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文茶韵     
<正>湘西古丈县是我国著名绿茶"古丈毛尖"的产地,素有茶乡之称。一入境内,茶乡茶韵便会扑面而来,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恍若仙境。"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茶乡虽说三季均可采茶,但要数春茶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尤其是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茶品最佳,称之为"清明茶"。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那满山满  相似文献   

2.
春茶早、春茶香,清明前是春茶上市的最好时节。昭平春茶从2月对日开始采摘,茶叶加工厂分级收购,精心加工,以茶叶优质稳定作后盾,靠一批响当当的名牌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到3月31日止,全县共生产干茶1.31公斤,先后被区内外500多名客商购买一空。地处南国的昭平,茶芽萌动之时北方仍寒风料峭,茶园封冻。阳平春茶一上市就具有人无我有的优势。为使春茶采摘早,1994年以来,昭平开始淘汰原种的“桂青”茶树,大规模种植开采期早、增产效果好的“福云六号”良种茶树。“福云六号”开采期比“桂青”提早一个月,改写了阳平春分前…  相似文献   

3.
“哎,茶园青哟茶山秀,茶乡美景看不够,肩背竹篓采茶忙,今年又是大丰收。远方的客人来这里,山也留来水也留,清泉泡茶格外香,喝杯青茶不想走……”阳春时节,一曲曲飘荡在茶园绿浪尖上的采茶山歌,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把“陇上茶乡”文县喜获春茶丰收的佳音传出大山。近年来,文?..  相似文献   

4.
正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茶叶吐纳嫩芽,好生可爱。好茶的人皆禁不住春茶色翠香幽的诱惑,早已有了"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欲望,都想先品上一口当年的明前茶了。自古以来,茶都被喻为圣洁高雅之物。所谓明前茶,顾名思义,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即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亦称"春茶"。人们之所以这样看好明前茶,主要由于明前茶采制比较早,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茶树经过一整个寒  相似文献   

5.
五招识春茶     
《湖南林业》2009,(5):20-20
观色法 春茶颜色鲜、绿意明显;旧茶则色泽发暗、发黑,绿意明显比新茶差。辨味道法 春茶香味浓郁,新鲜自然;旧茶香味偏淡,缺少鲜味。  相似文献   

6.
春茶是我国大多数条区在一年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显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在稳定和提高全年茶叶产量的同时,提高春茶的优质高产,关键在于认真做好春茶生产的田间栽培管理工作。孝感市济川菜场由于认识到茶叶生产上的这一明显特点,注重做好春茶生产的肥培补养、择时修剪、合理采摘等主要田间栽培管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场于1991年建园,1993年开始产茶,现有投产面积280亩(19hm2);生产的“川龙剑茶”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并连年获奖,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尤其是成品着茶的质量最好,产值…  相似文献   

7.
兴宁茶香飘四海王添文粤东宝地──兴宁市,是著名茶乡,种植茶叶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龙北“官田茶”已颇有名气,远销东南亚。解放初期,兴宁便是广东省十四个主要产茶县之一;六七十年代,“梅子茶”、“南蛇岗茶”亦远近闻名。8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单丛、...  相似文献   

8.
茶红蜘蛛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红蜘蛛[Oligonychuscoffeae(Nietner)],又名咖啡小爪螨,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产茶省份,寄主为茶、山茶、咖啡、棉花、柑桔、合欢、毛栗、橡胶树等多种植物,是长江流域茶叶种植区春茶期间的主要虫害之─。1为害特点茶红蜘蛛以成螨、若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茶叶市场销量逐年增加,价格上涨,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已成为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和炒制技术,对国营林场多年的茶培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0.
夏秋季节的高温干旱天气往往给茶叶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幼龄茶树大量苗木枯死,夏秋茶大幅减产减收,还会殃及来年春茶的生产。茶园防旱抗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新研发的荼用"叶壮"叶面肥进行了田间试验,对于春茶、夏茶和秋茶进行了3次田间试验,结果证明施用该叶面肥2~4次后,鲜茶叶的产量较对照增产20%以上,而施用双吉尔-GGR的对照增产小于10%.施用该叶面肥后生产的成品茶在茶叶感官评审方面与对照没有差异.茶叶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该叶面肥后生产的成品茶在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指标上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国土绿化》2023,(2):44-47
<正>2022年8月,国家林草局林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组前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信阳毛尖原产地和核心产区的浉河区,开展对该区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走近浉河,绿涛汹涌而来,这里完全是茶的世界,以茶坊、茶公园、茶文化馆、茶乡民宿等场馆设施为主要载体的茶旅融合体验和茶文化展示令人目不暇接,一村一品、一镇多景、各具特色。在浉河区的一个个茶叶加工经营企业的营业大厅中,琳琅满目的产品样本和各级政府、国内外专业认证机构颁发的奖杯、奖牌和各类证书一一呈现在调研组面前,  相似文献   

13.
正"茶园就是我家的‘聚宝盆’‘摇钱树’。我家有4亩茶园,今年春茶销售形势好,亩均收入三四千元不成问题。"5月21日,正在桐柏山上忙着采茶的脱贫户严明山高兴地对笔者说。严明山是河南省桐柏县吴城镇陈留店村农民,家中7口人,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镇村干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免费发放茶苗、培训种茶技术、解决茶叶销售难题。通过种植茶叶,严明山成功脱贫致富。如  相似文献   

14.
夏茶上连春茶,下接秋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茶季。由于春茶生长消耗了树体内大量养分,加上夏茶又适逢茶树部分腋芽孕育和分化成花芽时期,茶树体内养分消耗增大,亟需得到补充。夏茶期间,茶园温湿度变化大,前期正好是“梅雨”季节,后期却多为高温干旱天气。这种不利的环境气候一方面导致病虫危害猖獗,另一方面促使杂草繁殖生长,与茶树争夺养分、水分,从而影响茶树生长。针对上述特点,在夏季茶园管理上可采取如下技术。1 中耕除草采摘春茶后的茶园,行间土壤经采摘人员踩踏后多板结,不利雨水渗透和气体交换。由于夏季气温高,水量增多,有利于杂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部的茶乡——商南县,是“南树北移”的科研典范。70年代引种茶树成功,茶叶内质好,汤色绿明,爽口耐泡,后味甘甜,无污染,加工技术先进,包装精美,颇受青睐。研制的高档茶——商南泉茗,1988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92年在中西部名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叶资源丰富,全国近20个省份种植茶叶,涉及茶农人口8000多万,茶业振兴与乡村振兴、茶农脱贫致富息息相关。近年来,全国广大茶企积极投入脱贫攻坚阵营,依托产业带动茶乡致富,对茶区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茶乡要美,茶业要强,茶农要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紧紧依托茶产业的发展,而我国茶产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大而不精,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全民饮茶时代的到来、脱贫事业进入攻坚拔寨时期,顺势而为做强做大中国茶产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春茶是制作名特优茶的最好原料 ,占全年产量的4 5%~ 55% ,产值占全年总产值的 6 0 %左右 ,其中春季名优茶又占 90 %左右。因此 ,要想夺取春茶高产、优质、高效 ,就必须抓好春茶增产的以下技术措施。1 早采、嫩采细嫩芽叶是制名优茶的一个主要特征。农谚说 :“早采是个宝 ,迟采是包草”。早采、嫩采的采摘标准 ,需要根据名优茶鲜叶级别而决定 ,名优茶鲜叶要求标准为 1芽 1叶初展 ,当 1芽 1叶初展达 6 %时即采。2 分批、留叶、及时采摘分多次采能保证鲜叶嫩度和质量 ,采摘的同时要根据茶树的长势、树龄等综合因素而决定留叶、采叶程度。幼…  相似文献   

18.
遮光水平对丘陵茶园茶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不同遮光率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遮光率分别为56%、62%、75%的黑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树经黑色遮阳网遮光后产量指标和新梢含水率均高于对照,不同季节56%的遮光处理对茶树百芽质量、芽密度和新梢含水...  相似文献   

19.
百色地区和田东县的林业工作者最近在田东县印茶乡的石山灌丛中发现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金花茶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北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中,但百色极少见。在印茶乡发现的金花茶,经我区植物分类专家钟业聪高级工程师现场鉴定为我国20多种金花茶中的“平果金花茶”CamellapingpuoensisD.Fang。平果金花茶70年代在平果县被造乡发现并以该县命名。80年代又在田东县思林镇的石山区发现。平果金花茶是20多种金花茶中唯一具有香味的品种,对于利用平果金花茶的香味基因改变目前茶花家庭无香味的实践有积极的作用。田东县发现茶…  相似文献   

20.
春茶醉美     
<正>最喜欢春茶的颜色,一滴翠绿香幽醇美,仿佛是春天的颜色。茶山有树,被春天眷顾,春风过处,春芽初发,茶枝初绽。那些跃动在茶枝上的春芽,经春雨,沐春风,在烟雨濛濛中,在绿意涛涛里,用力生发,华丽转身为茶。鸟鸣婉转清亮,春花落于树间,一棵棵茶树,站在风中,感受春阳的暖意,感受春风的抚慰,感受雨露的滋润,站出诗意,站成风景,封存下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