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畜禽业》2016,(5)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上唯一适应高寒牧区的优势牛种,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牦牛饲养方式发生改变,牦牛生产经济效益提高,通过牦牛"复壮"工程全面实施,治理草场退化,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大大改善牦牛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8)
牦牛是以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色物种,常年生活在3 000~6 000 m以上的高寒低氧地区,因其独特的低氧适应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一直是大型高原物种的研究热点。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大量用于科学研究,使牦牛相关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将牦牛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组学工作中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牦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荣华 《畜禽业》2003,(7):57-5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牦牛作为川西北草原主导畜种,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已迫在眉睫。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拥有优良草地面积1120万亩,牦牛占牲畜总量的78%,是著名的“麦洼牦牛”中心产区,牦牛业是该县的基础和支柱产业。1推广杂种优势利用,是草地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的重要手段1.1杂种优势利用切合牧区实际,效果显著自上世纪80年代牲畜折价承包到牧户至今,牦牛在数量上飞速发展,而品种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推广杂种优势利用可从根本上缓解畜草矛盾,增加牧民收入。红原县自1976年开始运用黑白花、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等多…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2)
牦牛是稻城县牧民生产生活资料。然而由于高原的交通不便,当地兽医力量薄弱等原因,牦牛的各种疾病频发,其中牦牛腹泻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也是困扰当地牦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牦牛腹泻的病因众多,其中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为调查稻城县牦牛轮状病毒BRV感染情况,2019年5月在稻城县牦牛主要养殖区域的5个乡镇采集了46份牦牛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46份粪便样本中BRV检出的阳性样本数为16份,BRV的阳性检出率为34.78%。表明稻城县牦牛BRV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麦德牦牛是优良草地型地方品种,因长期原始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麦德牦牛品质逐步退化,生产性能下降。为保护麦德牦牛优良特性,防止麦德牦牛群体生产性能品质退化,现将麦德牦牛品质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如下:1麦德牦牛品质退化的原因在麦德牦牛品种主产区,对麦德牦牛分布情况、畜群结构、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实地调查整理。1.1生态环境的改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麦德牦牛进行各种生理机能调节来适应自然环境,这样就改变了麦德牦牛原有的遗传特性,也改变了牦牛品质特性。这是导致麦德牦牛品质…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1,(8)
牦牛是青海地区养殖业的传统项目,也是很多青海牧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保证青海牦牛养殖的质量与效益尤为重要。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属于牦牛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也被称为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属于鼻气管炎的一种,当牦牛出现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时候,容易出现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等,对牦牛的正常休息与采食影响非常大。所以养殖户需要更加重视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做好防控措施,以防疾病传播。概述了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探究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鳜鱼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张伟 ,张茂友(江苏苏州市水产研究所邮编215100)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各水系中,属鲈形目、鳍科、鳜属鱼类。当前,鳜鱼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发展养殖鳜鱼业也逐渐兴起了高...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养殖技术的合理应用,牦牛养殖是当今生态畜牧业的重中之重,能够促进青海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牦牛业是草原牧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发展牦牛业能够提高牧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主要论述了牧区牦牛养殖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1,(8)
牦牛饲养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是保障牦牛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牦牛饲养过程中会出现疫病,结合疫病的状况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进行防治十分重要。就牦牛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20,(10)
立足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条件,认真分析牦牛养殖业发展困难,并结合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工作职能和研究基础,提出采用牦牛冻精实施牦牛复壮工程建议。同时实施牦牛高效繁殖和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助推牦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牦牛是世界上宝贵的稀有畜种,系高寒牧区特有的优势畜种资源,素有“高原之宝”的美称。但由于牦牛长期生活在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繁殖成活率低,犊牛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等问题,制约着牦牛业的发展。为做好孕产期母牦牛的护管和犊牦牛的培育,提高犊牦牛繁殖成活率,笔者于2001—2004年期间在四川省红原县阿木乡玛莫草场对孕产期母牦牛及犊牦牛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探索。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母牦牛的妊娠期护管1.1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较小,此时又恰于牧草旺季,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饲草料及营养。…  相似文献   

12.
牦牛对高寒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培育程度低。传统的藏黄牛×牦牛、引进种牛自然交配以及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手段都存在诸多问题。三元杂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牦牛种间杂交受胎率、繁殖率、犊牛成活率低的问题,并且杂种优势显著,是牦牛改良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10)
用青海省大通牛场培育的野血牦牛为父本,久治县高原牦牛为母本进行提纯复壮,复壮结果表明:久治高原牦牛导入大通野血牦牛的改良后代其体重、休尺指标、产肉性能、抗病能力均显著高于久治高原牦牛。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目前牧区实际,为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对母牦牛孕产期护管及犊牦牛培育提出几项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1母牦牛的妊娠期1.1母牛在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为此,对妊娠初期的母牛不再另行考虑,一般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1,(10)
据统计,我国的牦牛总数为2 200万头,并且集中分布在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牦牛养殖是西藏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特色产业对开发当地经济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牦牛产业结构的完善,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当前西藏的牦牛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技术和推广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以西藏牦牛产业为例,分析其在改良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荣清  杨平贵 《畜禽业》2006,(10):32-33
对红原县分户经营条件下的牦牛群结构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岁以下、3~12岁、13岁以上牦牛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1.56%、65.76%、2.68%;适龄母牦牛比例达48.61%,5岁以下阉、公牦牛和非生产性牦牛比例分别占28.40%和45.02%。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1,(5)
目的对四川省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研究中药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9年4、5、6、7、9、10月每月定点自道孚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173份,蜱虫199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梨形虫检测,应用体式显微镜对蜱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选择有梨形虫感染、年龄、体型相似的牦牛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10头,分别为空白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1、2、3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0 d,对牦牛进行梨形虫感染率检测、称重并采集牦牛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中药防治效果。结果 173份牦牛样本中检测出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9份,平均阳性率为34.10%;5、6月份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青年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犊牦牛组和成年组(P0.05);小于100 kg、100~200 kg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200 kg以上的牦牛(P0.05);鉴定虫种1个,均为中华泰勒虫;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微小扇头蜱。各药物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药物组1、2牦牛梨形虫阳性率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有所降低;各药物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空白组,药物组1、2牦牛ADG显著高于阳性药物组和空白组(P0.05);用药前35头牦牛中10头牦牛RBC、HGB低于参考值,用药后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1、2、3牦牛RBC、HGB均达到参考值;空白组牦牛RBC未达到参考值,HGB达到参考值。结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月份、年龄段、体重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传播媒介主要为微小扇头蜱;中西药结合防治牦牛梨形虫病效果显著;百部、青蒿均有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效果,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琪 《畜禽业》2024,(3):38-41
牦牛虽然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防控优势,但仍会感染各种疫病。分析了现阶段九寨沟县牦牛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从牛场选址、防疫设施、免疫接种、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牦牛疫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促进牦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1,(10)
目前,牦牛的生产值约占西藏农业产值的55%,牦牛的培育对于总体的生产而言非常重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出现了草地资源锐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牦牛生产的经济收益,牦牛短期育肥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对西藏牦牛短期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青海牦牛养殖逐渐趋于集约化和规模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而在养殖过程中,各种牦牛病症逐渐发生,其中以传染性鼻气管炎较为常见,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对青海一规模化养殖场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