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橡胶树种质资源是橡胶科技创新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种研究和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库,建立了苗圃保存和大田鉴定评价相结合的橡胶树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确保了资源安全保存,推动了资源鉴定评价;近20年种质圃共收集优异资源256份,在支撑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橡胶树选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选育种研究历史较短,至今仅约70年,然而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当前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已使单位面积产量比原来未经选择实生树提高4-5倍;早期预测、花药组织培养等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新种质的研究利用、抗性选育种和倍性育种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功。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近缘杂交育种,造成了遗传基础日趋狭窄,使目前的选育工程出现了停滞局面,新品种增产幅度不大,同时还存在选育种周期长,瓣品种更新换代慢  相似文献   

3.
从50 年代至今,云南收集、保存了省内外花生种质资源266 份,通过鉴定、筛选出了一批优异资源供研究利用,建立了云南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为云南省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从科特迪瓦和CIRAD-CP引进的198个巴西橡胶新种质和10个IRCA橡胶树新品种在云南植胶区的农业气象条件下进行适应性鉴定。这些新种质和新品种生长表现良好。经试割,新种质几乎无胶可收,新品种试割6个,有4个产量超过RRIM600,抗寒能力普遍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2003~2004年连续采集1981'IRRDB种质59号雄花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2010年对人工授粉的137个子代进行生长、产量试割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子代总体生长较快,大于对照RRIM600平均生长量的个体占71.53%;试割干胶产量表现较差,只有2株高于对照平均,仅占1.66%。速生性状能够较好的遗传,且存在高产子代的可能。因此,野生种质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我国梨种质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多倍体种质、矮化种质、自交亲和种质、红色种质和观赏类种质等。这些是梨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和环境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研究,希望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3份橡胶树野生种质杂交子代早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巴西橡胶树野生速生种质在橡胶树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2003~2005年连续采用优选的3份1981’IRRDB野生种质XJA05583、XJA05664和XJA05164作为父本与我国自主选育高产无性系热研88-13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于2006年进行橡胶树有性系比试验。2010年对参试3个组合的287个子代进行茎围增粗、试割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子代年平均茎围增粗均较快,其中2个杂交组合子代与对照RRIM600有极显著性差异;试割干胶产量总体表现较差,其中组合热研88-13×XJA05664和热研88-13×XJA05583分别有18株和2株高于对照平均,分别占各自组合的15.65%和1.66%,最终从参试材料中初选12株优良个体进入下一阶段试验。野生种质的速生性状能够较好地遗传给后代,且存在培育高产子代的潜力,其高效利用可考虑胶木兼优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杨阳 《茶叶通讯》2011,38(3):7-10,18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湖南省位于我国茶树迁移、演化的过渡带,保存着许多进化程度不同的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供湖南省茶树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缺乏系统全面的描述规范,共享工作进展缓慢,共享效率较低.本研究中,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6060份橡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橡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及共享试点建设的研究,提出了橡胶树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技术方法和分级标准,建立了橡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构,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橡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橡胶树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橡胶炭疽病是橡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已成为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我国对橡胶树炭疽病病原物鉴定结果一直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直到2008年在云南首次发现危害我国橡胶树的炭疽菌有尖孢炭疽(Colletotrichum acutatum)。针对我国对于尖孢炭疽病研究甚少的现状,研究组对从广东、云南、海南分离得到的橡胶树尖孢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用菌丝体接种鉴定方法对国内橡胶树主要种质和品系进行抗尖孢炭疽病评价。结果发现,在供试的91个种质中,有抗病种质6个(占总数的6.6 %)、轻感病种质57个(占总数的62.6 %)、易感病种质28个(占总数的29.8 %);在18个国内主推品种的抗病性评价中发现抗病品种4个(占总数的22 %)、轻感病品种11个(占总数的63 %)、易感病品种1个(占总数的5.6 %)。S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或品种对尖孢炭疽病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α=0.05水平上,抗病种质或品种与轻感病种质或品种及易感病种质或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5285余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其天然宝库,不仅性状间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更重要的是地州间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云南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大致可划分为多样性中心区、多样性扩散区和多样性贫乏区。(2)云南是中国稻种优异种质的富集中心, 云南地方稻种是开展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的最佳材料。(3)以云南地方稻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工作,不仅可以构建理想的核心种质库,而且可以明确核心种质的系统发生规律和建立优异核心种质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13.
4个引种试种胶木兼优品系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从国外引种的4个胶木兼优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历年的风、寒等自然灾害调查资料,对无性系的生长、产量、抗性及死皮率等性状展开了系统的鉴定,结果表明:热试10和热试8等两个无性系生长快,产量高,抗性较好,具有高产生理基础等特性,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是极具潜力的无性系,值得进一步跟踪观测.热试2和热试5由于抗寒和产量问题仅可作特异性研究材料或淘汰.  相似文献   

14.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进、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收集咖啡种质资源5个种377份,保存325份,建立3.34 hm2资源圃并被农业部授牌;对圃内保存的种质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旱、抗寒及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对资源进行共性、个性描述及共享利用;筛选优异咖啡种质18份,创制优异咖啡新种质13份,获得杂交组合后代49份,审定和认定咖啡新品种各1个,注册登记新品种5个,建立配套的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0 000 hm2,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 ℃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 ℃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34年以来,我国共引进国外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系)1 315份,90余个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100余万粒,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共13个种的无性系110份,这些种质资源中许多已被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或育种。其中,通过多年多点鉴定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32个,从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经系统选育推广的品种10余个,直接用于马铃薯有性杂交的国外资源占亲本总数的90%以上,诸多国外品种已成为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的骨干亲本。因此,加强国外马铃薯资源的引进、评价和利用,对于丰富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意义重大,也是应对生物资源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战略决策。本文在总结我国马铃薯国外引种成就基础上,根据马铃薯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今后强化引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DTOPSIS法对云瑞05系列7个甘蔗品系材料两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除云瑞05-196外,其余6个参试材料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粤糖93-159;进入云南省区试的云瑞05-596、云瑞05-704综合性状表现分别住居第一、二位,为最优品系;参试材料的综合表现随其野生种质血缘世代数升高而逐渐变差;综合评价及亲系分析,支持了"野生种质血缘2~4代可重点作为商业杂交亲本利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4年生结果始期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无性系为材料,比较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修剪(T3)以及不修剪(CK)处理下无患子新梢萌发、生长与开花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修剪强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无患子无性系的新梢数量、新梢枝长和新梢基径。主成分分析显示,新梢数量(-0.3426)和新梢基径(0.7035)是影响无患子果实产量的主要因素,新梢数量和新梢基径影响了新梢的营养分布。经不同强度修剪后,无患子的新梢总数、开花枝数、开花枝率、结果枝数、结果枝率和果实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1、T2和T3的无患子无性系平均单株果实产量分别高出CK的4.99倍、7.28倍和1.54倍。可见,修剪可以有效调节无患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并控制新梢营养的分布,对无患子幼林采用中度修剪,可提高无患子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抗白粉病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橡胶树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叶片表皮细胞结构及其对病原菌侵染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组织抗病性的品系的叶片角质层较厚、生长快,叶片老化快,原生质体积小,较易发生黄斑性坏死反应,具有明显的限制病菌侵染、产孢、扩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n potato worldwide and new lineages of the pathogen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 U.S.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urposes. The Solanaceae Coordinated Agricultural Project (SolCAP) focuses on linking allelic variation in genes to valuable traits in elite cultivated potato germplasm. This research assessed the SolCAP diversity panel (206 clones in Washington and 213 clones in Wisconsin) for tuber resistance to the US-24 clonal lineage of P. infestans after potatoes were harvested from fields in Washington and Wisconsin in 2011.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is germplasm has been evaluated for tuber resistance to P. infestans using a non-intrusive zoospore inoculation technique. Clones with a percent incidence of 30% or less were considered resistant and only eight clones (Palisade Russet, AWN86514–2, MSL268-D, MSM171-A, MSM182–1, MSN230-1RY, Patagonia and Yukon Gem) were characterized as resistant at both locations. These clones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high to moderate partial foliar resistance to isolates of P.infestans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germplasm with both foliar and tuber resistance. Nine clones (AWN86514–2, F66041, MN 18747, MSM 182–1, MSN230-1RY, Modoc, Ama-Rosa, Patagonia and Purple Majesty), were characterized as slow-rotting at both locations with a mean percent internal rot of 75% or less after 33 days of storage. Two clones, MN 18747 and Modoc, are considered to have the highest risk of being a carrier for P. infestans of all the clones evaluated in the SolCAP collection. Not a single clone demonstrated complete tuber resistance to the US-24 strain at both lo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