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载体。中国客家乡村景观承载了上千年客家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客家民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本文选取享誉"客家摇篮"的江西赣州地区客家乡村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构成要素及形式类型,归纳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4.
目前"非遗"进校园的观念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基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条件及其更高层次的非遗保护传承需求,高校应更强调开展一种观念教育。"非遗"观念教育关乎文化自觉与文化主体性的形成,一般包括非遗的包容性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与内部知识教育,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较为完整的观念教育系统。其中,三者分别树立起文化导向、审美导向与知识导向,对于转变当下所存在的重"技能"轻"观念"的非遗教育风气,真正优化、提升"非遗"进高校的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南京农业大学致力于将非遗的包容性教育、审美教育与内部知识教育有机结合,通过非遗课程建设、非遗审美教育、非遗体验创新活动等形式,为贯彻观念教育做出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4月11日,第四届宁夏沙湖国际观鸟节正式启幕。本届观鸟节将持续到6月22日。除开展常规的旅游观光活动外,还策划利用4·22地球日、5·19中国旅游日、6·5环境日以及五一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和旅游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观鸟节的各项活动。此外还将举办"沙湖春季小学堂"亲子游、"文明出游,从我做起"环保公益活动、"走咧走咧去宁夏"落地自驾游等活动,推出亲近自然的踏春观鸟之旅、人鸟同乐的共享和谐之旅、亲子互动的快乐学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8月1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四川日"活动开幕。开幕式活动围绕"熊猫家园,美丽四川"主题,以展演结合形式,通过舞蹈、川剧、图片展、企业展等,向参加活动的国内外嘉宾推介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四川省还组织6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企业、非遗文化企业,开展"川货世园行"活动,展示川茶、川果、川药、川酒、川味调味品等四川特色产品。"四川日"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大省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5月27日上午,以"知鱼乐赏国粹品文化爱生活与欢乐同行"为主题的中山公园庆"六.一"观赏鱼展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启动。此次展览为北京市农业局"观赏鱼休闲文化景区的开发与建设"系列活动之一,于5月27日-6月2日举行。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比利时“力斯通跨文化企业关系研究培训中心”(LivingStoneCenter)等,举办了主题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专家MyriamVerbeke教授、DominiqueVan-neste教授,力斯通中心的专家BobElsen先生和LutgartDusar女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院士、副主任闵庆文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正星村镇地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林保护区,也是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镇域面积686.7平方公里,镇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7万人。近年来,星村镇在党建活动中开展"联学共建",通过"组织联建、制度联抓、活动联办、产业联推"等方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甘南州农牧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甘南州农技站科技下乡人员在2014年3月25日至6月20日的科技服务活动中采取边服务边调研的方式,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以农牧民增产增收为目的,联系尕加毛村实际自然状况,农业生产实情为出发点,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切  相似文献   

11.
任萱 《新农村》2015,(3):49
<正>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最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科协在下应街道文化中心开展了201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主要内容有非遗展示、科普知识宣传、医疗保健、人口计生知识有奖竞猜、交通安全宣传、赠送春联、便民志愿服务,深受村民欢迎。这次"三下乡"活动的举办是鄞州区"周日文  相似文献   

12.
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探讨了该市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并提出了7点建议:(1)加强自然遗产资源的生态保护;(2)实现岳九咸"小三角"生态环境对接融合;(3)申报各种世界自然遗产;(4)申报各种国家级自然遗产;(5)开发与自然遗产相关的地理标志特产;(6)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和谐;(7)开发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古村镇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遗产类型——文化线路。借鉴文化线路这一历史与自然保护并举的遗产保护思路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古村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意图为汉江流域古村镇旅游发展研究的全面展开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是全国第9个"安全生产月"为了使企业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努力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安全素质,实现全局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健康、有序、稳定发展.6月3日,白石山林业局在自林文化广场举行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万人签名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宋文化特色突出。然而近几年开封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存在着"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木板年画等手艺也濒临失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开封"非遗"发展文化旅游的劣势及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非遗"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开封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正6月8日,为助力实现可持续成长目标,科迪华农业科技?正式在全国启动2020年度"产品责任日"系列活动。正值科迪华面向全球发布14大可持续成长目标,本年度"产品责任日"被赋予全新使命,成为推进实现相关目标的关键落地举措之一。从种植活动的源头出发,每年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产品责任日"系列活动致力  相似文献   

17.
古徽州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徽州非遗”)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州非遗日渐没落,复兴工作刻不容缓。大数据具有巨量、多源、繁杂的信息属性和预测未来的特性,借助大数据的5V技术方法、思维模式与管理理念,在互联网平台中应用于徽州非遗,可探索出一条适合徽州非遗传播的新途径。徽州非遗文化产品成果的有效转化,凸显了徽州文化精髓,提升了安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古今农业》2006,(3):115-115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被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总共70项民俗类遗产中的第68位,编号为X-68,在总共518项遗产名录中,列第516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发展的强弱对旅游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是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旅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经济、市场开发潜力。以彝族"撮泰吉"为例,分析其非遗文化在旅游业开发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壮大"撮泰吉"旅游演出团队、完善"撮泰吉"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遗文化作为新疆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其独特魅力与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是推动新疆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新疆非遗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的选择与乡村旅游特色不协调、不契合,缺乏全局性规划;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旅游类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文化类品牌塑造;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鉴于此,将从新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互动关系入手,探索构建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创立"乡村非遗文化旅游+"品牌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