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村落遗址是浓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古村落遗址保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一种崭新"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古村落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将极大地推动当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渐具规模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资源利用低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因此,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应避免古村落高度集中带来的竞争压力,重视差异化开发策略。首先,要认识到游客规模扩大、交通条件改善、游客要求提高,为徽州古村落旅游差异化经营提供了契机;其次,对旅游资源在自然风貌、文化遗存、民俗民风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徽州古村落旅游差异化开发提供条件;最后,应注重统筹安排,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积极促进合作,建立旅游资源集群化优势,提升古村落旅游品牌价值,加速推进徽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意义都很大,但是在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旅游规划水平低,保护意识不强等造成古村落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是想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探讨了古村落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它的生态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重要痕迹,其能够让我们反应很多的古文化信息,如建筑文化、居住文化以及一些当时社会的风俗。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不断遭受破坏,转而带给我们的是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历史的痕迹正在被我们的经济建设所抹除,这不仅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带来严重的损害,还影响着新时代年轻人们对古老文化的获取和解读。不能让古村落消失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文化保护战略方针,重视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建设,加强古村落的保护,落实古村落的保护措施是新时期我们所工作的重要方向。在本文章的研究中,笔者将对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和制度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目前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为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和制度建设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成为研究热点。探讨了古村落的认定标准、古村落的价值体系和古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对古村落目前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古村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留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研究古代文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古村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代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文化层面上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古村落的重视程度慢慢降低,其中一部分甚至即将消失。本文将简单阐述在城镇化背景下关于古村落景观的保护措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生态博物馆思想与我国中东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密切关系,以皖南古村落宏村基于环境—居民游客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空间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的承载基质,生态主体是古村落生态空间和生态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关键,而生态文化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空间核心特质的呈现方式。在立足池州市自然和文化特殊背景前提下,以上述结论为参考,提出了池州市古村落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的相关路径,即正确处理生态空间、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三者关系,科学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布局生态空间,保障利益、分清权责、矫正确立生态主体,唤醒民知、推进民为、创新发展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是江西省古村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起源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古村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古村落的水文化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古村落水文化的传承能促进古村落文化的发展,促进江西省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江西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提升社会知名度。基于此,从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现代传播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的传承,分析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江西省古村落水文化传承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朱家峪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因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村落布局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本文在搜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朱家峪古村落的选址与格局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并根据其特色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区古村落东源村历史悠久,约有六百余年。古村落东源文脉兴盛,文人众多,《梅花阁集》是其文化基因的重要见证之一。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散落于村子四周,老房子"禾谷桶屋"、碾米厂、牌坊等,残垣断壁,多储存于老百姓的集体记忆空间中,民间习俗流转;当前,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不仅是顶层设计,也是民间社会乡土文化兴起的有力回响,而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思考,就保护与发展而言,抑或能得到更多与更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44-4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油坊村作为豫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油坊古村进行实证调查,详细分析了其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油坊古村的文化保护策略,可为我国当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有益于推动我国的古村落文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田心村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极具文化魅力的古村落,但目前,村落中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只在历史文献、老人们的记忆和零星的历史遗迹中能感受得到。文章分析了田心村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活动开发的思路和建议,期盼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重振田心村古村落的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游文亭 《吉林农业》2014,(15):59-60
本文对古村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古村落的保护现状,进而分析出我国现今对古村落保护的法律现状,可知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本文并未从这一方面对此提出具体建议,而是先提出了"病症在哪里"及"如何治病",进而探讨究竟怎样的立法措施才能真正保护的古村落。作者希望能从原真性保护、居民参与、文化认同三个角度立法来提出保护策略,这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传统古村落中历史文化的精髓,协调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古村落民居的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是马克思话语体系中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也是科恩所述的现代游客追逐的真实性空间,但现代性的旅游产业系统将古村落从感性的生活世界转换为理性的非生活世界,随之带来了古村落物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割裂,以及景观同质化、过度商业化,造成古村落旅游体验下降、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遭受破坏等诸多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修复和重建古村落空间的生活世界属性,让景观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和其特有的文化资源,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对赣县白鹭古村落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水平合理规划、依法落实好相关保护措施、适度开发的建议,为更好地做好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生过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的积累体现,本身具备着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人民对亲自自然、领悟人文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古村落与旅游业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文化村落(以下简称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活态文化"。浙江省诸暨市为保护利用好当地的古村落,上年底,组队赴松阳、莲都、武夷山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把古村落的"形"留下来、"神"活起来的意见。1.松阳等地的主要做法松阳的古村落"活态保护"做到了"见人见屋见未来";莲都用一条"千年通济堰",串起"千年古樟群、千年古村落、千年庙会、千年古窑址、千年古碑林"等古老而灿烂的处州民俗和  相似文献   

20.
浮梁严台古村落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保存徽式明清建筑70栋,既有民居和祠堂,又有牌坊和油坊,保存现状较好。这些民居均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属徽派砖木结构,不仅具有天井、明堂、八字门、白墙、黛瓦、马头墙等建筑特征,还具有极高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等装饰艺术水平,形成了一道美丽动人的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古村落自古以来以茶叶、山林、中草药材和油茶为支柱产业。江氏先人对古村落的选址规划和及氏族世代的繁衍,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8年10月,浮梁严台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