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SR方法标记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寻找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利用SSR方法对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首先用166对引物在谷子光敏不育系GM与恢复系恢东1号两亲本间进行了筛选,其中有61对引物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经F2群体153株单株验证后,仅有一对引物b159和目标基因连锁;通过Kosambi函数计算,其连锁距离为13.5 cM,位于第6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谷子不育系选育是谷子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性状对杂交种的影响很大。详细阐述了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 51A 的选育方法与选育过程,其配合力高,抗病性好,用其组配并鉴选的强优势杂交种长杂谷 333 表现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提出了高 51A 的改良方向,为谷子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国阳  陈庆富 《种子》2008,27(3):44-47
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从细胞质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方面阐述不同模式杂交小麦的利弊,以及杂交小麦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等问题,并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国内棉花雄性不育性研究现状、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有军  付亮  王彩霞  张爱芹 《种子》2005,24(1):44-49
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作了介绍,分别介绍了单隐性核不育和重叠隐性核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及利用现状,并提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是解决棉花杂种优势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开发优质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具有推进作用,在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中具有现实意义。本综述总结了大豆的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首先介绍了大豆雄性不育的类型;第二,以雄性不育研究的典型代表植物水稻和拟南芥为对象对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控制基因按照雄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概述了大豆雄性不育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不育基因的遗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概述了大豆的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1974年发现木豆雄性不育株以来,国际上不断对木豆核雄性不育(GMS)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GMS)基因及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和挖掘,最终实现了木豆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30多年来,国际上木豆杂种优势机理、表现及授粉方式等基础研究,GMS、CGMS不育系及其配套制种体系研究,杂种优势强度研究,以及木豆杂交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木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我们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杂交后代中,得到1份雄性不育材料,经7个遗传世代的研究发现,其不育株测交和回交,后代育性始终按1∶1分离,自交后代育性分离为3(不育)∶1(可育);其可育株育性不分离。它的不育性是受核内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这是在谷子中的首次发现。它在理论研究、杂种优势利用和谷子育种中都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马小定  邢朝柱 《棉花学报》2006,18(5):309-314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类型、不育机理和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状况,着重讨论了棉花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物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质雄性不育,即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细胞质与细胞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是作物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自本世纪初,随着多种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展,人们对于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综述水稻和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