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水稻应用立收谷脱水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收谷是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农作物催枯剂,在作物成熟期喷施可使作物迅速枯死,快速降低子粒和植株含水量,达到提早收获,降低机械收获损失,减轻晒场压力,提早农作物产品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水稻收获的水分和提高收获质量,降低田问损失率,加快收获进度,减少晒场面积不足的压力.近年来,农业中心推广出一种新型药剂--立收谷,在水稻成熟后,进行叶面喷洒,强行促进水稻早衰,促进水稻籽粒脱水,可以起到水稻早收,进入晒场集大堆的目的.今年我管理区在水稻收获前,共推广应用2600亩,我们针对应用效果进行了以下调查:  相似文献   

3.
不同化学脱水剂对谷子机械收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谷子机械化收获筛选合适的脱水剂施用技术,以衡谷10号为试材,在谷子蜡熟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立收谷、草甘膦和乙烯利进行催熟,研究不同脱水剂及施用浓度对谷子植株脱水效果和收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收谷脱水速度快、效果明显,乙烯利和草甘膦脱水速度较缓慢;3种化学脱水剂虽对谷子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对谷子产量无显著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机械收获损失,其中,立收谷3000和2250 mg/hm2浓度处理、乙烯利5000 mg/kg 浓度处理的机械收获产量分别较理想状态下损失率为0的收获产量(4018.72 kg/hm2)增加6.68%、1.38%和1.61%。谷子生产上采用机械收获时,推荐使用2250~3000 mg/hm2的立收谷溶液进行化学脱水,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产量高,而且脱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水稻机械分段收获和水稻直收对水稻收获安全、稻谷品质的影响及两种收获方式成本的比较,验证水稻机械分段收获是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及增效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丰收,给我们带来喜悦,同时也伴随着烦恼。水稻收获期,成千上万斤刚收获的稻子在哪里晾晒呢?这是让很多种田大户头疼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能够让谷粒在田里就脱水干燥的技术,通过在收获前喷施催枯剂“立收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脱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大面积推广成熟期偏迟粳稻,同时由于推广机插秧和水稻直播技术等因素缩短了秧龄,需要小麦提前让茬。但由于晾晒、人力和烘干设备不足及成本等问题,农民不能早收小麦,造成茬口紧张。蜡熟末期,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已达到高峰,此后的籽粒脱水特性直接关系到收获期的早迟。小麦籽粒水分过高易造成霉变,因此脱水特性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安全收获和储存。籽粒脱水快有利于提前收获,提早让茬,减少晾晒或烘干所需时间。研究小麦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寻找籽  相似文献   

7.
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严重倒伏时,产量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稻、麦等谷类作物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相似文献   

8.
赵岩 《油气储运》2010,(9):11-14
薯类收获机械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山东省薯类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比例不断增加。使用薯类收获机械,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薯类作物的附加值和产出率。机械作业和人工收获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30倍,667平方米(1亩)收获支出降低一半,而且能显著地提高作物收净率、降低损伤率。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68团乃至是伊犁河谷地带主要作物,随着水稻效益不断递增,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大,所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在目前的晾晒能力和烘干处理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如何在水稻收获后降低水分、提高品质,实现安全储存,从而提高水稻销售价格,增加效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水稻收获方式目前主要有直接收割和分段收割。一、直接收割直接收割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和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2种,存在诸多不足。1.收获后期水稻易倒伏,增加收获难度,影响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收获时玉米子粒水分含量高、品质差而带来霉变、卖粮难等问题困扰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如何解决玉米脱水难,改善玉米品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00~2001年宝泉岭农场进行了玉米喷施脱水剂效果试验,以验证在玉米生育后期喷施脱水剂能否使子粒迅速脱水,提早成熟,提高品质.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大型收割机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水稻收获环节在水稻生产中地位日渐重要,本文以在建三江垦区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最适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结果表明:适当延迟收获时间可以增加千粒重和产量,使稻谷含水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晚收技术促春玉米增产增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收技术是指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延长作物收获时间,降低子粒含水量、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效率的一项简单有效的科学技术。当前,东北地区春玉米早收现象普遍,不利于茎叶养分向子粒转移、降低子粒含水量、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肥料效率。以吉林省梨树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晚收试验,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子粒含水量、子粒百粒重、春玉米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晚收技术如何促进春玉米增产增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土地肥沃平坦,素有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6日,农业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会议强调,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也是三大主粮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的作物,要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切实转变水稻生产方式,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会议指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包括耕作、栽插、收获的机械化,也包括植保、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到位率的  相似文献   

14.
选用水稻新型抗倒剂立丰灵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姜堰、丹阳、高邮、铜山开展水稻抗倒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期适量喷施立丰灵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低剂量立丰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结构协调,促进水稻增产,而高剂量立丰灵处理使穗粒结构变劣,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建议水稻生产上,立丰灵适宜用量为20~40g/667m2。  相似文献   

15.
示范试验优美达水稻苗床施肥,能够在水稻出苗后改善水稻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壮秧,水稻移栽后,提早返青,增加有效分蘖,平方米收获穗数增加67穗,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公顷产量比对照增收稻谷800kg,增产率9.41%,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2017—2018年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推的2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机械粒收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每次收获各品种的茎杆、穗轴、籽粒含水率,籽粒和穗轴力学强度,机械粒收质量。结果表明:1)2年收获的籽粒含水率为10.14%~37.16%,90.00%的测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在29.00%以下;破碎率为5.80%,未达到≤5.00%的国家标准;杂质率为2.56%,符合≤3.00%的国家标准;落粒率为1.02%。收获推迟可降低籽粒含水率,能提高玉米机械粒收质量;2)破碎率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要受籽粒含水率和籽粒力学强度的影响;穗轴是杂质的主要成分,杂质率与穗轴含水率及力学强度关系密切;随籽粒含水率的降低,落粒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四川省单作夏玉米可满足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选用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物理力学特性适宜、穗轴力学强度小、韧性强、株高及穗位高适宜的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及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省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机械粒收是利用联合收获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由于减少了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降低晾晒、脱粒过程中的籽粒霉烂与损失,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转方式的重点[1]。美、德等国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也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4]。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播种率已超过80%,但机械收获率仍较低,2015年统计为63%,且以穗收为主;粒收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3—5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等玉米产区[5],占比不足5%。玉米机械收获、特别是粒收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国外有关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及适合粒收品种选育的转型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90年代,为机械粒收技术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支撑。20世纪60年代,随着能够实现田间籽粒直接收获的玉米割台被广泛接受,粒收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6]。在美国玉米带的Iowa,Illinois,Indiana,Minnesota等州,玉米籽粒联合收获的面积从1964年的24%增加到1968年的48%[7-9] ,从此机械粒收技术在美国全面铺开。美国在刚推广机械粒收技术时,籽粒水分一般在20%以下,机械损伤问题并不突出。但烘干技术被广泛采用后,20%—35%之间水分的玉米都能收获,因水分高导致的籽粒机械损伤过大、烘干成本高等问题出现[2-3],使得农民遭受巨大损失[10],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地位[11]。为此,美国和一些玉米生产技术先进国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通过品种改良、提早成熟延长脱水时间、改进粒收机械等措施,逐步解决了籽粒含水率高、机械粒收质量不佳的问题。 推广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涉及农机、品种、栽培、收储、烘干、销售、加工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往我国玉米生产以人工收获和机械穗收为主,在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征和影响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籽粒烘干收储等与机械粒收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粒收技术的应用推广。其中,品种是当前影响我国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育种以高产为目标,在传统人工收获条件下,采取了高秆稀植大穗、延长生育期获取高产的育种路线,加之脱水性状的复杂性,相关籽粒脱水研究进展较慢,后期脱水快的种质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许多玉米产区种植的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通常在30%—40%,活秆成熟现象还较为普遍,不仅难以实现机械粒收,而且堆积晾晒过程中霉变严重,影响玉米商用品质。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应成为各产区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前提。此外,籽粒破碎率作为评价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指标,据本团队在全国16个省市区194个地块获得2 450组机械粒收田间测试样本[5,12-19]统计分析表明,当前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5%的要求[5]。籽粒破碎不仅造成玉米收获损失、降低玉米等级和销售价格,而且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成为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素。鉴于破碎率受品种遗传因素、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天气因素、栽培措施等多因素综合影响[2,4-5,20-22],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的定量关系,才能为制定高质量的收获措施提供依据。为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自2010年起开展宜机收品种的筛选、影响收获质量关键因素的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取得较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50卷11期“玉米栽培研究”专刊中曾集中发表了6篇团队在玉米机械粒收方面的研究论文,本栏目又以“玉米机械粒收专题”形式发表5篇文章,其中,《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针对倒伏这一制约玉米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玉米生育后期植株的衰老生理及其影响因素角度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提高玉米后期抗倒伏能力的措施与建议。《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测定了苞叶、籽粒、穗轴、穗柄等4个部位共计41项穗部性状指标,剖析了这些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发现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一文研究了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夏玉米籽粒脱水特征及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研究》通过系统观测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动态,建立了玉米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0℃)的预测模型,分析了夏玉米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灌浆期积温和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两个参数作为粒收品种筛选指标的建议。《基于品种熟期和籽粒脱水特性的机收粒玉米适宜播期与收获期分析》利用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了西北灌溉春玉米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收获期,以规模化生产的大农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原则,为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基于粒收品种的搭配提供了依据。希望这些论文的发表,能抛砖引玉,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开展玉米机械粒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促进以机械粒收为核心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