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甘杂1号油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作所于1997年组配成耐寒、耐旱、抗病、高产的甘兰型油菜杂交种,是渭北旱塬实施“甘兰型油菜北移种植”丰产技术项目的首选品种。从2000年以来已由海拔800m地区北移种植到1300m地区,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抓全苗、育壮苗、保越冬、促春发”套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配套,使得甘杂1号越冬死苗仍是阻碍北移种植的关键因素。据陕西省永寿县植保站2004年春对全县866.7hm2甘杂1号油菜进行普查,其中因冻害死苗133.3hm2,占种植面积的15.4%,另外由于黑缝叶虫甲严重为害造成死苗缺苗66.7hm2,占种植面积的7.7%。因此…  相似文献   

2.
甘兰型油菜生产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苏县是新疆的油菜之乡,其中甘兰型油菜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青杂三号(E144)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甘蓝型特早熟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特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在海拔2800~3000m的脑山地区推广种植,是替代这些区域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平均单产3000kg/hm2以上,较对照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4.
延安南部旱塬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0年对旱塬地膜油菜种植模式、播期、密度、品种四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覆膜栽培增温保墒,增产效果明显;种植模式宜选膜际条播,简便省工;最佳播期应比露地油菜适播期推迟5~10d;高产留苗密度为每公顷15~22.5万株;背风向阳或高肥力地块大力推广种植甘兰型油菜86—181或甘杂1号,坡峁地或中低肥力田块种植白菜型油菜延油2号较为稳产。  相似文献   

5.
2012年3-7月,通过种植5种观赏型春油菜品种,对生长发育和花期观赏效果等项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适合北京市通州地区种植的观赏型春油菜品种,为本地区推行观赏型春油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油菜“花而不实”病因与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甘兰型油菜连续两年普遍发生了“花而不实”病,1975年病情比1974年重,而且为害面积大。全场各生产队栽种的甘兰型油菜多少不一、程度不等地均有此病发生。受害后,不仅菜籽产量大幅度下降,而且品质显著变劣,籽粒畸形,大小不一,干瘪粒和未充分成熟的棕黄色粒极多,含油量一般下降18%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甘蓝型早熟油菜H165在我县脑山地区的生产能力及适应性,2000年我们在两个脑山村进行了甘蓝型早熟油菜与当地主栽品种的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证明甘蓝型早熟油菜生育期短,丰产性好,适宜在种植小油菜为主的脑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 自 Guha 和 Maheshwari 获得曼陀罗(Daturainnoxia)花粉单倍体植株后,在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白菜型油菜(B.Campesris)中已有报道,由于花药植株形成频率在甘兰型油菜中尤低,据Wenzel 等人的报道,仅在万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9.
青杂7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11030).该品种与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 kg,高产的可达240 kg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低于20μmol/g,含油量45%左右,抗菌核病性比白菜型油菜强.2011年在湟中县田家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测产最高亩产达224 kg,平均亩产197 kg,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该品种是替代在海拔2 900 m左右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的理想品种,同时也适合在春油菜区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不能完全成熟的地区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低芥菜型油菜新油8号的选育王兆木,陈跃华,王长海,蓝海燕(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80年代末,双低甘兰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  相似文献   

11.
青海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省的主要作物之一,甘蓝型杂交春油菜比白菜型油菜品质优、产量高、效益高,随着我省甘蓝型杂交油菜育种水平的进一步突破,在高海拔种植地区利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替代部分白菜型油菜种植变成了可能,因此我们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集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在我省扩大种植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春油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地区春油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中西部春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阴山山麓地区,北麓(也称后山)主要种植旗县有四子王旗、武川县、太仆寺熊、乌拉盖、固阳县、达茂旗、察右后旗等,南麓(也称前山)有兴和县、清水河、卓资县等。多年来该区域春油菜种植品种大多以抗逆性较强的芥菜型春油菜为主,如地方农家种芥菜型大黄油菜籽、晋油6号、高油9号等,部分地区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甘蓝型春油菜,如青油14、蒙油4号等品种。该技术模式主要是对土地选择、良种选用、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规范,对该区域地区春油菜生产的稳产高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玉米、高粱等杂交种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了其它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四川农科院在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杂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不少单位正在开展甘兰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为了配合甘兰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参考文献法、抽样调查法对甘肃省春油菜施肥现状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能得出,在海拔1800m至2400m区域主要是种植晚熟甘蓝春油菜,在海拔2300m至2800m高寒区域主要是种植双低优质的白菜型春油菜。在春油菜种子施肥中,较多种植人员未能合理应用有机肥,化学肥料主要是选取氮肥与磷肥,常规肥料应用较多,忽视硼肥、钾肥应用,缺乏化肥和有机肥搭配应用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甘兰型油菜品种,由于丧失了原有高度抗病能力,已普遍遭受病毒病的威胁。据调查统计,1975年以来,短短五年中,出现了三次流行年  相似文献   

16.
<正>临夏县属于高寒阴湿地区,油菜的种植十分常见。油菜的种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然而,近年来,随着临夏县春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害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夏县春油菜种植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阻碍了临夏县春油菜的顺利种植。在春油菜的种植过程中,主要的虫害有金针虫、地老虎、蚜虫、小菜蛾、油菜螟等,这些虫会啃食春油菜叶,吸食春油菜中的营养,还会给春油菜带来病菌,危害十分重大,给农民们的春油菜种植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根据苗情,重施苔肥花肥 1.看苗追肥 冬前因肥料不足的瘦弱油菜,在抽苔期不能封行的,要早施、重施肥料,使养分的供应与抽苔相吻合,转弱为壮。杂交油菜、甘兰型油菜耐肥性较强,生育期较长,宜早宜重;早熟种(含白菜型油菜)生育期较短;抽苔早,宜早追、少施。一  相似文献   

18.
甘兰型油茶(B.nahus,L.)是常异交作物,其自交结实率为40~65%,高的可达80~90%以上,而异交结实率在10%以下。因此,甘兰型油菜品种在遗传上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是相对稳定的。在此基础上,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现象。国外的 Wagner,M.(7954),(1970,1972),英国植物育种研究所(1972),(1972,1874),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当前巴里坤县春油菜生产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春油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降低水分和养分损失,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在近几年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形成春油菜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内容,为巴里坤县春油菜实现高效种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主要有萝卜胞质不育型、波里玛胞质不育型、nap胞质不育型、陕2A胞质不育型及其他胞质不育型.尚未见报道以榨菜胞质不育型育成的甘兰型细胞质不育系.本研究利用榨菜不育材料为胞质不育源,以甘兰型油菜为受体,经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初步育成具有榨菜不育胞质的甘兰型油菜细胞质不育系"93-12A",经花期镜检及田间鉴定,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