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薯 19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苏薯 5号为母本、苏薯 4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的鉴定选育而成,为高产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原系号为宁 D19- 2.该品种于 2003年和 2004年先后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及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获国家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加快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对2001—2020年育成的22个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和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个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鲜薯产量32689.0 kg/hm2,平均干物率28.1%。其中12个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胡萝卜素含量4.77 mg/100g鲜薯,10个宁紫薯系列紫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花青素含量24.49 mg/100g鲜薯。系谱分析表明: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美国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南瑞苕’血统,宁紫薯系列紫心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日本品种,同时种质创新和桥梁亲本的应用也对紫心甘薯品种选育起到重要作用。外引资源和创新种质都是食用甘薯育种不可或缺的亲本来源,定向配组杂交是选育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薯新品种冀薯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薯 6-8是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1年 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1 选育依据河北省大面积种植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品种主要是我所选育的冀薯 4号和 50年代初育成的北京 553。冀薯 4号因其淀粉含量高 ,主要以鲜食为主 ,而且其高水肥性限制了它的种植范围 ;北京 553长期种植受甘薯病毒侵染 ,产量、品质下降。为满足市场需求 ,预期选育出高产、商品性好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选育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其亲本应是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孟凡奇  刘志坚  张勇跃 《种子》2017,(11):106-108
漯薯11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品种苏薯9号为母本,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漯10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15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在河南、陕西、山东中西部等地区表现突出,具有高产、高淀粉、口感好、薯干品质高等特点,抗根腐病、蔓割病,是一个食用、加工兼优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极具推广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引进适合漯河地区种植的食用甘薯品种,以当地普遍种植的食用甘薯普薯32为对照,对川薯228、烟薯25、岩薯5号、苏薯16、郑红28、龙薯601、广薯79共7个新品种进行了引进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产、干率、淀粉率存在差异。川薯228、烟薯25、岩薯5号、苏薯16 4个品种鲜产、干产和淀粉产量较高,大中薯率高,食味佳,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广薯79和龙薯601丰产性不强,口味不佳,不建议在本地推广;郑红28丰产性较强,大中薯率较高,但干率和淀粉率较低,口味一般,建议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淀粉加工区,选用脱毒徐薯18、予薯7号等优良脱毒品种,比一般品种增产50%以上,淀粉率提高2%;城郊食用区选用脱毒京薯553、苏薯8号、冀薯4号等,比未脱毒品种增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7.
苏薯9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2年从苏薯2号×济薯10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原系号宁R97-5,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国家“九五”攻关后补助优良甘薯品种。该品种高产、多抗、耐  相似文献   

8.
泉薯10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泉薯26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3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适宜作为鲜薯食用、闽南薯干、连城红心薯脯和胡萝卜素加工品种在我国南方薯区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的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缺乏这一突出问题,于2004年组配杂交,经过11年的精心选育,至2015年选育出鲜薯食用及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定薯4号。该品种薯形扁圆,淡黄皮黄肉,薯形评价好,商品薯率高,食味佳。通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提高该品种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甘薯加工食品日渐增长的需求,培育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的优质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湘薯15为母本,在其集团杂交后代中经过实生苗选育圃、复选圃、品比复选圃、省区域试验等系统选育法,围绕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生态条件和优质、高产、抗逆等育种目标开展品种选育。经2017-2018年四川省甘薯区域试验鉴定,川薯228鲜薯平均产量为32463.6kg/hm2,比南薯88(对照)增产24.30%,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川薯228于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该品种高产稳产、食用品质优、中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适宜在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苏薯4号试种初报卢华金(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5006)苏薯4号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1992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所于1989年引进试种,1989~1990年鲜薯平均产量40725kg/hm2,比对照徐薯18……  相似文献   

12.
苏渝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从徐薯18×苏薯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苏渝76顶叶绿色、叶脉紫、叶片心脏形,叶色和茎色绿,长蔓型,茎粗0.52cm左右,单株分枝5~8个,薯形下膨肪锤形,薯皮黄色,薯肉桔红色,干物率24%~28%,单株结薯数3个左右。抗根腐病,耐干旱性强。该品种栽插后发根还苗快,结薯早,结薯集中整齐,商品薯率高,熟食品质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素含量为2.5mg/100g,维生素C含量为19.0mg/100g,总糖含量为5.8%…  相似文献   

13.
1甘薯专用型品种简介1.1食用型品种要求品种营养品质高,薯块光滑整齐、美观,商品性好,耐储藏,薯皮色黄或红,薯肉色为黄、红或紫色。鲜薯含胡萝卜素5mg/100g以上,维生素C10mg/100g以上,可溶性糖8%以上,淀粉15%或干物率25%以上,粗纤维少,膳食纤维多。食味佳,满足城镇居民追求营养、风味、保健的要求。这类品种当前有苏薯8号、徐43-14、漯17-7、烟薯27号等。1.2食品加工型品种利用鲜薯或淀粉、全粉(脱色薯面)可加工果脯、罐头、油炸速冻薯片、薯枣、红心薯干、粉皮、粉丝、凉粉、香甜薯泥和各种糕点,其产品多达400多种。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对…  相似文献   

14.
以甘薯优异种质‘浙薯13’为亲本,先后衍生出优良新品种27个。本研究对‘浙薯13’及其衍生品种的系谱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薯13’拥有国内高淀粉核心亲本‘宁薯1号’、地方种质资源‘瑞安红皮红心’和美国引进的高胡萝卜素亲本‘Gem’、优质品种‘南瑞苕’的遗传背景。以‘浙薯13’作母本或父本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20个和7个,均由品种间杂交育成。‘浙薯13’衍生品种的高干物率(干物率30%)和高淀粉率(淀粉率20%)比例均超过60%,其中淀粉型、食用型品种和紫薯品种分别占37.0%、22.2%和29.6%。‘浙薯13’衍生品种抗黑斑病、茎线虫病或蔓割病的比例均超过80%,其中抗蔓割病比例达到100%。‘浙薯13’是一个甘薯抗病与品质育种的优良亲本,尤其是在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的抗病育种以及食用紫薯品种选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长江流域薯区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浙薯13’衍生的多个品种在生产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显著地增产增效的作用。因此,注重‘浙薯13’的育种利用以及衍生品种的应用,为今后甘薯新品种遗传改良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皖薯8号(阜薯88-73)系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88年用地方品种李村黄与阜薯010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栽培的食用型品种.于200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薯8号已被列为安徽省政府下达的"四个一千万亩"农产品优质化工程项目,并作为重点推广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04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正>黄香蕉为食用型甘薯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选育,以Ruddy为母本,遗字138、徐薯18及美国的Hatteras等15个品种为父本,2009年进行集团杂交,获得其杂交后代,自2010年起对其杂种后代连续5年进行田间筛选、多点鉴定选育而成。2016年,黄香蕉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在北京大兴、密云等地种植表现出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北京等北方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以高干率型较抗黑斑病甘薯品种济南红为母本,以高产、抗黑斑病材料宁薯一号为父本,1980年杂交选育而成。1990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河南省命名的第一个食用型甘薯品种,获省科技三等奖。形态特征特性顶叶、叶均为绿...  相似文献   

18.
陈越  朱俊光 《作物杂志》2002,18(3):42-42
秦薯4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育种教研室选育的高效、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结薯集中、适应性强、耐贮藏、抗病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合间套,是很有推广潜力的甘薯新品种。秦薯4号在北方地区有良好的自然开花结实特性,而且表现开花不减产,是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199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黄、淮春夏薯区大面积推广种植。2001年“秦薯4号的选育”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品种来源 秦薯4号是1987年由本校自选优系6617放任授粉组合的夏薯实生苗群体中优选的第72株 (系 )选育而成。从1987年起进行实生苗优系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清镇市推广种植的甘薯优良品种,对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引进的15个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品种特征特性、商品薯率、单产、干物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薯50、渝薯27、苏薯16产量较高,黔薯1号、黔薯13-3-2和渝薯50的商品率最高,薯块干物率适中的是渝薯50、广薯87,口感较好的是广薯87、宁2-2、渝薯50。综合评价来看,推荐选用渝薯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