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雏鸭饲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有经验的鸭农,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还不到50%。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保证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其以后的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正雏鸭的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细致工作,刚出生的雏鸭还没有对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应尽量在雏鸭出壳后36小时内运到育雏室,远距离运输也不要超过48小时,若是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到达目的地的雏鸭体质虚弱、难饲养,进而加大饲养成本,严重时还会出现雏鸭死亡等情况。因此,现就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的雏鸭为试验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组成2组,每组15只雏鸭,每天在其饮水中添加治疗剂量的地噻咪松(0.05 mg/只),分期对雏鸭进行称重并对其全血进行生长激素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研究治疗剂量的地噻咪松对雏鸭生长性能、雏鸭抗氧化能力、生长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治疗剂量的地噻咪松能较显著地提高雏鸭的生长性能、血清总抗氧化歧化酶活性、生长激素浓度(0.01相似文献   

5.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雏鸭的雌雄鉴别 1.根据生殖突起来鉴别.当新出壳雏鸭的绒毛干后,用左手托起雏鸭.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自然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主要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4~8日龄最为易感;雏鸭的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20%到10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与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4周龄以后的雏鸭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门峡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雏鸭保护试验、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血清 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鸭病毒性肝炎标准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 ,用此高免血清给发病雏鸭紧急注射 ,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雏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较弱,常患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曲霉菌病和下痢等疾病,影响雏鸭成活率。因此,要加强对雏鸭疾病的防治,以保证雏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一、流行病学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雏鸭,雏鹅亦可感染。主要是3  相似文献   

11.
1、育雏期长.进雏时室温需保持32℃,按每天降0.5-1℃计算,直至脱温需较长时间. 2、防湿难度大.雏鸭饮水多,粪便稀,加上通风不良,易使鸭舍潮湿,潮湿环境使雏鸭消耗热能较多,病原体在环境中生存期也较长,使雏鸭感染患病的机会增加,不利于雏鸭生长.所以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保持育雏环境干爽. 3、育雏保温较难.冬春寒冷,进雏后1-2天内育雏室要保持32℃比较困难,中雏时也要18-25?℃.如温度不足或有贼风,雏鸭易患感冒.需待雏鸭正羽长成后才有较好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饲养的蛋鸭品种主要有金定鸭、康贝尔鸭、绍兴鸭及当地麻鸭。 1.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指从出壳到20日龄的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42~44克,怕冷又怕热,温度应控制在25~32℃。雏鸭聚堆时间长易挤压死亡,夜间应小群分笼休息,每笼20只。雏鸭肌胃容积小,为保证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爽辑 《北京农业》2011,(19):31-32
<正>1接雏雏鸭,体小娇嫩,抵抗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其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对于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特别精心。小雏鸭,也就是出生10日内的雏鸭,应在室内网上饲养。饲养小雏鸭的地方称作"育雏室",育  相似文献   

14.
<正>1雏鸭的选择和运输鸭的体质好坏,直接影响育雏效果。健雏鸭出壳时间一致,发育正常,毛色光亮,眼大有神,腹部收缩良好,抓在手里挣扎有力。弱雏鸭毛干燥,钉脐,大腹大脐,脚软无力,体重过大或过轻。雏鸭运输时,每个箩筐以装80~100只为宜,里面垫上稻草,也可用纸箱装雏鸭。天气寒冷应盖上薄布或较厚的覆盖物。发现雏鸭打堆现象,要及时拨开。运输途中要避免日晒雨淋。远途购买雏鸭,最好采用"嘌蛋"的办法。要  相似文献   

15.
在鸭的一生中,雏鸭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怎样才能养好雏鸭呢?请看四川省平昌县泥龙乡“养鸭大王”何明发的经验。1986年,他家从孵抱小鸭到养至成鸭,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47880多元,他所饲养的雏鸭成活率达99%以上。他说:要养好雏鸭,就要把住“五关”  相似文献   

16.
<正> 1 雏鸭要优选,体制健壮的雏鸭是养好小鸭的前提,所以对雏鸭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埭的雏鸭表现为膘好毛光,有生气。对于那些体重过小,钉脐及肠、跛腿、歪嘴等畸形雏鸭,应剔除。 2 分群要适时。在大群育雏时,必须按品种、品系、体质强弱、日龄、性别进行分群。一周龄内的雏鸭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分群后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育雏是养好鸭的关键,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由于影响雏鸭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和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为将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三、雏鸭管理要点1.掌握适当温度。饲养雏鸭切忌给温时高时低,因为忽冷忽热的环境最容易导致疾病。育雏室的温度对雏鸭是否合适,只要观察一下鸭的动态、听一下鸭的叫声就会心中有数。如雏鸭散开来卧伏休息,睡得很香,没有怪叫声,这说明温度合适;如雏鸭缩颈耸翅,互相堆积,不断往鸭堆里边钻,或向上面爬,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这说明温度太低,需要保温或升  相似文献   

19.
王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14-314
介绍了雏鸭笼养技术,包括鸭笼制作与消毒、雏鸭选择与接运、笼养密度与饮水开食、保温控光、合理饲喂、防控疫病等内容,以期为雏鸭笼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雏鸭一般是指4周龄内的小鸭子.养育雏鸭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春季雏鸭易饲养,生长快,患病少,成活率高.本文介绍了春季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