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寒地无霜期短,许多水稻优良品种不能充分成熟,高产的问题,讷河市采取的方法是:提前在温室内播种,单株移植大棚内继续培育成带蘖大苗,待外界气温合适时,再移栽入本田。结果≥10℃活动积温比当地多200℃的晚熟穗重型优良品种,可以在寒地栽植成熟,化顷产量达12500kg,节本450无。  相似文献   

2.
降低寒地玉米子粒水分的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3年的研究,降低寒地玉米子粒水分的有效措施:一是选择优良品种适区种植。二是农艺技术:催芽播种,增施钾肥,适时早播,大垄双行及扒皮、割晒、去顶,成熟后站秆晾晒等。各单项技术使用可以降低子粒水分0.6~6.1个百分点,综合农艺措施可以降低子粒水分4~9个百分点。上述研究为寒地玉米高产低含水率配套技术形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糖料》2010,(3):19-19
一种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及设备.将甘蔗种苗浸入水温51-52℃的处理设备内2小时.保持处理温度在50%-0.2~50℃+0.2之间进行处理,使其去除宿根矮化病菌。可控制或去除99%以上的宿根矮化病病菌,处理设备内水体的酸碱度在pH7,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是提高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地制宜,适时摆插,合理密植与加强综合配套管理措施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摆插,与常规盘育中苗机插相比可提高产量50%左右,对提高寒地水稻单位面积产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1 选用优良品种 ,适当早播选用早熟高产和商品性好的冀张薯 3号一级原种。清明节前进行春耕 ,底墒不足时耕前 5~ 7d浇灌。施肥以种肥为主 ,施农家肥 30 0 0~ 50 0 0kg/667m2 ,过磷酸钙 50kg ,硫酸钾 15~ 2 0kg。农家肥较多时 ,要结合耕地施入部分 ,留余部分作为种肥。为便于浇灌 ,力求精细平整土地和修渠作畦。播种前 15~ 2 0d进行催芽 ,其方法是 :切块后滩开 ,促进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后 ,用遮盖物创造黑暗的条件进行催芽 ,幼芽萌动后及时揭掉遮盖物让芽见光 ,促进幼芽健壮。当 0~ 5cm地温稳定通过 5℃时即可播种 ,行距 50…  相似文献   

6.
针对寒地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黑龙江省的气温、降水、土质等优越条件,指出该省是生产优质稻米的好地方。同时就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质量、提高稻米品质、选用优良品种等方面提出优质稻米生产的相关技术和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7.
"吉粳306"(吉2011F40)是从杂交组合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生育期约138 d,需有效积温2 750℃左右,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的特点,推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吉粳106“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京花  全成哲  张强  张云 《作物研究》2007,21(3):230-232
“吉粳106“(2000G18)是从三系杂交组合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全生育期136d,需有效积温2750℃,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活杆成熟的特点,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吉粳802“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成哲  张强  金京花  张云 《作物研究》2007,21(3):233-235
“吉梗802“(吉2003L97)是从三系杂交组合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全生育期144d,需有效积温3000℃,在吉林省属晚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活杆成熟的特点,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寒地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黑龙江省的气温、降水、土质等优越条件,指出该省是生产优质稻米的好地方。同时就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质量,提高稻米品质,选用优良品种等方面提出优质稻米生产的相关技术和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11.
棉花海南岛冬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理 《中国棉花》2001,28(3):32-33
南充市农科所从 70年代初开始 ,连续 2 0多年在海南省陵水县进行棉花冬繁工作 ,先后培育出了棉花“洞 A”雄性不育系及南杂 l号、川杂 6号、川杂7号等优良品种。经过 2 0多年的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棉花南繁育种栽培技术和经验 ,现介绍如下。1 海南冬季气候概况及对棉花冬繁的影响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 ,平均日照时数在 2 0 0 0小时以上 ,平均温度 2 2~ 2 6℃ ,终年无霜 ,年降水量多在 1 50 0~ 2 0 0 0 mm之间 ,堪称日照多、热量足、雨量充沛 ,是全国农作物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 ,但冬季气温变幅较大 ,对南繁工作常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一般 9…  相似文献   

12.
从龙粳20的选育探讨常规育种亲本选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红 《中国稻米》2010,16(3):12-13
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组合成功率,必须对亲本选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父母本的正确选择成功选育的龙粳20阐述了掌握种质资源、研究亲本性状问题,亲本选配与高产优质的问题,亲本选配与配合力的问题,复交亲本选配问题,以减少选育工作的盲目性,为培育寒地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吉粳302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粳302(吉2010F67)是从杂交组合后代中通过混合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生育期约138 d,需有效活动积温2 750℃左右,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的特点。适于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延边等中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张亚龙 《玉米科学》2007,15(4):123-124
以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为材料,研究了寒地不同收割期对青贮玉米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收获期推后,青贮玉米全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呈递减趋势,粗脂肪变化规律不明显。北方寒地青贮玉米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40~50d。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寒地粳稻田间试验,研究灌浆结实期冷水胁迫(17℃,持续3,6,9,12,15d)对三个不同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松粳10、龙稻7号)籽粒淀粉合成与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冷水胁迫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组分及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灌浆结实期17℃冷水胁迫下,不同寒地粳稻品种灌浆结实期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降低,籽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上升。相关分析表明,SSS活性、SBE活性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时,冷水胁迫下,灌浆结实期不同寒地粳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均显著降低,随着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寒地粳稻品种各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寒地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各相关指标是不同耐冷性品种响应冷水胁迫的差异产物,可用于耐冷性鉴定。从不同寒地粳稻品种对冷水胁迫的反应指数看,松粳10受影响最大,东农428受影响最小,龙稻7号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对8个晚粳稻成熟种子在0℃、4℃、8℃和12℃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水处理5~20 d,以模拟田间低温多雨天气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的范围内,水温越高种子发芽率越低,浸水时间越长发芽率也越低,且品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吉粳804"(吉2003F53)是从三系杂交组合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全生育期144 d,需有效积温3 000℃,在吉林省属晚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的特点,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在栽培上应掌握播插规格、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黎明  孙伟  崔鹤 《北方水稻》2010,40(3):23-2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为探索和了解寒地水稻不同角度倒伏的变化特征,以寒地水稻垦稻12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角度倒伏的寒地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形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倒伏角度水稻的空间部位分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倒伏前期水稻茎鞘干重表现为0°>45°>90°,节间重与节间长度的比值表现为0°<45°<90°。在倒伏前、后两个时期,水稻倒1、2叶片长度以及重量均以0°倒伏的作用强度最明显;而在株高和重心高度上均表现为0°>45°>90°,而在穗长与株高比值上的变化则正好与其相反。综合分析表明,0°倒伏水稻上部空间承受的压力要明显高于其它倒伏角度的水稻。  相似文献   

19.
吉林前郭灌区是东北四大灌区之一,该区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140无,年平均日照时数是2885小时。土壤类型主要是苏打盐渍化水稻土,含盐量在0.1%─0.5%,pH值8以上。寒地苏打盐渍土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的目标产量为公顷产稻万公斤。此模式实现了春冻秋防、秋霜春防,既适用于老稻区,也适用于新稻区。解决了寒地种稻早育苗、早插秧问题。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1三推两早一达标1.1“三推”I·互·互推广秋天稻草盖置床,做到春冻秋防。封冻前用稻格完或稻草捆把育苗地覆盖严实,覆盖厚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麦芽内—β-葡聚糖酶的提取方法和作用条件,用0.2MHAC-NaAC缓冲液(PH7.0,含0.1MAcl)40℃搅拌萃取50分钟制备粗酶液:内—β-葡聚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4.6;原料大麦中该酶活性35U/g,发芽3天达到150U/g,绿麦芽中134U/g,经焙燥后活性降低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