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4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试材,研究沙地平欧杂种榛果实形态及成熟前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引种到沙地栽培后,除出仁率略低于原产地外,其它果实形态特征与原产地差别不大;章古台地区平欧杂种榛坚果成熟期为8月20日到9月10日,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达维一般要早于其它3个品种(系)7 d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初果期的平欧杂交榛品种——"达维"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树体结构和产量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在控制一定用量磷肥和钾肥的试验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的产量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本实验中,适量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的产量产生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量为160 g/株时促进效应最为明显,但氮肥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4年生)的树体结构以及树体产量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氮肥在平欧杂交榛幼苗形态建成的生物学效应相比作用已弱化。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章古台沙地栽培平欧杂种榛和林下套种牧草试验,对平欧杂种榛和牧草的根系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平欧杂种榛单株根系垂直分布集中在0~30 cm土层,水平分布在以树干茎部为中心半径75 cm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不同牧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与榛树存在争肥的可能。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分布浅且与榛树根系重叠率小的豆科牧草白三叶或红三叶作为生草草种。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3个品(系)平欧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C.avellana)为试材,研究了重剪、轻剪、自然生长3种修剪措施对平欧杂交榛植株繁殖苗木的数量、基径、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处理都可以提高平欧杂交榛的苗木繁殖数量;重剪处理虽然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繁苗数量,但繁殖的苗木基径明显小于轻剪处理,繁殖的苗木高度也显著低于自然生长的植株;不同品(系)的平欧杂交榛植株繁育情况也有差异,82-11繁育数量明显高于84-226和84-254。  相似文献   

5.
不同修剪措施对平欧杂交榛苗木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3个品系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研究了重剪、轻剪、自然生长3种修剪措施对平欧杂交榛植株繁殖苗木的数量、基径、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处理都可以提高平欧杂交榛的苗木繁殖数量;重剪处理虽然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繁苗数量,但繁殖的苗木基径明显小于轻剪处理,繁殖的苗木高度也显著低于自然生长的植株;不同品系的平欧杂交榛植株繁苗情况也有差异,82-11繁苗数明显高于84-226和84-254.  相似文献   

6.
平欧杂交榛是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和欧榛(Corylus avellana)的杂交种,是中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的经济林树种。然而当前平欧杂交榛生产栽培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参考欧榛的施用标准,但因平欧杂交榛和欧榛在地理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等因素存在差异,欧榛的氮肥施用量标准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平欧杂交榛。为了探究氮肥的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形态建成的生产效率,本文采用平欧杂交榛的3个品种("达维""玉坠""辽榛4号")作为试验试材,施用不同浓度的氮肥用量CK、N1(11g)、N2(22g)、N3(44g)、N4(88g),测定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的生长量、生物量分配、库源关系和氮肥及光能利用效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平欧杂交榛和欧榛幼苗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在氮肥施用量小于22g/株时与其呈正相关,氮肥施用量为22g/株时平欧杂交榛氮肥利用率最高,大于22g/株呈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沙地平欧杂种榛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的平欧杂种榛为试材,从生长情况、适应性和结实率等方面,分析不同品系在沙地的引种表现.经过6a观察,达维、辽榛3号、平欧110、平欧210都未发现冻、寒、霜害,仅发现有少量白粉病和蚜虫危害,无发育不良现象.表明4个优良品系均适合在沙地生长,并开花结实.在章古台及类似地区,有灌溉条件,并有防护林保护的地块,均可栽培平欧杂种榛.  相似文献   

8.
不同繁苗时间对沙地平欧杂种榛压条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尔沁沙地栽培的辽榛3号(84-226)、辽榛7号(82-11)和达维(84-254)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h.×Corylus avellana L.)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繁苗时间对沙地平欧杂种榛压条苗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平欧杂种榛的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基径和生根长度均随压条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从6月30日起,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综合比较,在章古台地区对平欧杂种榛进行繁育苗木的最佳时间段是6月25日—6月30日。  相似文献   

9.
田埂报春为 1a生宿根野生花卉 ,花期为 1月中旬至 3月下旬 ,总状轮生伞形花序 ,单花 5~ 7朵轮生 ,花瓣 5枚 ,雄蕊 5枚 ,花粉红色或浅紫色 ,单花花期 3~ 6d ,单花序花期 7~ 15d ,全株花期长达 2个月之久。在授粉受精过程中 ,花粉的萌发受温度影响较大 ,2 0~ 2 5℃温度范围较适宜花粉萌发 ;不同花期花粉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 ,初花期与盛花期的花粉萌发率分别达4 1 79%和 6 7 4 4% ,在杂交育种中宜选用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粉 ;花粉生活力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 5℃加干燥剂的储藏方式效果最佳 ,394h后萌发率仍有 2 1 0 %。田埂报春自然授粉杂交结实率低 ,需人工辅助授粉 ,以长花柱花 (♀ )×短花柱花 (♂ )组合表现了较高的结实率 (6 4 5 8% ) ,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油茶春花优良品种,以油茶杂交子代(YZ2×DY2)及亲本[母本(YZ2)、父本(DY2)]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其花期和花器官性状,对花期性状进行分级,并对9个性状(花横径、花纵径、花柱裂数、雌蕊长、雄蕊长、花瓣数、花药数、盛花期相对时间、开花持续时间)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将盛花期相对时间和开花持续时间进行等距分级,筛选出符合良种选育目标的花期类型(95株)和极长持续期类型(43株)。9个性状变异系数为9.75%~35.74%,其中,盛花期相对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花柱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个性状的中亲优势率范围为-23.17%~0.84%,除盛花期相对时间外均为负值,所有性状均出现超低亲和超高亲个体。杂交子代群体花药数与其他花器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盛花期相对时间与花横径、花纵径、雌蕊长、花瓣数、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花柱裂数呈显著相关(P<0.05)。根据聚类分析将杂交子代群体分为3个类群:Ⅰ类属于最早花期长花期型:Ⅱ类属于最晚花期短花期型:Ⅲ类属于中花期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更好地指导生产做好区域化栽培。[方法]本研究以16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以野生平榛1年生枝条为对照,通过水培观察的方法,首次对平欧杂种榛的雌、雄花序和叶芽进行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不同器官的需冷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336 1 176 h、雌花序504 1 344 h、叶芽672 1 512 h;需热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687.0 998.5GDH℃、雌花序998.5 3 496.1 GDH℃、叶芽2 546.5 4 180.3 GDH℃;不同品种、器官在刚满足最低蓄冷要求时需热量最高,随着蓄冷时间的延长,需热量逐渐减少。[结论]首次报道了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雄、雌花序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数据,其中,达维、平欧48号等品种花器官需冷量较低,辽榛2号、平欧545号等品种花器官需冷量较高;玉坠、平欧69号等品种花器官需热量较低,辽榛1号、辽榛4号等品种花器官需热量较高,上述研究丰富了榛属植物开花和休眠解除方面的数据,可为平欧杂种榛的引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3号和辽榛7号3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榛树行间套种豆科牧草试验,研究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对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株产主要受果苞数的影响,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92;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可以显著提高果苞数,不同品种间提高程度不同,辽榛7号提高程度最大,提高了96.71%;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坚果的蛋白质、总糖、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明显改善了坚果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对树体生长的影响,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3号和辽榛7号3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行间生草+清耕带覆盖"的生草方式,进行了榛树行间套种豆科牧草白三叶试验。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叶片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平欧杂种榛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碳素营养的积累,提高了抗干旱能力;有效降低了不抗抽条品种辽榛7号的抽条比例;树高、地径、平均冠幅和1年生枝生长量都显著高于对照。林下套种牧草明显促进了平欧杂种榛的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4.
平欧杂交榛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榛子资源。本研究使用9个SSR标记分析了8个引进的平欧杂交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而构建了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其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4.161、0.875、0.734,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指纹图谱分析显示通过8个两两标记组合,能有效区分引进的平欧杂交榛品种。本研究为平欧榛栽培品种的保护与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平欧杂交榛为试材,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研究,以期为寒地榛子优良栽培品种的种植提供帮助.对引种的平欧杂交榛多个品系坚果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Z-9-36、Z-9-20、Z-9-19、Z-9-34、Z-9-22、Z-9-7和CoRo等7个品系具有良好的坚果性状,坚果大小、果壳厚薄、单果质量、仁质量及出仁率等方面,均优于平榛.抗病性观察显示,大连引进平欧杂交榛的27个品系在佳木斯生长良好,尚未发现冻伤及白粉病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14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开展了越冬保存调查,统计其在河北平泉地区的越冬保存率以及抽条指数。越冬保存调查结果显示,14个品种(系)中达维的越冬保存率最高,达到82.63%,辽榛1号的抽条指数最低,为0.717 6。分别对越冬保存率和抽条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越冬保存率最高的一类为辽榛7号、达维、辽榛3号和84-72,较高的一类为84-545、平顶黄、辽榛2号和13-21;平均抽条指数最低的一类为13-21、平顶黄和辽榛1号,较低的一类为辽榛3号,辽榛2号和85-127。以3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设置了不同厚度蘑菇渣覆盖的对比试验,并探讨了不同厚度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与平欧杂交榛的越冬保存率和抽条指数的相关性。覆盖试验表明,蘑菇渣覆盖有利于提高平欧杂交榛的越冬保存率和抗抽条能力,平欧杂交榛的越冬性与1、2月份地下30 cm水分及4个月地下30 cm水分总和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蘑菇渣覆盖是通过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从而提高了杂交榛的越冬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给枸杞春季霜冻预报和预警提供参考,以3年生盆栽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2018年在MSX-2F型霜冻箱内进行人工模拟霜冻试验,处理温度为-3、-4、-5、-6、-7、-8℃,处理时间为1、2、3h,研究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下宁夏枸杞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霜冻率,最终确定宁夏枸杞的霜冻等级。结果表明:根据霜冻率,将霜冻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轻度为霜冻率低于40%,中度为霜冻率40%~80%,重度为霜冻率高于80%;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对宁夏枸杞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影响程度不同,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宁夏枸杞的霜冻率越大;同一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下,花蕾期的耐霜冻性最强,初花期的次之,盛花期的最弱。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测交系设计的平欧杂种榛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新疆主栽平欧杂种榛品种(系)达维、辽榛7号、玉坠、平欧15号作母本,平欧杂种榛1-25、84-102、85-57、84-5、B-21作父本,按照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对杂交所得果实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旨在阐明平欧杂种榛授粉树配置的可行性及双亲对其果实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亲本亲和的基础上,4×5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中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杂交所得果实性状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极显著,重复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占较大的方差分量,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著程度,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父本效应较小,平欧杂种榛种内杂交果实性状以其加性效应占优势且受母本的影响比较大。平欧15号凭借其优良的果实性状和较好的果实外形品相,更适合作为主要品种在新疆推广。父本84-5凭借其果仁三径均值、果仁质量、出仁率、果腔系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大且为正向效应,果壳厚为负向效应,有利于果实的经济效应,适合作为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5个平欧杂交榛品(系)种为试材,调查其主要物候期、生长节律、越冬性、初果率、早实性等在鲁中山区的引种表现,以为该地区引进筛选平欧杂交榛优良品(系)种及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公主岭市铁路林场苗圃栽植的绿化树紫丁香为对象,观测其花期有关性状,结果表明:在2015年春季气候条件下,公主岭市区的紫丁香群体花期时间为20 d,株间变动于10~17 d之间,平均花期时间为14 d,株间始花期时间相差6 d;株间盛花期时间变动于5~10 d之间,平均为7 d;群体盛花期观赏时间为1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