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培坤 《排灌机械》1995,13(4):22-23
叙述了泵站供电压与水泵运行性能的关系,提出了改善泵站电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双向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直导叶下,应用全流场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轴伸式贯流泵站双向运行的三维湍流内部流动研究及性能预测,探讨了导叶型式对泵站性能的影响,并与弯导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导叶对改进流道内的流态有明显效果,可消除流道内的反向流动,使流动变化均匀;弯导叶对泵站正、反向运行性能反应敏感,直导叶下泵站正、反向运行性能较为接近,对泵站性能影响较小,为双向运行时间较为接近的泵站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轴流泵水力模型选择专用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到合适的轴流泵水力模型,基于轴流泵段性能与泵装置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水力模型选择的方法与步骤,提高泵段模型与进、出水流道组成的泵装置效率。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泵模型同台测试成果为主要的数据资料,采用Manab结合Visual C++语言开发了选择轴流泵水力模型的专用软件,通过输入泵站扬程、流量数据,计算出满足基本要求的水力模型、原型泵的转速与叶轮直径以及原型泵的综合特性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专用软件为比选水力模型建立了优秀的平台,在轴流泵站设计水泵选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双向泵站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田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6):73-76,72
采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双向运行泵站的进水流道主要参数,根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确定最佳参数值;同时进行模型试验,将优化参数与水泵装置的外特性进行对比,得出水泵进口(进水流道出口)流速不均匀度及水泵入口角与装置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泵站推荐了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效率有明显改善,为类似泵站设计中进水流道参数选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上桥泵站的具体情况,提出在保留原进出水流道、原电动机和原导叶的基础上只进行换泵的技术改造方案。针对该方案,对上桥泵站模型泵装置的能量特性和汽蚀特性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技术改造前后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经常运行扬程附近并满足设计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改造后较改造前泵站的效率提高了19%之多,改造效果显著,可为其它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提出了大型轴流泵装置模型和原型之间新的效率换算关系,并且对上桥泵站技术改造后的原型泵装置效率特性进行了预测,与泵站改造后的现场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泵站工程中综合装置效率(η装)在定义和计算上的偏差,以及综合装置效率与能源单耗之间的不对应情况,提出了泵站枢纽效率(η枢)新概念,使泵站效率指标体系更趋完善,并与能源单耗唯一对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叙述防止或减轻泵站水泵汽蚀的措施和应注意事项等内容,供泵站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一熟悉水泵汽蚀性能掌握其变化规律由于混流泵的汽蚀性能变化规律介于离心泵与轴流泵的汽蚀性能变化规律之间,故这里仅叙述离心泵与轴流泵的汽蚀性能。离心泵的汽蚀性能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心泵的允许真空吸上高度  相似文献   

8.
泵站投资对排涝标准有很大影响,研究排涝标准,必须要研究泵站的投资。但是,对不特定的泵站,无法根据泵站建设的工程量来估算投资。本文从分析已建泵站装机与投资的关系入手,为新建泵站投资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泵装置动力特性随转速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锁  陆伟刚 《排灌机械》1998,16(2):11-14,23
通过对不同叶片角下不同转速时各性能特性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泵装置各性能特性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泵装置最高效率及其最高效率点位置和转速的关系,探讨了不同转速下最高效率点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各性能曲线换算到额定转速时的变化,其结论可为泵装置模型试验及泵站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的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0.
泵站经济运行中机组投入顺序的模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泵站机组的实际性能与设计值不一致,造成在泵站经济运行中对机组开机顺序的选择有一定的困难。采用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决策方案优选方法对机组进行选优,使泵站的经济运行更符合实际,更有效降低泵站的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1.
拖拉机提升器的基本参数和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关于提升器基本参数和性能评价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升器的主要性能和提升特性,并提出了关于提升器基本参数和性能评价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悬架具有强时变性、强非线性、强非平稳性的动力学特性,讨论了汽车悬架隔振性能评价方法的现状,指出其在数学前提、数据处理方法、表征参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介绍工程隔振系统性能混沌评价的现状,分析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混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动力学基础,说明基于混沌理论评价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计算机仿真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参数匹配、转向期间换挡规律、平稳转向性能、性能仿真模型、转向控制理论以及驾驶的遥控化与行驶自主化等履带车辆转向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用于推进系统的大功率混流泵影响汽蚀特性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启动过程的汽蚀特性以及混流泵汽蚀性能与流量、转速、叶轮参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的汽蚀现象使混流泵瞬态性能迅速下降,汽蚀性能与流量、转速、叶轮参数等有密切关系。选取最佳汽蚀性能工况点为设计工况点,在满足尺寸要求前提下降低转速,采用合理的叶轮参数等手段可有效提高混流泵的汽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行业调查,收集了3000多个规格的国内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将效率、汽蚀余量性能指标的实测值与国家标准规定值及样本数值进行了比较,对立式结构泵、卧式结构泵分别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并对整理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介绍了国内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技术水平现状,指出了样本数据普遍与实测数据不一致,低比转速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相对好一些,以及立式结构泵的效率性能指标偏低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FZ1460铁铜基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大强  聂林  王行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0):145-148
介绍了一种变载荷下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和振动特性测试实验台,利用该实验台对FZ1460含油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和振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变载荷工作条件下,所测得的摩擦因数、温升和振动值均比静载荷条件下的大;含浸32号机油含油轴承的摩擦因数比含浸68号抗磨液压油的含油轴承摩擦因数小,而振动特性则相反;采用ANDEROL465润滑油的含油轴承运转时,其摩擦学性能要优于采用68号抗磨液压油的含油轴承,但就振动特性而言,采用68号抗磨液压油的含油轴承则要优于采用ANDEROL465润滑油的含油轴承。  相似文献   

17.
绩效棱柱在新绩效预算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绩效预算的评价工具有多种,然而,传统评价方法并未全面考虑各利益相关者与新绩效预算政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借鉴绩效棱柱模型,重构适合新绩效预算制度的绩效管理体系,应从只关心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者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关心新绩效预算制度产生结果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在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的贡献同时,也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满意,达到新绩效预算的战略、流程、能力的匹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典型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以除鳞系统核心装备的往复式柱塞泵装置在系统中的综合运行性能为研究对象,从装置的节能、可靠性和安全性3方面出发,以评价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为目标,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为核心,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权重分析方法,开展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实测物理参数模糊隶属度分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基于AHP的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性能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形成了判定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力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的权重,以及评价要素实测物理参数模糊隶属度,对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目前生产的0.5~0.75吨级农用运输车,从结构和性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Application of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and taking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project performance contributes to improvement. This research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of public funded smallholder irrigation projects in Tanzania with the aim to inform improvement actions. Through opinion survey of a sample of policy or decision makers and implementers of projects, and a case study of 16 smallholder irrigation projects, conceptual and phys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findings show tha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irrigation sub-sector in Tanzania is ad hoc, fragmented and done main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in donor funded projects. Seventy percent of 20 highly rank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onsidered suitable in Tanzania also have high potential to improve project performance in the Tanzanian irrigation industry. These indicators constitute the key performance determinants. Forty percent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urrently used in Tanzania, which include the traditional time and cost indicators, are considered not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Time and cost overrun of 16 investigated projects was in the tune of 50% and 8%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oject performance are diverse but interrelated, with possible common root causes, and effects cutting across various project processes.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also interrelated and cut across project processes, and therefore, require integrativ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