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模拟灌溉制度的ISAREG模型与灌水方式相结合研究辣椒常规沟灌和隔沟灌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对不同灌水方式条件下灌溉制度模拟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预处理和验证,分析评价了辣椒2个试验处理的实际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辣椒的需水特性进行了多组合灌水方案设计,分别得到了现状供水状况下和不受灌水日期约束时的优选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试验的数据结果,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2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200 m3/hm2;50%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7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3水(拔节水、抽雄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400 m3/hm2。  相似文献   

3.
温室辣椒时空亏缺灌溉需水特性与产量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全自动温室内辣椒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时空亏缺灌溉下辣椒需水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调亏灌溉的部分生育期引入分根交替灌溉后,灌水沟两侧土壤含水率呈现交替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可以使辣椒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考验.充分供水条件下.辣椒全生育期耗水量以结果盛期为最大,苗期和开花座果期其次,结果后期最小,各阶段耗水模系数分别为39.96%、22.91%、19.34%和17.79%.各生育期供水量和灌水方式均会影响辣椒的耗水量.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苗期应进行适当的根系均匀水分亏缺,开花座果期及时复水,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分别采用根系均匀亏缺灌溉和分根交替灌溉.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不同水文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豫北地区冬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分蘖期和孕穗—扬花期是冬小麦生育期需水的2个高峰,后一阶段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65%;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对Jensen模型进行求解,制定该地区不同水文年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在来水不足的情况下,应保证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灌水;在来水充足的情况下,应保证拔节期、灌浆期、苗期和返青期的灌水。  相似文献   

5.
沙漠绿洲区不同灌水方式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民勤县连续进行了 4年田间试验 ,研究了大田地膜玉米畦灌、常规沟灌、交替隔沟灌溉和宽垄沟灌 4种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定额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拟定了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灌溉制度 ,得出交替隔沟灌溉方式下灌水 7次 ,次灌水定额为 30 0 m3/hm2 ,灌水时间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穗期、灌浆始、灌浆中、乳熟期的灌溉制度为该地区推荐采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小麦间作向日葵是一种典型的河套灌区种植模式,研究运用WIN ISAREG模型确定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结合立体种植特征,采用综合作物系数法确定小麦间作向日葵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同时通过实际处理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最终对小麦间作向日葵实际灌溉制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进行不同方案的优化,得到试验区如配有井灌等条件,优选灌溉方案为土壤含水率下降至适宜含水率70%时实施灌溉,灌水量为补充根系层水量至田间持水量85%所需水量;若灌水水源仅为黄河水,则优选灌溉方案为整个生育期灌5水,灌水量为达到根系层中总有效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灌溉次数和时间、调整不同生育期灌水定额的方法,研究了亏缺灌溉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春玉米、制种油葵、色素辣椒和小麦/玉米等5种作物的产量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制种油葵和色素辣椒进行亏缺灌溉时,可以在少量减产(4.1%~10.1%)的情况下,分别减少耗水量118.9 mm6、6.4 mm和142.3 mm,提高水分利用率27.4%、15.9%和24.7%,提高灌水效益24.7%、22.6%和36.4%。对春玉米和小麦/玉米带田进行亏缺灌溉时,分别减少耗水量121.9 mm和207 mm,提高水分利用率-6.6%和0.2%,提高灌水效益21.7%和28%,但会造成大幅减产,与充分灌溉相比,产量分别减少30%和20%。  相似文献   

8.
吴婕 《节水灌溉》2019,(5):46-50,56
通过在疏勒河流域玉门市进行色素辣椒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水量对辣椒全生育期生长指标、品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全生育期耗水特性,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各项指标,提出疏勒河流域最适宜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坐果期株高是开花期的3.2倍,坐果期叶面积系数是开花期的5.6倍,开花期至坐果期是辣椒株高、叶面积增速最大期;从坐果期到膨大期,辣椒器官存储的营养成分逐渐向果实移动,果实干重与整株干重的比值逐渐增大,干物质平均增加了22.88g,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50%以上;不同灌水量对辣椒营养品质影响差异显著,其中DG2相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品质,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高3.61%、3.90%、13.88%、29.76%;全生育期耗水量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开花期耗水模数最大,坐果期耗水强度最大,开花期、坐果期和膨大期3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达60%以上,此时是辣椒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应保证辣椒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要求;综合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考虑,提出全生育期灌水9次、灌溉定额3540m^3/hm^2为疏勒河流域辣椒膜下滴灌的最适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合理的冬小麦灌溉制度,该文在分析广利灌区30 a降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出长系列(500 a)的旬降水,结合试验所得到的冬小麦耗水的基本参数,制定出了每个模拟年份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并对灌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各生育期灌水定额的的概率分布以及不同灌水定额的高产概率。结果表明:以30 mm为灌水定额的变化步长情况下,灌溉定额为60 mm时,越冬和拔节期各应该灌30 mm,高产概率为1%;灌溉定额为120 mm时,越冬和返青期灌30 mm,拔节期灌60 mm,高产概率为12%;灌溉定额为 180 mm时,越冬和灌浆期灌30 mm,返青和拔节期灌60 mm,高产概率为62.8%;灌溉定额为240 mm时,拔节期和抽穗期灌60 mm,其他生育期灌30 mm,高产概率为98.8%。该文丰富了灌溉制度的研究方法,为冬小麦的科学灌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膜下滴灌黄瓜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黄瓜高产、优质及节水效果,日光温室夏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结果期适宜的耗水量应为100mm左右。每隔4d灌1次水,灌水定额为15mm。  相似文献   

11.
温室滴灌条件下辣椒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代化玻璃温室地表和地下滴灌方式,选择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为试验因素,开展了辣椒耗水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能节水5%~18%;为了减少辣椒耗水,地表滴灌方式宜缩短灌水周期,地下滴灌方式则宜适当延长灌水周期。温室滴灌条件下,辣椒耗水量组成中,棵间蒸发占主导,棵间蒸发量是日均蒸腾量的1.7~3.0倍,且辣椒日均耗水量可以用日均棵间蒸发量很好地线性表达,同时,辣椒棵间蒸发量也可以用温室内同期水面蒸发量进行线性预估。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温室辣椒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日光温室条件下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辣椒生长、光合与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水肥气热影响主次顺序、显著性、各因素影响趋势及最优组合。【结果】4因素影响产量的顺序为灌水定额>施肥定额>溶解氧>地热管水温;灌水定额影响极显著,施肥定额影响显著,溶解氧和地热管水温影响不显著。综合水、肥、气、热4因素耦合对辣椒光合和产量的影响,这种组合模式下辣椒产量最高,达58 597.40 kg/hm^2。最优处理比对照CK增产45.17%。【结论】确定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灌水定额210 m^3/hm^2、施肥定额75 kg/hm^2、溶解氧7.5 mg/L、地热管水温37℃,总灌水次数36次。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滴灌辣椒不同再生水比例和不同追肥量的最优组合.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水质(W3为再生水,W2为再生水:自来水=1:1,W1为自来水)和不同追肥定额(F1为60 kg/(hm2·次),F2为90 kg/(hm2·次),F3为120 kg/(hm2·次))对辣椒生长、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4.
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耗水量及灌排定额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水稻"蓄水控灌"的概念。以杂交水稻"K优818"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耗水量、灌排定额、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蓄水控灌模式下耗水量较淹水灌溉减少5%~14%;灌溉和排水分别减少21%~37%和25%~54%。籽粒产量略有增或降低,而灌溉水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表明水稻蓄水控灌是一种节水、高效、环保的灌溉模式,适于多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5.
灌溉用水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和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阐述了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并选择河南省主要灌溉分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对其各种灌溉组合下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查值进行统计并与应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各种灌溉组合的灌溉用水定额从原理和方法上是合理、可靠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了当前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解决地下滴灌玉米出苗难的问题,通过土箱试验,对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种土壤,开展了毛管铺设参数(滴头流量、埋深)和灌水定额对地下滴灌湿润半径的影响规律试验,结合玉米播种深度、水分向上及向下运移的距离及种子周围土壤含水量,研究了玉米适宜出苗灌水定额,以提高出苗率,指导实际生产.结果表明:按显著性水平0.05检验,土壤类型和灌水定额均对土壤湿润半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滴头流量和埋深对湿润半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黏壤土中,玉米出苗灌水定额37.5~52.5 mm基本可满足毛管埋深25~35 cm的出苗要求;在壤土中,玉米出苗灌水定额37.5 mm左右基本可满足毛管埋深25~30 cm的出苗要求,灌水定额52.5 mm左右基本可满足埋深30~35 cm的出苗要求;在砂壤土中,灌水定额22.5~37.5 mm基本可满足毛管埋深约25 cm的玉米出苗要求,灌水定额52.5 mm基本可满足毛管埋深25~35 cm的玉米出苗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性质,论述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不同参数对紫花苜蓿生长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滴灌带埋深和灌水定额,进行了不同滴灌带埋深、不同的灌水定额对紫花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滴灌带埋深20cm时相同灌水定额的紫花苜蓿的株高高于埋深10和30cm;灌水定额30mm滴灌带相同埋深处株高高于灌水定额15和22.5mm时的株高。滴灌带的埋深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不大,埋深20cm处最高比10cm最低仅高产5.8%;灌水定额对产量影响较大,22.5比15mm增产30.4%,30比22.5mm增产18.4%。由此建议毛乌素沙地地埋滴灌滴灌带埋深应为20cm,灌水定额为22.5mm,在节水的同时达到增产的效果,有助于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结果】基于中稻灌溉定额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人工、机械2种耕作方式与浅灌适蓄、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的中稻灌溉定额。定额修订成果表明,先进的灌溉模式和耕作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中稻灌溉定额,促进农业节水。【结论】目前,湖北省一般适用机械耕作、浅灌适蓄条件下的中稻灌溉定额,对于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采用机械耕作、间歇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20.
控制性交替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蒸渗仪针对沈阳地区潮棕壤土条件下,不同控制型灌溉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大豆优化控制性交替灌溉制度,为该技术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控制性交替灌溉抑制了大豆地上部分的生长,处理2的产量最高,比处理1增产6.84%,节水8.85%,处理3最节水单产量最低,确定处理2为最优灌溉制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