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建能 《种子》1997,(6):52-52,72
烟后制种是指着烟收后接再搞一季杂交水稻制种,简称”烟后制种”.这是80年代末期,我县在“(春)制─稻”,“稻(秋)制”的基础上,经比较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耕作制度,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耕作制度,不仅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杂交稻制种田的抽穗扬花期能利用最佳时段,已稳产、高产,杂交种子质量好。90年代以来,我县常年烟后制种面积在333hm2左右,种子销往本省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市,种子质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及各地客户的欢迎。1烟后制种的特点1.1春烤烟来收期早,制种抽穗扬花湖佳。安全抽穗扬花期的条件应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泰优2806与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2016—2017年,在湖北武穴、咸宁等地进行制种试验,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是选好基地和适宜的扬花授粉期,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科学管理创建高产群体,适时适量喷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除杂确保种子质量,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桃优香占及亲本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2015年,在永州市零陵区进行桃优香占春季制种,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是选好基地,确定好扬花授粉期;定准播差确保花期相遇;科学管理创建高产群体;适时喷施“920”;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隔离除杂,确保种子质量;及时收割等.  相似文献   

4.
<正>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现在南方不少中稻区利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温光资源蓄留再生稻,既不影响冬种,又能获得一季好收成,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一般亩产180~250千克,最高的可达400千克。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落实该项生产技术,应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一、选择好品种再生稻产量高低与品种关系密切,总体原则是穗数  相似文献   

5.
浅谈杂交中稻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文 《种子世界》2006,(12):30-33
简述了杂交中稻再生利用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肥资源,提出了选用再生力强的高产品种。高产稳产途径为地膜育秧适期早播,做到头季避开伏旱,再生季躲过低温,保证两季高产;施好促芽肥,保证休眠芽成活与早生快发;高留稻桩,保留倒二、三节蘖芽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丰两优1号水稻一播两收栽培技术是利用丰两优1号稻桩萌发能力强的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为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该技术有如下优点:一是收了头季稻后,可加收一季再生稻;二是再生稻无需播种、育秧、整田,栽培技术简便,易操作,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工、省时;三是再生稻只需60多天的生长发育就可收获,一般亩产可达250千克,高产的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来,凤凰县杂交水稻制种平均亩产超过了200公斤,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改秋制为夏制,确定最佳授粉期和播差期 制种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安全抽穗,花期、花时是否相遇。使威优64和汕优64抽穗扬花期安排在小暑(7月6日)边;汕优63在7月底至8月抽穗扬花、此时日平均气温26~30℃,光照充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能够安全扬花授粉。……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根据光温条件发展再生稻,能实现一种两收,同样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何谓再生稻。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的措施,使头季稻(如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  相似文献   

9.
何金旺 《科学种养》2010,(12):14-15
<正>再生稻就是在前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茬上的休眠芽,给它以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今年广西由于遭受严重春旱,早稻播种插秧时间普遍比正常年份推迟  相似文献   

10.
徐根富  马晓东 《种子》1991,(6):34-38
金华几年来早季制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制条件下父母本播始历期延长,出叶、分蘖缓慢,抽穗开花快而集中,主茎叶片数和有效积温则相对较稳定,故确定父母本播差及花期相遇标准时应有别于夏制;早制适宜始穗期在7月10~15日,隔离条件好的也可安排在7月16日前后,以利于晚稻早栽高产;早制以早、中熟组合最为适宜,其次是密阳46配组的近熟组合;晚稻以特早熟晚粳品种为宜,制种田成熟早的也可适当搭配中迟熟晚粳糯品种;早制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在于安排好父母本播差,建立稳产高产苗穗结构,适当增加“九二0”用量,减轻高温低湿天气对抽穗扬花的不良影响及防止水泥地高温烫种。  相似文献   

11.
<正>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等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省种、省肥、省工等优点。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种好再生稻,关键技术必须切实掌握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一、适时收割头季稻要选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制种田一年二季制种技术浙江省龙游县种子公司(324400)虞天仁二季制种是指母本一次种植、二次收获。头季与后季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前季是后季的基础,后季是前季的延续,在技术措施上抓前季为后季,为了后季促前季,最后创全年制种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陈隆添  李俏 《种子科技》2001,19(5):293-294
宁都县具有多年大面积两系杂交稻制种历史 ,2 0 0 0年进一步改进了制种技术 ,全县两系杂交稻制种30 0 0多亩 ,平均亩产 2 2 3.2 kg。现将大面积制种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掌握“两期”,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两期”即育性转换期和安全扬花期。与三系制种相比较 ,两系制种除需具备三系制种必备条件外 ,还需一个稳定的育性转换期。准确掌握气象规律和两系制种亲本的生育特性 ,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 ,使育性转换彻底和扬花授粉天气良好 ,是确保两系制种优质高产的关键。1.1 父母本播种期的确定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两期”的气温要求及母本的播…  相似文献   

14.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平 《种子》2010,29(12)
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加快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试验材料的统计分析,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母本的有效穗数,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增穗、保粒、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的主要制种技术措施是应用父母本的时差、叶差合理安排调控播差期,采用1期父本大双行确定适宜的行比,配套培育壮秧,规格分厢插足基本苗,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科学喷施"920",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抽穗扬花期适时适度赶粉,确保苗足、穗够、花遇良好、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再生制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投入少,效益高,是增种增收的一条新途径。1991年搞威优63再生制种试验10亩,全年平均每亩收获杂交种子315.45公斤(头季亩产210.56公斤,再生季亩产104.89公斤),亩纯收入达1546元。再生季制种省工,省种,经济效益高,亩纯收入达565元,能节约制种土地35%,效益十分显著。威优63再生制种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6.
李厚英 《种子》1998,(2):58-60
岗22杂稻品种亲本库大源足,具制种高产的基础,分蘖力稍弱,制种要求插足基本苗;岗46A母本花期花时比父本CDR22长,制种母本比父本早始稳1至3天花期相遇理想;亲本开花要求光照足温度高,制种适宜在海拔500m左右或特殊环境条件(热量充足),扬花授粉期日平均温度27℃至29C最适宜,湿度80%左右;岗46A开颖时间长,开花不集中,CDR22开花集中,终花早,在花期相遇条件下,调节花时确保花期花时相遇,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钧 《种子科技》1995,(4):38-39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的途径和措施江苏省响水县种子公司周钧在中高产制种实践中,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是左右产量的关键。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归纳起来有:(1)抽穗扬花期间的气候环境;(2)父母本的花期和花时相遇水平;(3)母本受粉状态;(4)父本花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省为开发丘岗旱谷,满足酿造工业对高粱原料需要,高粱生产正在兴起,所需种子,依赖m省调入,为扭转北粱南调,经多年探索,在杂交高粱春制后,还剩余7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适合高粱制种生长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粱再生优势进行再生制种。1998年武冈市农作物再生研究中心以623A×晋粮50R春制后的母桩进行再生制种0.19hm2,平均产量2310kg/hm2,较头季制种2280kg/hm2,增产30kg/hm2.1再生制制种的生育特性1.1利用价值高再生母父本苗(穗),发生在头季制种后母桩茎节间腋芽,属无性繁殖,以基茎节上第一节位砍桩发生的再生芽(苗、穗)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有明显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相似文献   

19.
杨宗澎 《种子》1994,(4):59-60
研究认为再生制种的技术关键是选用适当组合,安排两季最佳始穗期,搭好头季苗架,适当留桩。一般母本留桩25~35cm,父本留桩50~70cm为宜,并通过套插父本,增加再生季父本的颖花数。1992年50.6亩汕优70制种再生季平均亩产79.6公斤,最高亩产92.4公斤,达到省内领靠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