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龙梅珍  唐波 《现代园艺》2014,(17):93-95
随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了传统驳岸形式与生态驳岸形式的优点及局限,分析生态驳岸的内涵和功能,重点讨论刚性驳岸和柔性驳岸2种生态驳岸形式,并对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要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设计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驳岸作为城市滨水岸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驳岸生态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着重以生态驳岸的设计种类,来探讨生态驳岸的发展形势以及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力求营造良好的驳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驳岸形式多样,根据水体断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立式驳岸、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3种主要类型。但其共同的特征便是模仿自然岸线的可渗透性特点。在分析生态驳岸3种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阶梯式生态驳岸设计内容,为指导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伟 《现代园艺》2014,(6):185-185
本文论述了传统驳岸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驳岸必须具有可渗透性。提出了在现代园林水景中生态驳岸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5.
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梧州苍海新区环城水系滨水驳岸为研究对象,结合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阐述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思想理念,对滨水驳岸的水文、景观、文化、亲水、生态五大方面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生态驳岸设计的具体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期刊、书籍以及浏览网页数据库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运用多科学理论知识,梳理了河流防洪堤生态驳岸的相关研究进展。在充分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优化深入对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目前国内外对防洪堤驳岸生态化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对驳岸的结构类型研究等方面,而对于真正所谓的"生态驳岸"却缺乏实践项目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探讨如何运用生态驳岸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对现代河流防洪堤驳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未来河流防洪堤驳岸的生态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论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驳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滨水区域的传统驳岸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特色生态驳岸的内涵、形式及适用范围,并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分析了驳岸设计应结合地域环境、自然、人文等特点,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生态驳岸,使其成为城市滨水景观带上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7,(24)
河道治理工作是目前各地市政、生态、环保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态驳岸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基于此,本文以生态驳岸概述作为切入点,分别就石头驳岸、生态袋挡墙、自嵌式挡墙三类驳岸形式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劣性,包括适应性、性能、景观价值等。以期通过分析明确相关理论,使后续河道治理工作获取更多参考,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滨水生态驳岸的关注日益增加,驳岸设计建设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游人的活动,而且也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传统驳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良好的城市滨水驳岸设计应从生态角度出发;同时以成都沙河城市水系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于自然生态、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交通、安全等因素,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滨水驳岸的生态景观设计。在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中,应加入构建生态合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创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滨水驳岸景观。以广西大学为例,分析目前城市滨水驳岸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建设生态驳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黄娟 《花卉》2019,(14)
生态驳岸是回归自然的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水系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水生植物(水域植物)、湿生植物(水陆交界植物)、陆生植物(陆地植物)科学、艺术的种植创造结构稳定、生态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的水系植物群落,园林植物的合理种植不仅为水体增色添彩,还具有含蓄、净化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顺应生态环保管理理念,在城市内河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融合多元化因素提升设计效果和整体设计水平,建立科学化处理机制提升水处理工作和驳岸管控效率,为水体质量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简要分析了城市内河中生态驳岸施工的意义,并对生态驳岸施工的主要模式和设计工作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园林的原理,采用实用新型,选择乡土树种,对多种样式的景观生态驳岸进行绿化植物配置的探讨。植物配置新颖,富有生态价值,每一种形式的生态驳岸植物配置都有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为了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忽略了城市河道的关键性,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重视。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生态驳岸对城市河道建设的积极作用、生态驳岸建设的三大原则。以西安市沣惠渠绿道规划设计为例,根据不同的场地现状,结合地域性,探究不同主题生态驳岸实地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硬质驳岸自净能力弱、生态环境易破坏、亲水性差、形式单一的状况,提出城市观光水岸生态驳岸,并以某港公共水岸为例,阐述设计原则及驳岸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景因水而活,园林造景离不开水的运用,水系驳岸的处理是水景建造时的重点,如何打造自然和谐生态的驳岸景观,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一项重要命题。本文结合桂林两江四湖景区驳岸的处理实例,对水体驳岸的具体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山市逸仙湖的地理位置、功能需求和文化特色等将中山市逸仙湖分为4个功能区:文化悦享区、观光游憩区、科普体验区、湿地保育区。并基于功能分区分别设计了立式——阶梯型驳岸结合体,立式——块石驳岸结合体、立式——亲水平台驳岸结合体、立式——植物床式驳岸结合体4种生态驳岸,将湖泊与驳岸和谐地构成一体,营造恬静优美的水岸景观与文化传播场所,为城市人工湖驳岸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河道驳岸植物的合理选择及原生态植物的保护,是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富阳市渌渚镇是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山区城镇,如何开展河道生态景观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将对其河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渌渚镇河道的景观现状,提出河道驳岸植物的应用途径,并对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提出具体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涉水生态驳岸是物质、能量、信息在水域和陆域之间进行交换的重要过渡场所之一,同时也为水域内的水生生物提供繁衍生存的理想空间,对提高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河岸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就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的分析,将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景观且适合滨河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使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河植物景观分为3个部分:陆域植物景观区、水陆交界带植物景观区、水域植物景观区.陆域植物景观区分为生态密林区、疏林草地区、开敞植被区、林荫广场区,另将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搭配并找出最佳植物配置组合模式;水陆交接带植物景观区以生态驳岸为主,分别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水域植物景观区从植物生活型、色彩运用、质感搭配、季相变化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净化、美化水体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