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繁殖控制技术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特性是动物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深入了解繁殖特性与家畜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改善家畜繁殖的管理方法.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大幅度地提高.笔者阐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和繁殖控制技术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牦牛的繁殖现状,影响牦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及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牦牛繁殖调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牦牛繁殖力的相关因素,建议在牦牛繁殖调控技术推广中应采取全面、合理的综合繁殖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环境、营养与牦牛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特种家畜之一,在高寒环境下,环境因素对牦牛的生产、繁殖有着重大的影响。海拔、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不但直接影响牦牛的繁殖,而且通过对天然草场牧草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牦牛的生产、繁殖。笔者从母牦牛的发情机理,环境、营养对母牦牛发情、初情期和妊娠的影响,环境、营养对公牦牛性成熟、初配年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环境、营养与牦牛繁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母牦牛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下,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合高寒环境的繁殖体系。笔者从母牦牛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发情和妊娠等方面阐述了母牦牛的繁殖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品种的繁殖性能,更加深入了解其资源特性,为后续制定选育标准和提高繁殖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亚丁牦牛主产区养殖亚丁牦牛的2016—2018年存栏情况,统计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结果]结果显示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达到61.78%,表明亚丁牦牛具有繁殖性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总结了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到文革、1978~1995、1995年至今.在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召开了四届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筹),是中国牦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几十年,在品种资源、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野牦牛驯化及利用、牦牛育种,生物学特性、营养与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今后应重点推广牦牛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畜产品加工、草地生产系统优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牧区放牧牦牛的品种选育与改良技术的实施、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牦牛良种扩繁场,牦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及放牧牦牛的繁殖性能提高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牦牛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驯化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牦牛(Bos grunniens)是珍贵的资源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现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中国是最主要产区,拥有92%的世界存栏牦牛,多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及甘肃等西部省区。牦牛具有系列适应高寒生境的形态结构、摄食特性及繁殖等生理生态特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牦牛适应性及牦牛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牦牛现有12个品种,其生产性能各有偏重。按照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牦牛的特征特性,中国牦牛可划分为横断山区型和青藏高原型2个生态类型。牦牛育种和改良多采用杂交进行,现代动物繁育技术也逐渐得到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育种方法的结合是家牦牛育种和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甘南牦牛是当地特有畜种,是甘南州牧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的繁殖成活率是牦牛养殖业发展和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母牦牛群的年龄结构、参配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怀孕阶段饲养管理、配种期的优化管理等方面综述了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措施,旨在为牦牛养殖和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受配率、受胎率、保胎率、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近年来,牦牛品种不断退化、资源逐渐减少、老龄牛较多、犊牛成活率不高、牦牛综合生产率低等问题成为牦牛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笔者对当前牦牛生产中各种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川多肋牦牛中有529/6的个体具有15对肋骨,比一般牦牛多出1对,是近年来发掘出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异生产性能的地方牦牛类群。弄清种群特性,将为金川多肋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积累基础资料。采用普查和随机抽样调查法在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进行种群密度、畜群结构、繁殖率、死亡率等调查。结果显示,金川多肋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为0.3牦牛单位/hm^2,现实载畜量为1.5羊单位/hm^2,与麦洼牦牛和甘南牦牛分布区的牦牛密度一致;畜群中适龄母牦牛比例为45.2%,母牦牛繁殖率85.9%,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为90.7%,两者都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牦牛;15对肋骨牦牛的繁殖率、个体终生产犊数均高于14对肋骨牦牛,且雪灾致死率前者也低于后者;金川多肋牦牛母牛的初产年龄为3岁,比一般牦牛提前一年投产;金川多肋牦牛具有种群快速增长的年龄金字塔,但受到狼害、雪灾等生态因素的强烈制约。金川多肋牦牛种群参数具有重要特异性,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Yak and mithun are two domesticated herbivores of high economic importance to the farming community living in highlands. Improved yak and mithun produ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se highlanders. Over the years, their dwindling numbers have been a cause of serious concern. In view of the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of these ruminant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ir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the endocrin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various reproductive processes viz. growth and puberty, oestrous cyclicity and oestrous behaviour,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and parturition.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n research done towards the enhancement of yak and mithun reproductive efficiencies through endocrine and embryo bio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高原型牦母牛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发情周期中不同生理状况高原型牦母牛在青草期和枯草期四种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发现空怀母牛、青年母牛的雌激素、孕酮、促黄体素的基础水平青草期高于枯草期。说明营养的供给影响雌激素、孕酮、促黄体素的基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畜种,为牧民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牦牛的繁殖力较低,通常为2年1胎或3年2胎,选育改良进展缓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作为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步骤,已被应用于牦牛科学研究和繁殖生产上。由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远远低于体内,因此完善体外培养条件,提高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对牦牛繁育技术研发和育种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卵巢保存、卵母细胞采集、卵母细胞培养、培养基添加剂等方面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质量,为牦牛体外受精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大通牦牛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首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较其他品种的牦牛,大通牦牛具有优良的数量性状与生产性能。本文总结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包括大通牦牛的外貌特征、育成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生物技术在其育种中的应用以及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牦牛的泌乳性能及提高产奶量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 30kg;乳脂率6 82%,乳蛋白5 60%,乳糖5 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 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综合利用牦牛资源,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方法]2020年夏河县种羊场通过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方式对955头牦牛采用娟珊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结果]受胎470头,成活179头,受胎率为49.2%,繁殖成活率为38.1%。  相似文献   

18.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