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青贮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贮玉米的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 ,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单株鲜重、粒重、穗重、分蘖力及绿叶数影响最大 ,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南北疆及其类似地区的青贮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2 5 0 0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675 0 0~ 82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500株/667m2,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9.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 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 500株/667m2,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9~36株/m2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反,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著,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低,达到最高苗的时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随栽插密度增大而提早;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RGR随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对不同生态区紧凑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1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产量与密度、氮肥、磷三因素存在真实的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的F_1为0.89—5.08,F_2为3.10—14.26;(2)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产量均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地点其作用顺序不一致,边际效益不相同;(3)本文得出的成单11号高产栽培最优组合措施为: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0公斤左右,有效磷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春季末茶和夏秋季茶鲜叶为原料加工的颗粒茶色泽深绿油润,滋味醇和爽口,清香明显,汤色黄绿明亮。末茶的比例和锤切原料的含水量,是影响颗粒茶成粒率和颗粒紧结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末茶比例或含水量地增加,颗粒茶成粒率及颗粒紧结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鲜叶∶末茶为8∶2、锤切原料含水量为71%时,其颗粒的成粒率和紧结度最高,感官品质最好,加工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烯效唑拌种浓度和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以 2 0mg/kg为佳 ;密度不同 ,小麦产量也有极显著差异 ;烯效唑拌种浓度和密度的互作达极显著差异 ,以中等浓度 (2 0mg/kg)和较高密度 (180× 10 4~ 2 70× 10 4hm-2 )配合最佳。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单株成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下降 ,适当浓度 (2 0mg/kg)的烯效唑拌种可以缓减密度带来的负效应。烯效唑拌种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明显的正效应 ,以 2 0mg/kg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玉米壮苗剂的生物学效应与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壮苗剂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壮苗剂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一方面促进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系体积和平重;另一方面延缓地上部生长,使苗高降低,基部增粗,叶片变宽、短、厚,叶包加深,培育出矮壮健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6%-17%,并表现一定增强玉米抗旱力作用。以35-50ppm浸种或100ppm拌种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我室自育的山区玉米育种用优良自交系S37的4个姊妹系和以它们为父本组配的2个适于山区种植的优良杂交种雅玉2号与合苏单交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并对它们扫描,以各酶带的酶含量为分析的基础数据,用Tocher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酯酶的酶谱,除了S37(4)外,其余5个供进材料极为相似,但聚类分析则表明供试材料可归为两大类,S37(1)自成一类,剩余5个材料可归为另一类;供试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呈现较大的变异。S37(1)与S37(3)的酶谱相近,S37(2)、S37(4)和雅玉2号间的酶谱相同,合苏单交有自己的特征酶谱;聚类分析也将它们归为三大类:雅玉2号与苏合单交,S37(1)归为一类,S37(2)与S37(4)可归为另一类,S37(3)自成一类。并对上述结果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坡相对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坡相四个因子在两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17年生杉木人工林和2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最重要坡相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和小于45°的坡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玉米减少无性变异、提高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 1个玉米 (ZeamaysL .)优良自交系。对受体愈伤的制备 ,抗性愈伤的筛选分化和转基因植株的移栽等方面的研究 ,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转化植株的畸形率 ,提高了转化植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选择Mo17×330、77x330和Mo17×32为目标杂交种,以产量为主要改良性状,研究了自交系改良中种质选择和利用方法。结果表明,对各目标杂交种,参试供体自交系籽粒产量的UG、PTC、UBND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估值大的作为优良基因来源的供体系同被改良系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C+F)-(D+E)值的大小同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吻合。可能找到既提高籽粒产量又降低植株高度的供体系。UG、PTC、UBND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UG与PTC间的相关系数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饲用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用 36 0只 1日龄艾维因肉鸡 ,采用二因素D -饱和最优设计 ,考察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及复合酶添加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饲粮营养水平在基础日粮基础上用谷壳进行稀释 ,使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水平降低 0~ 11 5 1% ,复合酶的添加量为 0~ 0 2 3%。研究表明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和饲粮营养水平都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降低饲粮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肉鸡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P <0 0 5 ) ,添加复合酶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 (脂肪利用率除外 ) ,复合酶的作用与饲粮营养水平存在互作。低营养水平时复合酶作用效果更大 ,复合酶的适宜添加量为 0 1%。营养水平愈低 ,复合酶水平应提高。复合酶的表观能值平均为 46 0MJ/kg。在本试验条件下 ,添加 0 1%复合酶 ,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 5 %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