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几年大豆田杂草对大豆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在大豆生长期间,杂草与大豆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经试验证明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乙羧氟草醚乳油、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乙羧氟·精喹禾乳油对春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大豆田各种杂草的防除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闫璐  聂勇  辛延兴  齐君 《杂粮作物》2006,26(4):308-310
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夏播大豆田杂草有8科20种,优势种群为马唐和醴肠。田间有二个出草高峰,一峰在大豆播种后的5~15 d,二峰在播种后的40~45 d。茎叶处理方法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混生的大豆田杂草,以5%盖草双单1 500 ml/hm2为最好,总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6%以上。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以8.8%精喹禾灵600 m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在83%以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24%克阔乐450 m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洪进  张夕林 《大豆科学》1992,11(3):273-276
草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系统观察大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对大豆播后不同时期人工除草的保产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大豆田杂草有两个发草高峰,出现时间分别在大豆播后18~30天和37~48天。大豆田杂草防除临界期为大豆播后18~30天,在此期内除草一次,保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指导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介绍了大豆田杂草发生的主要种类与特点,除草剂混用品种的选择,除草剂药害的分类,除草剂药害调查分级与除草剂混用性能比较等,以及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和施用除草剂混剂不当造成的药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用量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豆生长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真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喷施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50 mL/667m2,对稗草、狗尾草防效显著,总防效在95%以上,且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6.
由于夏大豆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充足.有利于杂草的发生和生长.近几年.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大豆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减产20%~50%,成为制约当地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夏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发生特点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药剂试验.总结出一套夏大豆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区对比的方法,对30%氟磺胺草醚微乳剂防除大豆田杂草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0%氟磺胺草醚微乳剂施药后,与对照相比,表现出对杂草更快速的触杀作用,一年生阔叶杂草干枯死亡速度快。大豆从生长到成熟表现正常,安全性好,且较对照相比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氟磺·烯草酮油悬浮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1%的氟磺·烯草酮油悬浮剂能有效防除大豆田的稗草、藜、苋、苍耳、苘麻,总防效为90.0%以上;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且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是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唯一的杂草防除方式,草害水平和除草时期将直接影响化学除草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杂草发生密度及与大豆共生时期对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适宜时期和草害水平,提高化学除草的效益.利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野燕麦发生密度(x)与大豆收益(y)之间的曲线关系为y=2267.2Ln(x)-4934.2,野燕麦的理论密度阈限为10.75株·m-2;苍耳发生密度为6株·m-2时,与大豆全生育期共生使大豆减产6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用量的浙江长兴第一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40%扑草净.乙草胺悬浮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豆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大豆生长安全,不会产生药害;对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施药40天后处理2、3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都在90%以上,建议生产上用量以200~300毫升/亩(有效成分用量1200~1800克/公顷)为宜,在大豆播后苗前土表均匀喷雾,喷液量为3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1.
蔗田杂草对甘蔗产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植保无人机在蔗田化学除草上的应用效果,用植保无人机(3WWDZ-10A)喷施900 g/L乙草胺乳油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喷施15%硝磺草酮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配液进行苗后除草,调查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飞喷乙草胺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88.46%、96.68%,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0.16%、97.99%,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9.66%、97.85%;飞喷硝磺草酮与莠去津混配液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89.29%、86.31%,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9.23%、97.03%,对总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6.84%、96.25%,防除效率49.95 min/hm^2。说明植保无人机进行蔗田杂草防除具有防除效果好、对甘蔗安全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菌克毒克防治大豆根腐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生物农药-菌克毒克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用不同浓度的菌克毒克和多菌灵对大豆根腐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克毒克拌种剂量为1.0%~2.0%时,防效为69.1%~74.3%,增产14.1%~16.3%;多菌灵防效为45.9%,增产6.3%.菌克毒克的防病及增产效果均明显好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生产上常用的4种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防效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0.9%。3.5%多抗霉素、25%施保克和30%爱苗,防治效果分别为45.5%、50.9%和49.1%。5%井冈霉素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4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  相似文献   

14.
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择了8种药剂,在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进行晚疫病防治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防治和保产的效果。其中,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期喷施的保护性杀菌剂种中,60%百泰的防治和保产效果最好,防效达79%以上,增产43.54%;其次是银法利,防效达70%以上,增产42.55%。在发病中期喷施的治疗性杀菌剂中,防效和保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50%安克,防效达73%以上,增产36.7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的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性粒剂6 000倍、50%肟菌酯水分散性粒剂4 000倍、43%好力克悬浮剂3 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200倍效果均比较好,防效在82.0%~84.3%之间,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次之,防效75.9%~76.0%;80%代森锰锌500倍再次之,防效66.2%~66.8%。以上6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蔗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剂量下,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相当,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可作为甘蔗害虫防治中的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60~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长期使用几种广谱性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为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试验选取了18.7%烯酰.吡唑酯W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甲霜灵锰锌WP、75%代森锰锌WG 4种药剂,设置高、中、低不同浓度,高浓度施药2次,中低浓度施药3次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7%烯酰.吡唑酯WG高、中、低浓底的防效分别为71.08%、73.03%、69.04%;其次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分别为62.09%、74.53%、64.65%,72%甲霜灵锰锌WP的防效分别为56.91%、71.71%、66.87%;75%代森锰锌WG的防效分别为46.52%、70.38%、68.85%。其中18.7%烯酰.吡唑酯WG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较好,其余2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拌种对花生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药剂拌种,筛选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药剂。结果表明,在花生果实膨大期,三种药剂各处理对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达60%以上,20%氯虫苯甲酰胺SC450g/hm2、22%吡虫·辛硫磷EC6750g/hm2。的防治效果达70%以上,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花生果实收获期,20%氯虫苯甲酰胺SC450g/hm2、22%吡虫·辛硫磷EC6750g/hm2、地鹰20kg种子/100g的防治效果达60%以上。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22%毗虫·辛硫磷EC、地鹰在花生播种时拌种可用来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0.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5%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1次该药对螟虫的防效是49.1%,绵蚜虫40.0%~97.7%,蓟马42.1%~62.5%;比CK增产10.1%,差异显著性达5%水平,效益增长8.6%。施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是51.4%,绵蚜虫80%~100%,蓟马45.6%~50.5%;比CK增产14.4%,差异显著性达1%水平,效益增长11.5%。与标准药剂呋喃丹3%颗粒剂相比,不管是施1次药还是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都差不多,对绵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对蔗茎产量施两次药较高,施1次药稍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