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为探索我县山区旱粮增产新途径,挖掘早土增产潜力,1995年至1996年,我县结合实施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红薯等栽培模式的旱土分厢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经湖南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旱粮生产发展潜力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市旱粮生产优势较强,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大农业、大旱粮的观点认识旱粮,注重旱粮生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把旱粮当作粮经饲肥结合的大旱作来抓,着力推广间作套种,多种多收复合型的种植制度,走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带动旱粮生产的产业化道路,是优化和发展旱粮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百农207     
慈利县自2005年以来通过半紧凑性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洛玉2号等宣传推广,配套密植高产栽培、间作套种等技术实施。大力提高了慈利旱粮生产水平,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的旱粮生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慈利县自2005年以来通过半紧凑性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洛玉2号等宣传推广,配套密植高产栽培、间作套种等技术实施。大力提高了慈利旱粮生产水平,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的旱粮生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粮经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是在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高产高效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粮经间作套种多熟复合群体,具有延长生长季节,增加光合时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有利于透光并增加光截获量等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发展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有利于分带轮作,改善土壤性  相似文献   

6.
<正>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是在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高产高效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粮经间作套种多熟复合群体,具有延长生长季节,增加光合时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有利于透光并增加光截获量等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发展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有利于分带轮作,改善  相似文献   

7.
芝麻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芝麻间作套种技术原则 芝麻间作、套种、混作,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发挥多种作物的增产优势,可使粮—油、油—油、油—菜双收,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芝麻产区普遍采用的种植方式。具体实施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8.
粮经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是在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高产高效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粮经间作套种多熟复合群体,具有延长生长季节,增加光合时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有利于透光并增加光截获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渭北地区“—膜两用”立体栽培的间作套种模式、增产机理、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及栽培技术要点,试验示范证明,“—膜两用”立体栽培能够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水分、肥料利用率,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在渭北地区旱肥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鲜食大豆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当地主要的间作套种模式及应用效果,并总结了鲜食大豆间作套种增产增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夏红芋、玉米间作套种的增产机理,总结了淮北地区红芋与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套种栽培技术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行粮茶间作套种,发展生态立体农业是发展茶叶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园地选择,园地整理,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等方面阐述粮茶间作套种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贯彻落实地委关于“狠抓五高,压缩三纯,间作套种,大种两肥”的措施以来,各地大搞粮粮间作,粮棉间作,粮油间作以及间作套种绿肥,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为种植革命闯出了新路。全区小麦与棉花、玉米、油菜等各种作物间作面积十八万亩,今年小麦都获得了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陇东旱地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形成背景,简述了技术形成路线及创新点,总结出了其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以期为同类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从间作套种入手,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广泛开展了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探讨了以西瓜为主的间作套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农林争地、粮经争地等问题,总结出了有关与西瓜间作套种的四种栽培模式,并推广了一定面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县推广3.67万  相似文献   

16.
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以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中心的耕作制度改革,在华北平原棉麦产区已初步展开,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土、肥、水条件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实行棉麦套种,对于促进粮棉增产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间作套种增产的客观依据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作物对田间通风透光的要求与光能资源利用率的最大限度及其所能达到的增产潜力的分析,认为在目前生产条件、技术条件下,用间作套种夺取高产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提出了间作套种增产的客观依据和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在我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各地农民具有较丰富的种植经验。由于大豆是一种改进轮作,可实行间作、套种,增加复种指数的粮经作物。并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和培肥地力,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山区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农作  相似文献   

19.
范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13+4748
以往的农作物间套种试验中,由于两种作物的收获产量差异较大,甚至产量类型也不同,往往要将两种作物的产量乘以一个价格指数,换算成经济效益才能比较。但是当价格发生变化时,结果也要随之变化,无法说明间套种的优势。针对此,研究出一种农作物套种增产比率的计算方法,即使用产量代换的方法,将套种处理的产量换算成可比产量,再与单种处理比较。这能有效解决农作物间作套种试验中增产比率无法计算的问题,其结果不依赖于价格的变化,并能有效说明间作套种的优势,适用于两种以上农作物间作、套种、混种等的试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玉米地膜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地区玉米的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旱粮地区,玉米5.6~6尺组合,前茬元麦或蚕豆,空幅2.2~2.5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株距0.6尺,株间间作赤豆.玉米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5.6尺.元麦或蚕豆收获后,再在玉米大行内套种夏大豆(少数田块套种山芋).另一种方式是水旱轮作地区,玉米组合3.6~4尺,前茬麦豆(蚕豆)夹种,空幅2~2.3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早熟品种的春玉米,株距0.45~0.5尺,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3.2~3.6尺.麦豆(蚕豆)收获后套种夏绿肥(也有休闲),玉米收获后移栽三熟制水稻(少数田块复种胡萝卜或大头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