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8头公犊为材料,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证明硫、钼及其化合物三硫钼酸盐被吸收或直接注入血液进入肝脏后,对肝内铜代谢的干扰作用主要是促使铜与咪噻宁蛋白质分离。分离后的铜成为小分子化合物离开肝细胞,而在体外试验中,还有部分铜转移到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上。一旦硫钼酸盐从肝内排泄后,体内铜很快与咪噻宁重新结合。缓冲液中二硫苏糖醇可使铜与咪噻宁结合保持恒定,样品在冰冻情况下保存5周,对咪噻宁与铜结合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21头次1岁龄江苏小型山羊,先期增按8mg/kg体重铜的硫酸铜口服19周而未显示出明显临床症状,被分为5组,分别作铜中毒和用三硫钼酸盐予以预防和治疗铜中毒.另6头健康山羊,分别静脉注射三硫钼酸钠或生理盐水,作上述实验对照。发现:(1)三硫钼酸盐有治疗急性铜中毒作用,剂量按每羊 0.5-0.8mg/kg体重钼换算成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2) 在给予硫酸铜之前3h预先注射硫钼酸盐,对中毒病羊仅有部分预防作用.(3)以 0.5mg/kg体重钼的剂量换算为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对健康山羊无明显副作用。(4)硫钼酸盐治疗急性铜中毒的机制可能与它增加了TCA不溶性血浆铜,延缓了铜离子向组织和器官渗透并产生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鸡饲料中添加的铜越多,向胆汁排泄的铜越多,肝脏对铜并无显著的积累作用。当鸡饲料中补充锌以后,可以诱导肠粘膜浆液中金属硫蛋白(MT)结合更多的铜。但若先以锌诱导MT合成,然后再同时补充铜时,与MT结合的铜并无明显增多,胆汁中排出的铜还略有下降,肝脏中亦无过多铜的积累作用。因而提示锌有占位性结合在肠粘膜浆液中MT上,妨碍了它进一步与铜结合。并减少铜的真性吸收。  相似文献   

4.
金属硫蛋白(Metallo thioncin,MT)是动物体内泛在性蛋白质,能捕获进入体内的重金属如铜、镉等。起固定、保存重金属元素、解除离子态重金属的毒性作用,三硫钼酸钠可以使与金属硫蛋白结合的铜、镉解离,但MT的分子量不变。离开MT后的金属离子可进入血液,与白蛋白结合,使血浆铜浓度及血浆三氯醋酸(TCA)沉淀物中铜浓度升高,更多的铜则进入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硒酸钠和亚硒酸钠有类似的作用,可使与MT结合的镉解离,并转移到结合强度较小,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上,有一定的促进镉排泄的作用。因此,血浆铜及血浆TCA沉淀物中铜浓度升高,可作为监测钼诱导缺铜病早期阶段的指标,硫钼酸钠可作为绵羊、山羊铜中毒,人的Wilson氏病的特效治疗药,亦可作为鱼铜中毒时的去铜剂,甚至可望成为慢性镉中毒的去镉剂。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研究重金属离子(镉和锌)诱导的金属硫蛋白在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不同组织(肝胰脏、肌肉)中的表达,采用水相暴露法对中华小长臂虾进行镉(0,0.05,0.08,0.10和0.15mg·L~(-1))与锌(0,5,8,15和18mg·L~(-1))的急性染毒试验。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的镉、锌离子在不同染毒时间下(0,24,48和96h),诱导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中华小长臂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镉和锌诱导中华小长臂虾MT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和时间效应关系。在肌肉中镉离子和锌离子不能诱导MT的表达。在肝胰脏中,0.05mg·L~(-1)的镉离子可诱导MT的表达,而5mg·L~(-1)的锌离子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两种离子相比较,镉对中华小长臂虾的MT诱导能力更强。时间效应表现为染毒48h肝胰脏中MT表达量最高,诱导表达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加大,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呈下降至稳定趋势。两种重金属对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脏MT的诱导能力:Cd~(2+)Zn~(2+);MT在中华小长臂虾不同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为:肝胰脏肌肉。染毒后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脏中MT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48h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锌胁迫下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锌(Zn)的胁迫对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5±1.0) ℃时,平均体长为(15.32±0.63) cm、平均体重为(310.6±5.7)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鳃丝、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MT含量范围分别为(1.024±0.018)~(1.081±0.019) μg/g、(1.171±0.021)~(1.205±0.015) μg/g、(2.589±0.013)~(2.706±0.015) μg/g和(2.262±0.009)~(2.453±0.003) μg/g,MT含量顺序为肝脏>肾脏>鳃丝>肌肉.在0.1 mg/L、0.5 mg/L、1.0 mg/L、10.0 mg/L Zn2+的胁迫下,鲫鱼的4种组织中MT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都是呈先升高后稳定的状态,在试验后6 h内的增加速率最大.其中鲫鱼的鳃丝、肝脏和肾脏3种组织中MT含量在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并趋于稳定.而肌肉中的MT含量在24 h时没有出现峰值,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达到峰值.鲫鱼的4种组织在24 h内MT的增加量与Zn2+的质量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的Zn2+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诱导时间主要在24 h之内.以上结果表明,鲫鱼肝、肾、鳃丝等组织中的MT可作为评价外源重金属Zn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温下重金属镉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镉的胁迫对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15.32±0.63)cm、平均体重为(310.6±5.69)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含量顺序为肝脏>肾脏;不同水温条件下鲫鱼相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差异显著(P<0.01),鲫鱼肝脏中的MT本底值平均含量在水温(26.5±1)℃和(16.5±1)℃时分别为3.50和3.25μg·g~(-1);肾脏中的MT平均含量分别为3.20和2.72μg·g~(-1);不同水温下,经不同的暴露时间、不同暴露浓度的Cd~(2+)胁迫下MT在鲫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都是旱先升高后稳定的状态,在试验后的6 h内的增加速率最大,MT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峰值.鲫鱼的肝脏和肾脏组织在12 h内MT的增加量与Cd~(2+)的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主要诱导时间在12 h之内.相同Cd~(2+)质量浓度胁迫下,水温的改变不影响Cd~(2+)胁迫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但影响MT表达的含量和速率,相同Cd~(2+)质量浓度下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和速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微量元素铜、钼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微量元素铜、钼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适当铜钼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而铜、钼浓度过高或过低则都是不利的.在9种铜钼浓度组合中,以培养液中125μg/L铜和60 μ,/L钼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好,它可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量和β-胡萝卜素积累量都达到最高.培养液中175 μg/L铜和80 μg/L钼浓度组合可使单个盐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量都最高,但可能仅是在铜、钼过多的逆境条件下,盐藻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湖北省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中的钼酸盐反应磷(MRP)的累计淋溶量和浓度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连续淋溶3~4次后,淋溶液中钼酸盐反应磷(MRP)的浓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淋溶的持续进行,其浓度逐渐下降,最后变化趋势趋于平稳.磷的淋溶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较大,尤其当土壤的粘粒很高时,它的影响程度表现更明显.湖北省丹江库区的3种主要土壤: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相同条件下,淋溶液中钼酸盐反应磷的淋溶量和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棕壤,因此,石灰土中磷发生淋溶损失的程度比较大,而黄棕壤则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施用大量元素肥料时与硼、钼微量肥料配合施用,有利于根瘤数量增加,蛋白质合成和根瘤茵固氮,降低植株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提高百粒重,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合理配合施用硼、钼微肥是夺取大豆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外界硫酸盐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转运,且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植物营养状况、健康和产量。试验选取2个小麦品种冬黑1号和洛旱6号在硫充足(+S)和缺硫(-S)营养液中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硒酸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硒、钼、铁、铜和锌元素含量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最适硒酸钠浓度。结果表明,小麦根部吸收的硒和钼可以向地上部转运,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叶片硒含量随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缺硫处理下小麦幼苗对硒和钼的吸收积累能力更强;铁、铜和锌多集中在根部,在植物体内迁移转化能力弱,适宜浓度硒酸钠可以提高叶片铁、铜和锌含量,而硫缺乏和硒酸钠处理均会降低根部铁、铜、锌含量;硫充足(+S)和缺硫(-S)条件下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最适硒酸钠浓度分别为5、1μmol/L,此时小麦生长状况良好,微量元素积累也较高;缺硫营养液中高浓度硒酸钠(10μmol/L)处理下,小麦叶片中硒含量最高,但对小麦幼苗有毒害作用,根长、叶绿素含量及硒耐受指数均最低,而硫酸盐可以减弱硒的毒害作用。不同营养环境下只有添加适宜浓度硒酸钠才能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同时增加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54只26日龄雄性鹌鹑等分为9组,分别喂给含相当于采食量的0……100mg/kg镉的氯化镉小面丸,上、下午各一次。连续28天。发现除高剂量组(75、100rag/kg)部分动物死亡外。各饲镉组动物均有采食量减少,体增重减慢、消瘦、贫血、睾丸缩小、骨质疏松等临床症状。镉主要蓄积在肝、肾中。各器官内镉积累量与饲料中供镉量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3),在肝、肾细胞浆液中,90%以上的镉与金属硫蛋白(MT)结合,仅少量镉与大分子量蛋白质(HP)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日粮铜水平及加硒与否与生长猪的肝脏、肾脏、脑、心脏中矿物元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肾铜含量随日粮铜水平增加而升高最为明显(r分别为0.9612、0.8823),加硒与否对组织铜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多数组织铜浓度与铁、锌、钼呈负相关,肝铜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血液铜与铜兰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8813,0.9141,0.92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水体中镉(Cd~(2+))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效果,以刺参幼参(体质量8.87 g±1.12 g)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6~18℃下,探讨水体中不同浓度Cd~(2+)(0.005、0.025、0.050、0.250、0.500 mg/L)胁迫下幼参体内MT含量随Cd~(2+)胁迫时间(0、12、36、60、84、108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延长,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36 h时各组织中MT含量最高或相对较高;Cd~(2+)胁迫36 h时,幼参体内MT含量依次为肠道呼吸树体壁,且Cd~(2+)胁迫后幼参各组织间M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下,Cd~(2+)浓度试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d~(2+)胁迫各时间点,幼参肠道和呼吸树中MT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显著"阶梯式"升高(P0.05),体壁中MT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d~(2+)浓度为0.025、0.050 mg/L时,体壁中MT含量相差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Cd~(2+)浓度最高组(0.500 mg/L)(P0.05)。研究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刺参组织合成金属硫蛋白,其中对肠道和呼吸树的诱导效果最明显,36 h即可达到较为显著的诱导效果,因此,刺参肠道和呼吸树组织中的MT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中重金属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采取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土壤-牧草-动物组织系统进行微量元素(铜、钼、锰、锌和硒)盈缺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易发高钼性铜缺乏症,各个体系内土壤中的锰及牧草中的硒不缺乏。对新疆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32只绵羔羊的肝、脊髓和脂肪中铜、锌、钼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两地绵羔羊处于低铜、低锌和高钼的营养状况。两地缺铜处于同一水平,后者较前者缺锌严重,高钼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水体中Hg2+、Cd2+急性污染对鱼体肝脏金属硫蛋白(MT)的胁迫效应,筛选其适宜的生物标志物,通过Hg2+(0.5、1、10μg·L-1)、Cd2+(5、10、100μg·L-1)单一、混合暴露96 h半静水实验,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12、24、48、96 h时紫红笛鲷肝组织MT的含量。结果表明,96 h内紫红笛鲷肝脏中MT含量变化为:(1)单一暴露下,汞浓度组(0.5、1、10μg·L-1Hg2+)受诱导率分别为17.9%、43.7%、51.8%;镉浓度组(5、10、100μg·L-1Cd2+)受诱导率分别为4.3%、54.7%、84.9%。(2)Hg2+-Cd2+混合暴露下,Hg1Cd(0.5μg·L-1Hg2++10μg·L-1Cd2+)、Hg2Cd(1μg·L-1Hg2++10μg·L-1Cd2+)、Hg3Cd(10μg·L-1Hg2++10μg·L-1Cd2+)三个浓度组对鱼肝脏MT的诱导率均值依次为22.8%、26.3%、51.7%;Cd1Hg(5μg·L-1 Cd2++1μg·L-1 Hg2+)、Cd2Hg(10μg·L-1 Cd2++1μg·L-1Hg2+)、Cd3Hg(100μg·L-1Cd2++1μg·L-1Hg2+)的平均诱导率分别为30.1%、26.4%、58.3%。单一、混合暴露下皆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汞、镉离子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都导致鱼体肝脏MT含量显著增加;混合暴露浓度组的诱导率总体上低于单一暴露下的诱导率,反映出Hg2+-Cd2+混合状态下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钼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营养学和中毒学角度论述了钼在饲料及动物机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规律,从酶学的观点阐述了钼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及钼的营养与中毒的机制;钼除与酶有关外,与日粮中的铜、硫、钨等元素关系密切;动物钼缺乏或过量,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日粮铜水平及加硒与否与生长猪的肝脏、肾脏、脑、心脏中矿物元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肾铜含量随日粮铜水平增加而升高最为明显(r分别为0.9612、0.8823),加硒与否对组织银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大多数组织铜浓度与铁、锌、钼呈负相关,肝铜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血液铜与铜兰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8813,0.0141,0.9236,0.9810).研究还表日粮钢水平与组织铜、其它矿物元素、血液中某些酶类在代谢上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45日龄断奶杂交猪44头喂以低硒基础饲粮及补钼0.5、10、100ppm、硒0.3ppm和同时补铝10ppm与硒0.3ppm的六种饲粮,研究补钼、补硒对猪缺硒症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组猪亚临床缺硒、补钼可使之减轻。补钼显著提高血浆、心、肝硒含量及血浆、全血和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活性。补10ppm钼和/或0.3ppm硒显著提高日增重,但补0.5与100ppm钼无影响。补硒对心、肝钼含量无影响。饲粮钼水平与心、肝钼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实用饲粮,对雏鸭进行补钼试验,并应用光镜方法对肝、肾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补钼0mg·k-1和10mg·k-1两组试鸭未出现任何异常,补钼100mg·k-1试鸭,临床上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但肝、肾出现病理组织性损害。补钼1000mg·k-1试鸭,无论临床或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雏鸭对钼的安全适宜范围应在100mg·k-1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