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冯祖卿 《作物研究》2013,(6):630-633
研究了德根贝微生物肥不同施用方式对香料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德根贝蘸根移栽和移栽后浇灌能有效缩短香料烟云香巴斯玛1号的全生育期,使现蕾、开花、顶叶成熟时间提前。德根贝蘸根移栽能增加云香巴斯玛1号的叶片数和株高,减少叶长在15 cm以下的叶数,增加叶长在16 cm以上的叶数,烟叶产量提高了186 kg/hm2,产值增加5410.4元/hm2,增加调制后上中等烟比例,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提高多酚和石油醚提取物等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在凤凰县千工坪烟区,以K 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移栽期对烤烟病害程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移栽烤烟,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赤星病与病毒病危害,减少上部烟叶的病斑,增加烟株株高、有效留叶数、烟叶长度与宽度,提高烟叶产量。与4月22日移栽相比,5月11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89 kg/hm2,9 702元/hm2,1.4元/kg和16.7%。在湘西凤凰县或气象条件类似的植烟区,适当推迟烤烟移栽,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比例,上部烟叶开片情况显著改善,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并显著增加了产值与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3.
烤烟新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湖南新引的烤烟品种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产值间的分析以及品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对各烤烟品种产量和产值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上中等烟比例和上部烟叶的开片度,各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上中等烟比例〉上部叶开片度〉株高〉节距〉茎围〉中部叶面积〉叶片数;对产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上中等烟比例〉上部叶开片度〉株高〉节距〉中部叶面积〉茎围〉叶片数。新引烤烟品种与对照品种的关联程度最大的是贵烟4号,关联度达到了0.8257;各个品种与对照关联的排列顺序为:贵烟4号〉云烟97〉中烟201〉粤烟97〉HY-9-7〉南江3号〉KRK 26〉K 326。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了喷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上部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生物菌剂"优烟1号"能促进烤烟根系和上部烟叶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上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上部烟叶光合作用,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绍兴烟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香料烟产值及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有机氮和无机氮比例下,有利于香料烟的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的提高,上部叶(A1)烟碱、总氮含量的减少,同时有利于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钾、氯、矿质元素的增加。对浙江绍兴烟区而言,有机氮和无机氮比例为50∶50时,香料烟产量、产值最高,上部烟叶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张开辉  张黎明 《作物研究》2011,25(5):459-460,464
2010年在湖南龙山县研究了高海拔地区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在5月10左右移栽,烟株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较高,而发病率较低。推迟或提前移栽,烟叶的发病率上升,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均下降。  相似文献   

7.
追肥结束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齐元  何宽信  张德远 《作物研究》2003,17(2):88-89,91
以K326为材料,在南昌进行了3个追肥结束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追肥结束期早(栽后25d)有利于提高烟株的株高、总叶数、有效叶数、单株叶面积及上部10叶的叶面积和产量;追肥结束期中(栽后35d)有利于提高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追肥结束期晚(栽后45d)有利于提高平均单叶重及上中等烟比例。认为烤烟追肥结束期以栽后25~35d为宜。  相似文献   

8.
于2012在湖南隆回对HY-1-X、0508、CZ-43、HZ07-5-1、03-15-5、03-4-3、MS101*GK8、K326(对照)等烤烟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烤烟品种(系)中,以CZ-4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较对照品种K326高。CZ-43适合在邵阳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湘南浓香型烟区,以K326为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水平下烟株的长势和产质量.结果表明,低施氮量时,密度不同对烟株生长和产质量影响较小,施氮量增加时密度影响开始显现,尤其施纯氮180kg/hm^2时表现明显;施纯氮135kg/hm^2 时烟株落黄情况好,但产值并不高,上等烟比例也较低;施纯氮157.5kg/hm^2,行株距1.2m×0.4m和1.1m×0.5m时产量和产值较高,其中行株距1.1m×0.5m时上等烟比例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清镇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品种、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江3号、贵烟2号经济效果指数较高,分别较K326高3.23、2.61;2)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均价、上等烟率、产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施氮量为105 kg/hm~2时烤烟经济效果指数最高,分别较施氮量75、135 kg/hm~2的处理高7.88、10.58;3)南江3号×施氮量135 kg/hm~2、K326×施氮量105 kg/hm~2、贵烟2号×施氮量105 kg/hm~2组合的经济效果指数较高,K326×施氮量135 kg/hm~2组合较低;4)对产量贡献率最大的是施氮量,其次是品种,品种与施氮量互作最低;而对产值、均价、上等烟率贡献率最大是品种与施氮量互作,其次是施氮量,品种最低。清镇烟区烤烟品种南江3号以施氮量135 kg/hm~2为宜,贵烟2号、K326以施氮量10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异交结实能力,在小区制种条件下考察了4个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小花数和异交结实粒数,并分析了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开颖率为18.10%~86.28%、柱头外露率为28.68%~67.33%,其中BS366为高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BS206为中开颖率高柱头外露率类型,BS212为低开颖率中柱头外露率类型,BS1453为低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供试不育系柱头外露小花和开颖小花的异交结实率分别为 59.39%~65.62%和26.16%~55.54%,二者平均异交结实率相差23.46个百分点,表明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能力高于开颖小花,且不育系间的差异较小。供试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在23.58%~53.16%之间,各不育系间差异显著;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50.55%,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68.47%。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372,开颖率与柱头外露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7)。因此,高开颖率或高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均可获得较高的异交结实率,但柱头外露率较高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也较为稳定。在育种实践中,应首先注重选择不育系的开颖率,其次加强柱头外露性状选择,以便有效而稳定地提高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肖国樱 《作物研究》2012,26(5):527-528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日趋强烈,迫切要求杂交水稻制种过程的机械化.在制种过程中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遇到低温、某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遇到异常高温均会产生自交结实,导致杂种F1代中不育系混杂,从而降低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大田产量.培育对一种除草剂具有抗性、同时对另外一种除草剂敏感的水稻不育系,即抗/感除草剂水稻不育系,可以一次性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和不育系混杂两个问题.苯达松是一种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但苯达松敏感隐性突变体对苯达松敏感.草铵膦、草甘膦、咪唑乙烟酸等能杀死水稻,但对具有抗性基因的水稻安全.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926BS与抗草铵膦的水稻杂交,选育出了抗草铵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09F316BS、09F317BS、09F319BS和09F320BS.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B185BS.由于这些不育系具有抗除草剂的特点,而恢复系不具备,制种时不育系与恢复系可以混播,待授粉完成后喷施除草剂杀死恢复系,成熟后机械化收割不育系上所结杂交种子,而不需要提前人工割刈恢复系;而且恢复系在不育系中均匀分布也可以提高异交率.如果在制种过程中遇到异常低气温,造成不育系少量自交结实而混杂在杂种F1代中,可以通过在杂种F1代秧田喷施苯达松杀死混杂的苯达松敏感不育系,杂交种由于野生基因的显性作用而不受伤害,从而可以保证大田F1代的纯度;此外,秧苗期喷施除草剂可以代替田间种植鉴定杂交种纯度,减少了种植鉴定中的土地占用和人工费用.本设想也可以运用到其它作物,通过培育一种抗/感除草剂的不育系来一次性解决机械化制种和清除不育系混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挖掘野生二粒小麦的优异基因资源,对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引进的一套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s,渐渗系)进行了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考查了构成粒重的三个重要因子即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结果表明,8个渐渗系(3AS、7AL、5AS、1BS、7AS、3BL、2AL、1BL)的籽粒显著宽于亲本,推断在这些染色体臂上至少有一个正效QTL控制野生二粒小麦的粒宽;同样可以推断,12个控制野生二粒小麦粒长的正效QTLs分别定位在2AS、7AL、1BL、4BS、3AS、7BS、4BL、7AS、5BS、2BS、3AL、6AS上;5个控制野生二粒小麦千粒重的正效QTLs分别定位在7AS、4BS、7AL、1BS、6AS上。各粒重构成因子关联性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主要受遗传因素调控,粒长和粒宽都与千粒重显示出较高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从‘云香’水仙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出1条NAC基因序列,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其c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NAC基因包含82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3个氨基酸,分子量30 903.9 u,命名为Nt NAC3153(Gen Bank登录号:KU375569)。理化性质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显示,Nt NAC3153蛋白是一个无跨膜区域的亲水性蛋白,在N端具有一段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t NAC3153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小果野芭蕉Ma NAC、二穗短柄草Bd NAC和小米Si NAC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Nt NAC3153基因能够被ABA、盐胁迫和高温诱导表达。研究表明:Nt NAC3153可能参与‘云香’水仙的抗逆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 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回交 6代以上 ,产生的 5套近等基因系 ,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间长、旗叶长和生物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 ,回交父本的遗传背景对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所有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极显著降低回交父本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生物产量。西农 0 2和矮苏 3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穗长没有影响 ;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小穗数没有影响 ,对旗叶长影响比较小 ;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所有主要农艺性状有极显著降低作用。携带 Rht10突变基因的西农 0 2和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西农 0 2矮源不同于矮变 1号矮源。此外 ,本文对如何降低显性矮源的负效应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个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外引的20个美国玉米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连续两年接种鉴定表明,多数群体表现抗病,其中群体BSLCSC7表现为高抗,BS10CFRC10、BS12CH1C8和BS26等6个群体表现为抗病,BSCAD-1、BSCAD-2和BSCAD-3等7个群体表现为中抗,其余6个群体表现感病或高感。农艺性状鉴定表明,大部分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群体BSCAD-3和BS12CH1C8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等性状表现较好,在育种中可优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雄性不育小麦小花颖壳开闭人工调控的有效途径,将离体穗或连体穗用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或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穗,研究了MeJA与SA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Triticum aestivum L.)颖花开闭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0.5、1.0、2.0、4.0 mmol/L MeJA均可显著诱导BS366离体穗开颖,并且诱导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1.0、2.0、4.0 mmol/L MeJA诱导的开颖率无显著差异,三者在处理后12 h内可诱导大部分的小花开颖,并且对低结实率的诱导效应更明显.适播(自交结实率为0%)的BS366对MeJA响应速度起初略快于晚播(自交结实率为7%),之后适播的BS366开颖率的增长呈先慢后快的变化,晚播的BS366则呈先快后慢的变化.4.0 mmol/L MeJA亦可显著诱导田间连体穗开颖,MeJA处理后第1 d和第5 d人工授粉的结实率达80.4%和91.3%,表明MeJA处理对雌蕊无副作用.5.0和10.0 mmol/L的SA对MeJA诱导离体麦穗开颖的效应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2.0 mmol/L的SA没有抑制效应;各浓度的SA均能显著促进经MeJA诱导开颖的小花闭颖,5.0和10.0 mmol/L SA的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安农S-1配制的117个杂交早稻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阐述了两系杂交稻在产量、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的优势表现;论述了杂种与父本、杂种产量与产量性状及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选育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