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白术根系的AM菌根感染情况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调查,了解白术对AM菌根的依赖性和生长效应.[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丛枝、泡囊的感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的进行测定.在土壤较贫瘠和水分胁迫状态条件下,在盆栽土壤中接种不同孢子浓度的对白术AM菌根真菌优势种和根际AM真菌对白术的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感染率较高,达59.68%,泡囊成群分布,产生少量的丛枝.(2)白术在接种AM真菌浓度在400~813个/kg之间时,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渐升高,在813~1653个/kg之间时,逐渐减低.(3)在土壤贫瘠,水分胁迫下,白术在不接种M真菌时,全部死亡,接种了AM真菌而能够成活,从而可知AM真菌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刘兰泉  杨成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37-10838,10841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13种主产中药材中VA菌根真菌主要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重庆市主产13种中药材植物根际土壤,对其中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13种中药材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有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布,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0种VA菌根真菌,以玄参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种类最多,达7种;乌头根际土壤VA菌根真菌孢子密度最高,为118.5个/g,白芷最低,为11.3个/g;13种中药材均能感染VA菌根,与VA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其中玉竹感染率最高,为82.29%。[结论]重庆市主产的13种中药材中VA菌根资源丰富,感染情况随药材种类的不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为合理利用菌根技术促进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和透明压片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伴生植物菌根侵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土壤有机磷含量以及土壤全盐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采集的4科15种植物样品中,86.67%的植物可以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的有机磷含量(2.612~40.000 mg/100 g)与AM真菌孢子数量之间关系符合幂方程:y=35.837x-0.627(R2=0.924,P<0.001),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硬枝碱蓬为建群种所适生区内的伴生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不同伴生植物类型中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刺五加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性,按照线性布点方式随海拔升高选设6个典型样点,测定了刺五加根围土壤理化性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根围0~3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86 mg/g,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52.97μg/g,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12.15μg/g,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5.43μg/g。刺五加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为14.35个/g干土,刺五加根中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率平均值达81.62%,丛枝侵染率平均值为14.57%,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刺五加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5.
荔枝(Litchi cunensis Sonn.)根尖直径1~1.5 mm,长轴方向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4个分区,成熟区上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后部有许多侧根性质的细小瘤状根,瘤状根没有明显分化的伸长区,成熟区上无根毛,但皮层肥厚,维管柱相对较细,皮层和维管柱一道与根尖的皮层和维管柱有机相连.30d苗龄的根尖和成年结果树根尖2-3cm长根段以及瘤状根上都观察到了VA菌根的形成,但侵染率低,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密度也低.认为提高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数量和荔枝根系的VA菌根感染率,将是提高荔枝果实产量和质量的有效生物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根尖直径1-1.5mm,长轴方向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4个分区,成熟区上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后部有许多侧根性质的细小瘤状根,瘤状根没有明显分化的伸长区,成熟区上无根毛,但皮层肥厚,维管柱相应对较细,皮层和维管柱一道与根尖的皮层和维管柱有机相连。30d苗龄的根尖和成年结果树根尖2-3cm长根段以及瘤状根上都观察到VA菌根的形成,但侵染率低,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密度也低,认为提高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数量和荔枝根系的VA菌根感染率,将是提高荔枝果实产量和质量的有效生物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西百色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生姜的共生情况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筛选对广西生姜有促生及防病效果的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广西百色生姜种植区采集5份生姜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定殖特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pH为4.95~6.37,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0.175%~0.327%、8.5~95.0 mg/kg、25.1~40.0 g/kg和0.51~3.61 cmol/kg。不同采样点的生姜根系均有AM真菌定殖,定殖率在3.23%~29.06%。5个采样点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13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2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及未知种属4种。优势种Rhizophagus mosseae在5个生姜采样点的土壤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密度为44~288个/20 g干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内AM真菌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新植生姜地块的AM真菌孢子密度大于连作生姜地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生姜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8.
黄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7-6550
调查研究了四川遂宁地区磨溪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和宿主植物根系侵染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种植物中13种能形成AM,占93%。菌根侵染率为17%~69%,菌根侵染强度为2%~24%,表明石油污染区植物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分离出AM真菌16种,其中缩球囊霉(G.constrict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该区域优势种;描述了种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宿主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烟草栽培土壤因子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方法]检测山东日照和临沂烟区烟草根际土样理化性质,分析各土壤因子与烟草AM真菌定殖率、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日照和临沂烟草土样均含有土著AM真菌孢子;AM真菌孢子数与定殖率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的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具有负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pH和蔗糖酶活性则具有正相关性。随着速效磷、速效钾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AM真菌孢子数降低,而适量的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AM真菌孢子数。[结论]影响烟草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西野生黄花蒿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野生黄花蒿的共生情况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差异,为筛选对广西野生黄花蒿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高效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黄花蒿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野生黄花蒿根际2~30 cm土样,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碳、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观察记录孢子数量、形态并进行AM真菌类型划分和鉴定.[结果]不同采样点的野生黄花蒿均被AM真菌侵染,对野生黄花蒿的侵染率在29.15%~40.43%,其中崇左市土样的侵染率最高,南宁马山县土样的侵染率最低;10 g风干土样中的孢子数量以崇左市的最高(163个),百色田林县的最低(32个);不同样点的侵染强度为2~3级,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样点的土壤pH在7.61~8.38,属弱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碳含量为5.15~58.08 g/kg,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71~551.20、98.70~595.00和66.89~547.30 mg/kg,不同样点间差异明显.AM真菌孢子密度、种类丰度(SR)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因采样点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从9个地区55份土样中共分离出42种不同种类的AM真菌.[结论]广西野生黄花蒿根际AM真菌的分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与土壤营养状况基本呈反比.野生黄花蒿根际土壤环境差异可能是造成AM真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胡世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5+11685-11675
[目的]为了解礼泉县果园土壤现状.[方法]采取主要的果园即苹果、葡萄、石榴、樱桃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速效钾、铵态氮、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石榴园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51.89±1.15) mg/kg,其次是苹果园,最低的为葡萄园;速效钾含量在(114.46~ 146.99) mg,/kg之间,苹果园的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pH没有明显的差异,pH接近于7;樱桃园的水分含量最高,约10 mg/kg,其余果园的水分含量较低.[结论]不同的果园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不同的果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陕北延安地区枣树土壤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枣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的微生物菌群、养分及pH状况,并且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在不同树龄的枣园土壤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数量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枣园>老龄期枣园>幼龄期枣园,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铁、钼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有效钾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适当降低土壤pH,提高养分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枣园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98-99
[目的]探讨不同园龄、施肥方式、种植模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揭示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化问题。[方法]在渭北地区的洛川、白水两地分别选取园龄≤10、11~15、16~20、21~25、25 a的苹果园各3个,长期单施化肥和化肥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各3个,从未种过苹果树的农田各3块,分别测定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对比分析土壤紧实度差异。[结果]渭北苹果园的土壤紧实度总体上随园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0~30 cm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园龄土壤紧实度急剧增大;30~45 cm土层,各园龄土壤紧实度变化不大。苹果园和农田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明显;长期单施化学肥料的苹果园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结论]渭北苹果园土壤的紧实化趋势严重,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能明显减少渭北苹果园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有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为苹果梨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田间调查,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肥料为第一主成分,其贡献率达到43.13%;通过综合评价分类后,优等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中等果园,中等果园显著高于低等果园。[结论]延边地区苹果梨园要重视果园土壤管理,重施有机肥,增施氮、磷、钾肥,为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桂芬  黃玉溢  刘斌  熊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93-15294
[目的]研究广西柑橘主产区耕层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现状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钙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不同树龄的土壤、叶片和侧根样品,分析钙元素含量状况,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范围为162~7 550 mg/kg,平均1 343 mg/kg,叶片钙含量范围为1.35%~5.29%,平均3.15%,侧根钙含量范围为0.45%~2.67%,平均1.28%;柑橘侧根钙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者呈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钙含量与树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土壤pH的相关性在0.01水平显著;柑橘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及侧根钙的含量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柑橘园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的土壤和叶片样品钙含量低于临界值。在柑橘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用钙肥。  相似文献   

17.
周文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61-162
[目的]研究不同菌根菌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促进湿地松的生长。[方法]对湿地松接种不同剂量的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研究其对湿地松菌根侵染率、枝长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后,湿地松根部菌根侵染率、小枝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湿地松而言,接种厚环乳牛肝菌的效果好于接种彩色豆马勃菌的效果;接种的剂量越多促进效果越好;接种菌根菌有利于湿地松对土壤氮、磷的吸收。[结论]对生长不良的湿地松,可采用接种菌根菌的方法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盐碱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草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草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方法]测定丛枝菌根侵染率和幼苗干重及N、P、K和Na的含量变化,研究菌根真菌与对甘草生长的作用.[结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甘草的生物量,提高了对N、P和K的吸收,但降低对Na的吸收.[结论]接种菌根真菌,增强了甘草的生长和抗盐碱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对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