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以雪茄烟品种‘H38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在晾制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成熟度雪茄烟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晾制过程中适熟采收的烟叶失水速度和含水率适中,能促进内在物质的转化;雪茄烟适熟时采收,淀粉含量最低,淀粉降解速率快、降解较彻底,总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晾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也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化学品质较好。研究可为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雪茄烟叶适宜的田间成熟度和晾制方式,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在不同晾房内晾制后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叶质重、厚度、平衡含水量、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新植二烯等减少;拉力、淀粉、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等增加。新式晾房相较于传统晾房,烟叶叶质重、厚度、总糖、淀粉、烟碱、新植二烯等较低;拉力、钾、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等较高。本研究表明,适当提高田间成熟度,以及采用密闭式晾房进行晾制,可以使雪茄烟叶物理特性改善、化学成分协调、香气物质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设置3种成熟度档次(尚熟、适熟和过熟)研究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含水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多酚含量和晾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雪茄烟叶含水率在晾制过程中适宜烟叶生命活动的进行,过熟烟叶失水较快;晾制过程中以适熟烟叶PPO活性较好,未熟烟叶PPO活性较高,过熟烟叶较低,均不利于烟叶品质的提升;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在晾制过程中以适熟烟叶被氧化较少,最后适熟烟叶中酚类含量积累较多;化学成分如还原糖、钾含量等以适熟烟叶中较为协调。因此,相对于尚熟和过熟烟叶,适熟烟叶采收可有效提高酶促棕色化反应对雪茄烟叶的有利影响,避免烟叶发黑,提高烟叶品质,未熟烟叶次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晾制过程中温度对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代谢水平的影响,为雪茄烟叶质量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雪茄烟品种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低温、中温、高温3种晾制温度处理,测定鲜烟叶及晾制过程中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雪茄烟叶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以上3个酶活性的相关性,并对晾制后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晾制期间,不同处理雪茄烟叶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莨菪亭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PAL、PPO和POD活性均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绿原酸含量与PAL活性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含量与PPO和P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莨菪亭含量与PAL、PPO和POD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将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温度分别控制在28,33,38和38 ℃,烟叶内的PAL、PPO和POD活性均较高,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等主要酚类物质含量适中,且该处理下晾制后烟叶糖含量和糖碱比较高,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低,氮碱比较低,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晾制期间合理调控温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烟叶内多酚类物质的合理转化,改善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雪茄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雪茄茄衣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茄衣中部烟叶主要农艺性状及晾制后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SPAD值和含水率降低,色度值升高;晾制后烟叶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拉力值先升高后降低;两糖比先增加后降低,氮碱比和钾氯比降低;成熟度和油分得分升高,支脉粗细和支脉平伏度得分降低。综合考虑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茄衣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外观特征为叶色绿黄(绿中微带黄),主脉1/3变白,支脉1/4变白,茸毛少部分脱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晾制密度对雪茄烟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把握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氮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制定合理的调制工艺,以雪茄烟品种‘Gu-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晾制密度(40、60和80 片·杆-1)对雪茄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晾制密度下,烟叶各类含氮化合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总氮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晾制结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降解主要发生在萎焉期和变黄期,氨基酸积累与蛋白质降解同时进行,呈“快-慢-快”的变化规律;总生物碱含量小幅度降低;硝酸盐含量在晾制前后变化不大。不同晾制密度相比,40片·杆-1处理下烟叶总氮、蛋白质和生物碱降解最快,3种化学成分均在晾制第25 d达到最低值;同时,该处理烟叶中氨基酸在晾制过程中得以充分积累,最终达到7.61 mg·g-1;此外,其硝酸盐含量则始终最低。综合来看,40 片·杆-1的晾制密度更有利于改善雪茄烟叶的品质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雪茄烟叶晾制期间的水分变化规律并实现含水率的快速准确预测,在雪茄烟叶各个晾制阶段拍摄数字图像,同时以杀青烘干法测定烟叶含水率。提取图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作为初始特征,经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DA)确定优选特征。分别以初始特征和优选特征为输入,含水率为输出,建立前馈神经网络(BPNN)、遗传算法优化前馈神经网络(GA-BPNN)、支持向量机(SVM)、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极限学习机(ELM)、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晾制时间推移,烟叶含水率逐渐降低,各阶段含水率差异显著;(2)优选特征建立的GA-SVM对全晾制阶段的含水率整体预测能力相较于其他模型表现最佳,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69 3、0.044 7;(3)优选特征建立的GA-SVM对各晾制阶段的含水率预测准确度较高,其中干筋期含水率预测准确度最低,但也高于87.0%。说明,采用OPLS-DA优选的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建立的GA-SVM可准确预测雪茄烟叶晾制期间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雪茄烟叶的颜色在晾制过程会由绿色-黄色-棕色或者褐色转化,这可能是由于色素降解或者烟叶内部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现在对于雪茄烟晾制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还没有系统的解释。但现有大量研究是关于果蔬、饮料、面包等褐变的机理,从中整理得出几条原因:(1)与色素的降解有关;(2)与棕色化反应有关;(3)与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因此,本文从这几点出发,探讨关于雪茄烟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晾制是提高雪茄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云南省元谋县雪茄烟叶生产实践经验,从雪茄烟叶采编入手,介绍了雪茄烟叶标准晾房建设、晾制工艺和晾制技术等,对当前元谋雪茄烟叶晾制技术、晾房系统等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思考,提出后续发展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元谋雪茄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收时间对雪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优质雪茄的生产条件,了解不同采收时间雪茄烟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而确定雪茄烟适宜的采收时间和成熟度,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雪茄烟叶片在不同采收时间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中部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随采收时间推迟逐渐下降,上部叶先升高后降低;中部叶和上部叶淀粉酶活性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先降低后升高。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氮、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均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虽然在打顶后45~50 d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中部叶在打顶后35~40 d,这些化学成分均显著降低。因此,雪茄烟的中部叶宜在打顶后35 d采收,上部叶宜在打顶后45~50 d采收。这些结果为海南省五指山市雪茄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晾制期间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9种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晾制期间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可替宁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麦斯明、2,3′-联吡啶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假木贼碱、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基本不变。干筋期时,除新烟草碱、麦斯明、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以尚熟处理最低外,其他生物碱含量均以适熟处理最低。随着晾制的进行,各成熟度处理烟碱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过熟尚熟适熟。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假木贼碱、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适熟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新烟草碱含量与麦斯明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可替宁含量与新烟草碱、二烯烟碱含量均为正相关,而与N-甲基假木贼碱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四川烟叶生产质量水平,根据四川雪茄烟种植区生态条件及气候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四川雪茄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产地选择、育苗管理、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和晾制管理等,以促进四川雪茄烟生产提质增效。以期提高四川烟叶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清香型不同生态区烟叶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变化,制定烟叶采收成熟度标准,分别测定清香型5个亚区相同品种(K326)、相同栽培技术、相同部位、相同叶位的不同成熟度档次烟叶的颜色、腺毛数量、茎叶角度、初烤烟叶关键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的表观颜色、主脉颜色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深绿色向黄绿色变化趋势;随成熟度的提升,烟叶颜色变浅。不同成熟度烟叶腺毛密度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随烟株部位的升高而增大;高海拔有利于烟叶腺毛密度的增加。不同成熟度烟叶的茎叶角度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或成熟度的提升而增大;适熟烟叶的茎叶角度在40°~50°之间。不同成熟度初烤烟叶淀粉、蛋白质、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烟叶的关键化学成分含量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随烟叶成熟度提升呈减少趋势。石油醚提取物和初烤烟叶评吸质量,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抛物线变化。清香型不同生态区烟叶在成熟过程中的性状具有明显的变化或区别,应该抓住这些特征或变化节点,保证烟叶适熟采收,彰显清香型烟叶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德雪1号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的变化,探究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方程。【结果】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0~10 d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降解速率较快,发酵25~30 d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30 d时,总氮、蛋白质、烟碱、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解18.8%、23.5%、42.5%、31.8%、42.2%和41.4%,L*、a*、b*和C值分别为30.245、8.305、14.350和16.58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H0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30 d时,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H0和△E值分别为5.78 mg/g、21.11 μg/g、30.060和62.303。发酵25 d时烟叶评吸质量较好,雪茄烟风格彰显,烟叶香气透发,烟气醇和感、饱满度和干净度明显提升,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余味舒适,烟气平衡感较好,各评吸指标均优于未发酵烟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关系密切,通过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来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控性,获得评吸质量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采用3种不同的收晾方式(全剥叶划筋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处理马里兰烟后测定其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马里兰烟中上部叶的质量受收晾方式影响较大;产值表现为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全剥叶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半整株晾制烟叶的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次之,但其TSNAs总量及其NNK含量低;全剥叶划筋最差。因此,采用全剥叶不划筋和半整株砍收相结合的收晾方式,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一次性采收烤烟中部6片叶的适宜成熟度,以湘烟7号中部6片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成熟度(M1,习惯采收)、中成熟度(M2,推迟7 d采收)、高成熟度(M3,推迟14 d采收)分别一次性采收中部6片烟叶的成熟特征,并对其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成熟度提高,M2和M3处理采收的鲜烟叶SPAD值较M1处理平均分别下降6.48%和14.11%;烤后微带青烟叶比例减少,杂色烟叶比例增加,其中M2、M3处理杂色组烟叶比例较M1处理分别提高2.54、7.80百分点;化学成分以M2处理较协调;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总分以M2处理最佳;M2处理上等烟比例较M1处理提高3.29百分点,M3处理上等烟比例较M1处理降低14.01百分点;M2处理均价较M1处理提高1.01%,M3处理均价较M1处理降低10.35%。可见,烤烟一次性采收中部6片烟叶应较当地习惯采收时间推迟7 d,适宜成熟采收特征为叶面变黄1/5~1/2,主脉变白2/3至全白,支脉变白1/3以上,叶缘卷曲,茸毛部分脱落,无或少量成熟斑块,叶面褶皱,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SPAD值在21....  相似文献   

18.
为福建光泽烟区烤烟适宜成熟度采收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品种K326烟叶为对象,以成熟度外观特征与习惯采收相当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成熟度采收烟叶,研究采收成熟度对主栽品种K326各部位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采收烤前各部位烟叶SPAD值随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降幅为上部叶>中部叶;中部叶以叶面80%~90%浅黄色,主脉变白2/3以上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佳,以叶面90%~100%浅黄色,主脉基本变白采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但各处理间差异均较小;上部叶以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及衍生指标均最佳,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上部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均较优。  相似文献   

19.
摘要: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红大适宜成熟度采收对提高红大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烤后烟叶质量评价的方法,对红大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成熟度间外观质量差异不显著;内在化学成分上,随采收成熟度的增加,下部叶氮代谢趋于合理,碳代谢逐步加深,以6-7成黄采收碳氮代谢比较平衡,化学成分相对最协调;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各品质指标主要呈抛物线变化,化学成分以8-9成黄采收最为协调;上部叶碳氮代谢加剧,主要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更深层次的代谢进行,化学成分以9-10成黄采收最为协调;感官评吸的结果与化学成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遮荫强度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差异。【方法】以川雪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设置100%,85%,70%,55%和40%共5个遮荫透光处理,研究各处理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含水率、相关酶活性、色素含量及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对烟叶颜色的影响。【结果】①变黄、变褐特性以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转化更顺利。②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失水速率适中、干燥速度适当,有利于提高颜色变化与物质转化的协调性。③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晾制过程中LOX和PPO活性较高,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和质体色素降解。④55%~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质体色素降解量较大且降解速度快,促进了烟叶颜色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⑤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在各阶段均维持在适宜水平,有利于烟叶颜色转化和品质形成。⑥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颜色均匀饱满,烟叶正反面色差值小。【结论】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变黄变褐转化顺利,失水速率协调性好,维持有较高的酶活性,促进了色素降解与多酚转化,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以及晾后颜色转化,烟叶颜色多呈棕褐色和咖啡色,提升了晾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