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承担了中央财政“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落实到盖州市和老边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中存在的养殖方法落后,养殖模式老套,养殖人员技术欠缺、水域环境恶化、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进一步改善水域养殖环境条件,规范海参养殖,确保海参质量安全,推广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此项目重在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生物制剂,使养殖环境成为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海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茂清 《齐鲁渔业》2013,(10):30-32
2011年7月-2012年11月,山东省邹城市水产局承担实施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推广”。项目选定邹城市北宿镇、城前镇为实施区域,推广面积353hm^2(5300亩),主要推广了池塘水体生态调控养殖技术、池塘多元化养殖模式和病害生态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11,(6):71-73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由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八家单位共同参与,其技术主要源于"提高泥鳅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池塘高密度生态培育鳅苗与成鳅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技术成果,同时集成"池塘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泥鳅苗稻田直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齐鲁渔业》2012,(11):60-60
近日,由无棣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优质抗逆刺参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和“刺参网箱生态育苗技术推广”两个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顺利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厅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浙江省河蟹养殖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河蟹的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尚未有重大突破,所以养殖成活率偏低,商品规格偏小,品质持续下降,养殖效益不断下滑,从而制约了全省河蟹养殖的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池塘养蟹中的关键技术,及时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全面推广和应用于生产,2001年,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2001~2002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万亩池塘河蟹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0131290905)。由萧山区农技推广中心在萧山区具体实施。1材料来源研究材…  相似文献   

6.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普及池塘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成鱼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局于1997年分别承担临沂市科委下达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推广”和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产量相差巨大,大部分池塘养殖产量很低,而有的高产池塘单产达3 000kg/hm2以上.经过对多年池塘海参养殖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海参池塘标准低、养殖方法不规范、许多先进技术措施没有普及,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海参养殖业的效益.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使海参池塘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化林 《齐鲁渔业》2008,25(3):61-61
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南部地区海水池塘大多数养殖海参,但由于近几年降雨量的增加,汛期海水盐度较低,尤其是河口附近的池塘,盐度常年偏低,导致养殖的海参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因地制宜开展了海蜇、缢蛏、中国对虾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平均亩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立足盐渍土地区广阔荒碱地资源优势进行地下水净化,利用工厂化养殖,探索适宜当地地下水海参工厂化养殖的技术,建设集约化养殖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单位及专家教授的通力协助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由此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盐渍土地区地下水进行海参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规范,推动了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3.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齐鲁渔业》2012,(11):57-57
10月27日上午,山东省渔技站“海水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和“浅海立体综合养殖技术”重大渔业技术项目落实会议在昌邑召开。会上,各项目县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专家对方案进行了点评和技术指导。要求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投人和专款专用,认真细化、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1,(9):54-54
2010年以来,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实施池塘健康养殖"单产倍增计划"试点示范,旨在通过对养殖水环境调控、鱼病生物防控、高效环保饲料应用、养殖设施改造等综合养殖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实现池塘健康养殖标准化,单产和效益翻倍增加。从年初实施的10个养殖场、70个908×667m2的规范化池塘养殖情况来看,效果突显,深受养殖户欢迎。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庆水产》2006,(1):15-17
重庆市池塘万亩吨鱼无公害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在我市水产品产量严重不足,养殖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养殖单产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农民养殖效益低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服务“三农”的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养殖是我市水产养殖的主体,2004年养殖水面3.24万公顷,产量13万多吨,占全市养殖产量的58.63%;其中专业池塘9533公顷,产量6.6万吨,占池塘养殖产量的50%。虽然我市池塘养殖也有达到2吨/667m^2以上高产典型,但平均667m^2量仅为460公斤,远远落后全国先进地区养殖单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潜力巨大。为此,依靠科技,深化发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市近阶段渔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普及池塘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成鱼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局于1997年~1998年承担临沂市科委下达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推广”和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技术推广”项目。现将我县项目推广的技术部分总结如下。1 改造池塘,提高池塘的质量标准在实施中,对参试塘的水源水深、面积、底质、防逃设施等做了具体规定,并对条件不适宜的塘进行了整改,做到浅塘变深塘,死水变活水。具体掌握的标准是:1.1 池塘土质保肥、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市承担了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下达的《韶山市渔业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一年来,项目区推广“一水二养”的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池内养鱼、箱内养鳝”的立体生态养殖,改变了传统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1试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海蜇、海参的生活习性,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与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好当家)等单位科技人员密切合作,选择了与海蜇养殖不存在饵料和空间冲突的海参进行与海蜇的混养试验。现将海蜇、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地点 2003-2005年在“好当家”养蜇一、二、三场选择海蜇养殖池塘,养殖面积分别为164 hm2(2 459亩)、164 hm2(2 459亩)、613 hm2(9 200亩)。  相似文献   

20.
我市咸淡水池塘养殖业,经十几年的开拓发展,面积已近 2万亩,养殖品种有鲻、尖吻鲈、花鲈、紫红笛鲷、卵形鲳、红拟石首鱼、黄鳍鲷、细鳞鱼刺、黄斑兰子鱼、金钱鱼和中华乌塘鳢等。 1999年 8月,我站接受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和开发项目──“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总面积为 6120亩,单产量 678.6公斤 /亩,亩纯利润 4040元。现将配套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及整治   咸淡水池塘鱼类养殖,饲料投料量大,容易累积淤泥。池塘使用期为 5~ 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