为中心浏览区,植物园景区,百鸟园景区,揽月峰景区,千尺崖景区和常春谷景区等6大景区。阐述了各景区的构思特色,并对设计构思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桂林七星景区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七星景区景观资源特色进行了分类和总体评价,并从峰石地貌景观、岩溶洞穴景观、林溪景观、动物景观、人文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旅游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叶岱夫 《广东园林》2010,32(2):13-16
以惠州学院后山风景区为例,结合地名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理论,拟对风景区景观命名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并根据城市历史、人文基础、区域文化等背景,考虑校园建设的长远规划,提出有关风景区景观命名的原则和范例。  相似文献   

14.
旅游干扰下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风景区的游憩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景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归纳风景区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提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调控风景区内的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保证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实现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郭向云 《绿色科技》2020,(5):194-195
指出了在现代化时尚生活中,旅游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旅游的众多类型中,很多人选择了群山环绕的美景。山岳型旅游景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设中,既保持了传统发展的优势,又进行了创新性的建设。以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分析了山岳型旅游景区发展具有的优势,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山岳型旅游景区长久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青云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青云山风景区景观资源特点、森林植物景观现状及其地带性植被类型等因素,以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改造措施和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景点设置与创意阐述,提出了滦河湿地景区、榆木川景区的主题定位和景点建设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景区景观改建、扩建、新建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景区景观建设规模及形式快速膨胀,暴露出大量问题,导致景区景观设计过于雷同。本文以函谷关景区景观设计为例,旨在探讨旅游景区景观设计及植物种植设计的有机结合及谐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计算机将风景区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案、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语音等各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全面地艺术处理 ,最终形成能展示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使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内容等设计内涵得到全面的表达 ;让游客全面了解景区 ,从而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 ,促进风景区的开发。文中以酒埠江风景区规划设计多媒体系统开发为例 ,介绍了用Authorwaer软件为工具来实现这一目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使多媒体能更广泛地应用于风景区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