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20个点位采集5种蔬菜(10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食用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0~20 cm)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分别为30.58 mg·kg~(-1)和52.35 mg·kg~(-1),土壤深层(20~50 cm)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9.14 mg·kg~(-1)和0.11 mg·kg~(-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主要聚集在土壤表层。蔬菜中(鲜重)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分别为1649.18 mg·kg~(-1)与0.64 mg·kg~(-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53.94与0.01。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在5种蔬菜中的累积含量不同,且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远大于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累积顺序为大白菜≈菜花韭菜≈芹菜≈甘蓝,亚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累积顺序为韭菜菜花≈甘蓝≈芹菜大白菜,大白菜对硝酸盐有更强的富集能力,而韭菜对亚硝酸盐有更强的富集作用。在所有样品中,有2%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轻度污染,有7%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中度污染,有33%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重度污染,有56%的蔬菜样品受到硝酸盐严重污染。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均未超过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值。  相似文献   

2.
朱雅兰 《湖北植保》2005,(1):26-27,29
通过对黄石市夏季市场供应的主要蔬菜硝酸盐监测,发现蔬菜硝酸盐污染十分严重,并对影响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防治硝酸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进 《植物医生》2004,17(6):38
由于土地施肥量大,冬春季节封闭得严,棚室内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低,如果不合理施用化肥,很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门市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状况及食用卫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门市蔬菜样品进行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检测,对照GB15198~1994和沈明珠等提出的评价标准,分别对蔬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进行食用卫生评价。结果表明,天门市蔬菜亚硝酸盐含量≤0.4 mg.kg~1,符合国家食用卫生标准,对人畜不会造成直接危害;蔬菜硝酸盐含量分布在615.7~3 045.9 mg.kg~1之间,以均值计,按含量大小顺序排列:小白菜>大白菜>莴笋>辣椒>茄子>黄瓜>番茄,其食用卫生评价结果不容乐观,番茄与黄瓜生食不宜,大白菜、小白菜、莴笋熟食也不宜,这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西安市郊区蔬菜批发市场及生产基地中 1 0种蔬菜 80个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初步摸清了西安市蔬菜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检测的80个样品中 ,硝酸盐的超标率为 32 .5 % ,最高超标 3.69倍 ;亚硝酸盐超标率为 1 .2 5 % ,最高超标 6.6倍。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蔬菜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对西安市4个郊区蔬菜中重金属、硝酸盐、化肥和农药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西安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铅超标率较高,而且明显高于陕西省其它5大城市;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也较高,但亚硝酸盐含量低,基本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相应的蔬菜污染,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含氮肥料;此外,增塑剂对蔬菜也有影响。本文针对造成这些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适合西安市蔬菜污染的防治措施,即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和污泥的施用;科学合理施用氮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肥料和低残留农药;建立监测网络体系,对蔬菜市场进行流动监测;发展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大型的销售公司统一调度蔬菜等。  相似文献   

7.
《植物医生》2005,18(6):38-38
1)硝酸铵及其他硝态氮肥一般不宜施用于蔬菜.硝态氨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蔬菜速测(包括产地自检和化验室筛选)主要项目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和硝酸盐残留检测,采用的仪器主要是TU-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农药残留指的是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速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目前采用的是生化测定法(酶抑制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出蔬菜中存在的农药残毒。农产品硝酸盐的检测采用的是化学测定法,能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硝酸盐的残留量。在具体操作中常出现以下问题:1农药残留检测1.1常出现问题一是检测结果出现负值。如果负值范围在0~10%是允许的,说明此样品…  相似文献   

9.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蔬菜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病原微生物等指标中,农药残留问题是最能直接地反映出蔬菜的质量,也是当前部分蔬菜不符合卫生指标规定的重要因素。2001年调查,蔬菜生产过程中杀虫剂占农药成本的56.4%,杀菌剂占28%,除草剂占15.6%,导致了部分蔬菜的农药残留限量超过了“我国无公害蔬菜上的卫生指标规定”。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蔬菜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心菜”,即指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有害病原微生物不超标的商品蔬菜.“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但要保证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国际上规定的农药残留极限,使蔬菜产品真正成为安全、营养、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令第122号发布《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无公害蔬菜是指未受到农药、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残留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蔬菜。生产、经营蔬菜应做到安全、卫生,符合无公害蔬菜的要求。《办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对蔬菜实行监测,并可在蔬菜市场设置无公害蔬菜检测点。也可委托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蔬菜实施监测。经检测不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蔬菜,禁止贩运和销售。…  相似文献   

12.
1.食用核桃时要注意什么? (1)服用硫酸亚铁等铁剂时不宜食用核桃。(2)在服各种酶制剂时不宜食用核桃。(3)服用碳酸氢钠时不宜食用核桃。2.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目前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和生物污染等。  相似文献   

13.
黄云 《植物医生》2001,14(4):5-6
环境中各种污染因素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辐射污染、噪音污染和食物污染等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常见因食用有毒蔬菜而发生中毒事故的报道。蔬菜污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 ,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和各种有害生物(如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我国绿色蔬菜(即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已提出了近20年 ,许多研究领域和生产推广工作都取得令人嘱目的成绩。但在很多地方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只限于少量的温室无土栽培 ,而普通人在农贸市场上购买的蔬菜(如豇豆…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7月1日起,涕灭威、氧化乐果、砒霜等41种农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日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出台了《蔬菜安全卫生要求》强制性标准。该标准从200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对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大肠杆菌4项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蔬菜农药残留是蔬菜安全最重要的指标。标准规定了20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其中,马拉硫磷不得检出,六六六每千克蔬菜不得超过0.2mg,滴滴涕不得超过0.1mg等。品。如,芹菜、茴香、莴笋等每千克不得超过2000mg等。标准规定,大肠菌群直接食用的蔬菜最高不得超过30mg,烹调食用的不得超…  相似文献   

15.
荆农 《湖北植保》2003,(3):28-28
正确掌握和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施肥原则 ,才能确保蔬菜中硝酸盐 (转化为亚硝酸盐后致癌性很强 )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标 ,而使其成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施肥原则是 3主 3辅 :(1)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化肥为辅 ;(2 )以施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3)使用化肥时以复合肥为主 ,单元素肥 (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为辅。全面有效地实施上述施肥原则 ,还要掌握下列要点 :1 有机肥必须是充分发酵腐熟的 ,尤其不能用未腐熟的粪尿泼浇蔬菜。其具体的质量标准要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且要结合深翻耕 ,作基肥施用。其需要…  相似文献   

16.
《湖北植保》2003,(3):28-28
一忌叶菜类蔬菜施硝铵。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蕹菜、芹菜、甘蓝等 ,生长期间易吸收硝态氮肥 ,如施用硝铵 ,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 ,食用后易累积中毒。二忌施尿素后浇水。尿素中所含氮成分为酰铵 ,酰铵态氮素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 ,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为蔬菜根系吸收利用。如施尿素后马上浇水或遇到雨淋 ,酰铵态的氮素就会流失。所以尿素无论作蔬菜基肥或追肥 ,都应施后经过 5~ 6d ,使其全部转化后再浇水 ,以免造成损失。三忌反复施用硫铵。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 ,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铵 ,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 …  相似文献   

17.
棉花植株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推荐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滴灌条件下,利用反射仪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硝酸盐含量,对棉花植株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推荐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初铃期的倒4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各生育期植株硝酸盐含量与产量之间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由此确定了棉花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初铃期的硝酸盐临界值,分别为5710,9450,6885,7729mg/L。用一元二次模型模拟氮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在滴灌条件下,最佳皮棉产量为2728.8kg/hm^2,对应的最佳施氮量为229.5kg/hm^2。根据棉花各生育期植株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生育期氮肥推荐模型,并根据模型计算出了棉花各生育阶段不同硝酸盐测试值对应的氮肥追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由施氮过量或肥料比例失调所引起的硝酸盐污染,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风险,因此,研究肥料的合理施用量和配比对土壤及作物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N、K两因素四水平完全方案,测定不同处理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含量和耕层土壤硝酸盐含量;通过方差分析及回归模型分析,寻求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和耕层土壤硝酸盐对N、K的响应规律,以及N、K交互作用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获得土壤最低硝酸盐含量,施氮量应为151.65 kg/hm2,施钾量为194.025 kg/hm2;为了吸收较多的土壤硝酸盐,施氮量应为224.025 kg/hm2,施钾量为266.9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包气带是连接大气层和含水层的关键地带,研究土壤中硝酸盐的迁移累积规律对防止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至关重要.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敦煌盆地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土壤剖面中的Cl-和NO3-浓度,探究硝酸盐的迁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l-和NO3-主要集中在0~40cm近地表层土壤中,其硝酸盐的累积量占总累积量的80%以上,NO3-在1m的土壤剖面中呈S型迁移规律,适宜的含水率、疏松的土质和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均有利于NO3-的垂向迁移;NO3-和Cl-在沙漠中呈活塞式迁移规律,二者显著正相关并与含水率负相关,短暂的降雨和强烈的蒸发使硝酸盐在地表大量富集,深层土壤的含量高表明了硝酸盐的淋吸效应,较高的NO3-/Cl-说明硝酸盐在干旱时富集度高.  相似文献   

20.
以郑单958和鲁单981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分根试验,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以均匀低浓度硝酸盐处理主根和种子根(LPR-LSR)、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主根(HPR-LSR)和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种子根(LPR-HSR),测定分析根系形态、生物量以及氮含量。结果表明:与氮低效鲁单981相比,氮高效郑单958具有较高的主根根长、根表面积、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水分胁迫条件下,郑单958和鲁单981的主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总体上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玉米主根和种子根对局部高浓度硝酸盐的反应存在差异。与均匀低浓度硝酸盐处理相比,局部高浓度硝酸盐处理促进正常水分条件下主根和种子根根系的生长,尤其是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主根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6.8%~27.3%和1.9%~21.9%,除HPR-LSR处理条件下的郑单958外,种子根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30.4%~92.7%和10.5%~135.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主根根长和表面积增加幅度范围为24.6%~152.9%和62.1%~229.9%,然而种子根根长降低了10.0%~29.9%,表明水分胁迫会影响种子根对高浓度硝酸盐的响应。除水分胁迫条件下LPR-HSR处理外,局部高浓度处理可同时增加两侧根系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无论是正常供水还是水分胁迫,与LPR-LSR处理相比,局部高浓度硝酸盐供应均能够增加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氮累积量,在LPR-HSR处理条件下,增加幅度范围分别在35.0% ~107.9%和162.9%~291.1%,在HPR-LSR处理条件下分别为56.7%~109.4%和204.1%~377.0%,HPR-LSR处理条件下增加幅度较大,表明在氮素非均匀分布环境中,当主根处于高浓度硝酸盐区域时将会更显著促进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