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大豆重迎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表明,一般重茬大豆减产30%-50%;迎茬大豆减产10%-15%。 2、对品质的影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另外,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而且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逐年增大。据调查研究表明,五大连池市药泉山良种场迎茬减产6%左右,重茬1年减产10%左右,重茬2年减产15%左右,重茬3年减产20%左右,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市场的开放政策,大豆种植重迎问题日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据调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1年减产9.9%,重茬2年减产13.8%,重茬3年减产19.0%,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大豆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使有些地区轮作倒茬调配困难而发生重迎茬,造成减产,严重地块每亩可减产100公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详细地分析了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摸索了一套综合防治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和平镇的主载作物,面积逐年增加,因此重迎茬现象愈来愈严重.据调查一般迎茬减产5%-10%,重茬一年减产10%-15%,重茬二年减产15%-20%,重茬三年以上减产20%-30%.重迎茬不但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大豆的质量.重迎茬可导致灰斑病、霜霉病、食心虫、蚜虫、红蜘蛛、根腐病、菌核病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一般迎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0.7%、1.0%,重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1.7%、2.5%.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市场的开放政策,大豆种植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据调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1年减产9.996,重茬2年减产13.8%,重茬3年减产19.096,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市场的开放政策,大豆种植重迎问题目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据凋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1年减产9.9%,重茬2年减产13.8%,重荐3年减产19.0%,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人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正>1.重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重茬对产量因子的影响大豆重茬栽培株高降低7~25cm,单株荚数减少2.5~2.6个,单株粒数减少8.5~10.8个,百粒重下降0.5~1.8g。1.2重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茬较正茬平均减产20.5%,虫食率增加0.9%~2.0%,灰斑病病粒率重茬是正茬的7倍。重茬超过3年,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重茬大豆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都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黑河市爱辉区土地资源辽阔,区内可耕地面积173万亩,全区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大豆播种面积在50-80万余亩,有效活动积温在1850-2150℃,而且土地肥沃、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耕作,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大豆主产区,由于连年种植大豆,大豆种植重迎问题日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大,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调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重茬1年减产9.9%,  相似文献   

9.
重迎茬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子食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重迎茬大豆减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土壤病虫危害加剧却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迎茬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重迎茬大豆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引起了各级领导机关和科研单位的极大重视。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子食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重迎茬大豆减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土壤病虫危害加剧却是主要原因。减缓重迎茬产量损失的农艺措施是:选用耐重迎茬品种,配以适当的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密植等综合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大豆生产发展的合理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重迎茬是我国大豆主产中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子食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其影响因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本文分析了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提出其相应措施,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重迎茬,重迎茬对大豆的危害最终体现在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一般重茬较正茬减产15%~35%,不同年限不同土壤类型情况下大豆减产幅度存在差异,干旱情况下有的地块可造成绝产。重迎茬条件下使许多大豆病虫害加重,这主要是由于病原残留在大豆根茬和耕层土壤中,重茬造成它们在土壤中积累。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但是由于连年重迎茬,导致大豆产量、品质下降。大豆重迎茬导致减产普遍有3种说法,其一是"养分亏缺学说":营养单一,磷钾偏耗,N、P比例失调。二是毒素学说:大豆生育过程分化各种有机酸等毒害物质的积累而致害。三是土壤微生态环境破坏,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种群和病虫数量增加,导致大豆减产。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是获得大豆优质、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但由于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致使某些生产单位重豆轻粮的生产倾向,大豆重迎茬问题难以避免。为此,弄清大豆重迎茬的现状,搞清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连续栽培观察考证,大豆在重迎茬栽培过程中平均株高比正茬要降低5~21.8cm,单株荚数减少3.2~7.2个,单株粒数减少8~13.1个,百粒重下降1~2g。而且重茬大豆减产幅度要大于迎茬大豆,重茬较迎茬减产幅度5~12%。土壤病虫草害随重茬较种植年限逐年加重。重迎茬超过3年,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大豆在重迎茬栽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综合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市场影响,造成大豆重迎茬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是大豆生产的一大难题,重迎茬不仅可使大豆大幅度减产,而且可使病虫害明显加重,植株生长不良。矮小,根系不发达,吸收肥料能力弱,茎叶早枯,病粒、虫食粒增多,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大豆重迎茬防治技术通过对栽培技术的改良,可以大大地减缓对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迎茬栽培技术是以深松、均衡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以解决重迎茬为重点的一项高科技技术。主要增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黑龙江省大豆年平均种植面积233-300万km^2。重迎茬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0%左右,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重迎茬大豆减产是由多各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缓重迎增量损失的农艺措施是:选用耐重迎茬品种,配以适当的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密植等综合技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适应大豆生产发展的合理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大豆重迎茬现状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适于发展高油大豆,也是我国高油大豆优势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东北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辽宁大豆产业的发展,大豆面积逐年增加,使大豆重迎茬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重迎茬问题已成为影响辽宁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辽宁省大豆重迎茬原因的分析,找出其对大豆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影响因素,提出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控制技术,使重茬大豆少减产或不减产,使迎茬大豆不减产或增产。  相似文献   

18.
大豆重迎茬使得大豆品质下降、减产严重。在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从大豆的生育环境、满足所需养分、增强大豆自身抗性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减缓重迎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1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 大豆重迎茬使大豆大幅度减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导致地下害虫、根腐病、孢囊线虫、大豆食心虫等多种病虫害明显加重;二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紫青霉分泌毒素能使大豆自身生理中毒,阻碍大豆种子萌发吸水,抑制根系发育,三是导致大豆养分偏耗,造成养分匮乏,微量元素钼、硼、锰、锌减少,满足不了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增加,重迎茬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据调查,一般大豆重迎茬的比例都在20~30%左右,在大豆产区重迎茬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0~60%,甚至有的地方不是重,就是迎,很少种植正茬。大豆重迎茬的危害比较多而又重。据试验,重迎茬大豆减产幅度在15%左右,其中重迎更重些,减产幅度在17~20%,迎茬减产幅度10~13%左右,不但降低产量,也影响质量,而且品质也不佳。因此,要千方百计减轻重迎茬的危害。具体措施一、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即抗病或耐病品种,避免长期种植同一品种,这是减轻重迎茬危害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