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历年四月份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连续三日日均温低于12℃),“秋风”频繁(连续三日日均温低于22℃),对水稻播种育秧和抽穗扬花危害严重。为了战胜“倒春寒”和“秋风”对水稻生产的威胁,争取水稻高产丰收,我们引进四川水稻“两段育秧”经验,并将第一段的温室育秧改为场坝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简称场坝两段育秧)。近三年来,县内推行水稻场坝两段育秧,增产效果显著。一jL八一年两段育秧种植18亩,验收  相似文献   

2.
三熟制早稻“薄膜覆盖两段育秧”技术(以下简称“薄膜两段秧”),是将塑料薄膜覆盖和小块条寄两段育秧的育秧技术综合应用发展而来的。方法是,先采用水田旱育覆盖薄膜,待秧苗二叶到二叶一心时上水揭膜炼苗,随后按条寄育秧方法搞两段育秧,经过25~30天的肥水培育,移栽到大田。本乡自1979年试验成功后,连续五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2379.1亩。实践证明,薄膜两段秧经济效果显著,技术简单易行,是一项促进三熟制早稻迟栽、早熟、稳产高产和晚稻平衡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秧喷施烯效唑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水稻的常规湿润育秧,两段育秧,温室育秧和旱育秧中分别进行了喷施烯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在湿润育秧的1叶1心期喷施100mg/L烯效唑,在两段育秧,温室育秧的1叶1心期和寄秧田两次喷施100mg/L烯效唑,均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根,增蘖,降低株高,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与对照比较,上述处理的增产幅度为13.6%~19.6%,旱育秧秧苗期不宜施用烯效唑。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毕节地区粮食百万亩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研究20万亩水稻,1996年实施的结果的总结分析,结合各县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归纳人毕节地区水稻产量潜力为700-750kg/亩,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应根据熟制及稻田肥力采取三种模式进行指导,模式I:对稻油(或稻麦)两熟区适用;杂交良种+两段育秧插+平衡施肥+病虫防治,模式Ⅱ:适用于冷,烂,锈毒田,杂交(或常规)良种+两段育秧+半旱式+平衡施肥+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5.
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与父本小苗寄插(手插)两段育秧相比,可减少父本小苗寄插花费的工时和劳动强度,减轻旱育小苗寄插伤害,改进了小苗育秧移栽方法,并且盘育秧苗抛寄秧田和大田表现出较多的低节位分蘖和更多的有效穗,达到培育强势花粉父本进而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程正忠  李灿先 《种子》1998,(5):68-70
1试验材料组合:Ⅱ优46(Ⅱ-32A×密阳46)。2目的我县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母本育秧均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秧苗素质较差,不利于制种产量的提高。而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技术,成秧率高,秧苗矮壮,根系粗短,移栽后返青分康快,易达到预期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等高产基础,从而提高制种单产。为探索大面积制种产量有新的突破,现将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技术运用到杂交水稻制种上,特作本试验。3试验方法及过程3.1试验方法试验田面积1334m‘,其中用600m‘作对比试验,即:“旱育秧”、“两段育秧”与“湿润育秧”各200m‘,其余面…  相似文献   

7.
正育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育秧时期对水分的需要量、秧田的情况及管理特点,可以将水稻育秧划分为旱育秧系列技术和水育秧系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旱地育秧、旱育抛秧等;后者包括水育秧(育秧时水层覆盖种子)、湿润育秧(厢面无水厢沟有水)、湿润保温育秧(覆盖农膜)、温室两段育秧等。本文所介绍的水稻旱地育秧,是将种子播种在旱地秧床上进行育秧,由于旱地水分较少、氧气丰富,在旱地培育的秧苗兼有旱地禾本科植物的某些特性,如植  相似文献   

8.
水稻温室、温床抛寄两段育秧,是我县在温室寄插两段育秧的基础上,学习湖北省旱育抛寄两段育秧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除情况,把抛寄移植到温室寄插两段育秧上来,解决了人工寄插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而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湖南省相继展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水稻集中育秧暨粮油高产创建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两个确保"、咬住"三个一千"目标。"两个确保"为第一个要确保大宗农产品的保障供应,第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不发生重大问题。"三个一千"即全省集中育秧示范面积突破100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要突破1000万亩,示范区双季稻亩产要突破1000公斤。为了实现"两个确保"、"三个一千"的奋斗目标,湖南省明确了今年全省水稻集中育秧和粮油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2013年水稻集中育秧要从规模、育秧主体、关键技术和育秧设施设备等四方面实现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地池两段育秧是在温室两段育秧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比较简便的育秧技术,与温室两段育秧相比,具有技术简单便于操作,不需进温室,适于一家一户推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秧方式及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优质杂交稻金优63为试材,通过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比较,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播期内,无论采用何种育秧方式,在合理的肥水运筹下均能实现单产650kg/667m^2以上;育秧方式中,以旱育水寄两段秧平均单产701.67kg为最高,湿润育秧平均单产680kg位居第2,生态旱育秧平均单产650kg名列第3;不同播期下,旱育水寄两段秧、湿润育秧均以一期播种单产最高,生态旱育秧则以二期播种为最高;经效益分析,采用生态旱育秧方式能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两段育秧大面积及辅助试验结果 (一)两段育秧产量验收结果风吹坝两段育秧,品种为威优2号、四优2号和桂朝2号三个品种,21户人家,大田移栽面积47.451亩,大多移栽在冷水或烂泥田内。这些田块过去单产都很低,今年验收,总产达49589.6斤,平均单产1045.1斤,比82年同田采用湿润或水育秧得到的单产825.7斤,亩增219.4斤,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育秧新技术应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作与栽培》1992,(2):62-64
近10年来,我国水稻育秧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培育多种类型壮秧的育秧配套技术,北方建立起以旱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的系列技术,南方发展到以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湿润育秧等为主的多种育秧技术,把我国水稻育秧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国目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川西低山区水稻两次增温育秧技术李洪全,张显仲(四川省名山县农业局625100)试验于1992~1994年,在名山县城西乡的蒙山海拔920米处的稻田进行。品种为汕优63、汕优22,温室育秧,一叶一心后排入湿润秧田,即以本地已普及十余年的二段育秧作对比,...  相似文献   

15.
我县自1993年进行水稻旱育浅植试验成功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随之持续增长,尤其在700一850米以上的高海拨稻作区的冬闲田增产表现突出,这对提高我县水稻产量,解决和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350-650米的低中海拨稻作区,由于该类地区前作均是小季作物、不能按旱育浅植适龄移栽,移栽叶龄一般要推迟到6一7叶,推迟后的叶龄.农民群众普遍认为比温室两段和湿润育秧生育期推迟,会影响秋季作物播期,分蘖弱,抗性差,产量低,很不适合小季田栽培。所以育秧方式仍然是以温室两段育秧为主,湿润育秧…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82年起分别在云梦、应山两县进行了杂交水稻旱育抛寄两段育秧试验,1984年在全区示范,1986年在湖北省部分县推广。实践表明:旱育抛寄两段秧,秧苗好扯又好抛,克服了人工寄插水育秧难扯难插的缺点。实际操作中前者比后者工效提高8倍。第1段旱育,水气协调,种子萌发快,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抛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盘湿润抛秧、肥床旱育手栽、湿润育秧抛秧及湿润育秧手栽为对照,对肥床旱育抛植和塑盘育抛植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高产配套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超级杂交中稻的水育秧和机插秧培育壮秧的育秧技术,这是夺取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和基础,重点阐述了超级杂交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病虫害防治等,为超级杂交中稻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了实现超级稻理想株型塑造和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目标,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育秧等多项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塑盘育秧抛栽高产制种技术是一项省秧田、省工、省肥、增产、增效益的制种技术.实践证明,塑盘育秧抛栽高产制种技术比湿润育秧移栽制种技术一般每亩增产20~40kg,增加经济效益100~200元,并且有利于制种专业户大面积承包.现将塑盘育秧抛栽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