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建立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以周麦22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对限制灌溉下冬小麦旗叶氮同化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限制灌溉条件下增施氮肥能增加旗叶中全氮量和叶片相对含水率,同时能增加灌浆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GS2的转录水平有明显提高;与灌浆期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处理的小麦氮素代谢强度较高,但不显著。从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来看,增施氮肥能增加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氮肥利用效率不高;与灌浆期灌水相比,拔节期灌水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明显较高。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或灌水时期适当提前能明显增强限制灌溉下小麦氮代谢水平,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通许试验基地进行了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喷灌和小白龙)及灌水量(45、90、135mm)的大田试验,分别于拔节和灌浆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土壤储水量表现为滴灌微喷灌喷灌小白龙,总耗水量以滴灌和微喷灌方式下较少;小麦千粒重随灌水量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在微喷灌方式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小麦群体、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均以滴灌方式下表现较佳;灌水能增加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以滴灌135 mm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以滴灌45mm处理为最高。4种节水灌溉方式中,滴灌更有利于增产和节水,其次为微喷灌。  相似文献   

3.
集雨节灌对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的试验结果表明,集蓄雨水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地膜介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满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最大时所需的补充灌水量为90mm,满足灌水效率最高时所需补充灌水量为60mm。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旱地小麦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寻求对旱地小麦影响最关键时期和最佳水肥耦合方式,为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SEBAL模型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SEBAL模型和Landsat8影像反演估算了山西省晋中市的小麦水分生产率。首先根据Landsat8卫星影像,反演了晋中地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使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了水分蒸散;然后基于晋中小麦的产量统计数据,对晋中小麦的产量进行插值并栅格化;最后利用水分生产率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太谷、榆社、介休3站点反演的日蒸散量分别为2.93、3.82、3.17 mm/d,范围为0.41~7.22 mm/d,与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结果 (2.57、3.48、3.43 mm/d)大致相等,误差范围在10%左右;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均值为0.94 kg/m3,最高达到2.50 kg/m3,处于合理范围内,可以对晋中地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和覆盖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为36.3×10~3 kg/hm~2,中度和高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相较于轻度水分胁迫分别减少了11.3%和31.7%;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无覆盖条件下果实产量分别增加25.3%和16.5%。秸秆覆盖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净蒸散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9.7、47.5和16.7kg/m~3,地膜覆盖条件下则略为低一些,无覆盖条件下最低。针对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和最大产量的耗水量临界值,相较于无覆盖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条件下临界值差别最小为60mm。不同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方式可明显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番茄生长,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覆盖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雨养农业区旱地冬小麦高效生产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播前及生育期内农田土壤水分状况、作物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措施对于播前农田墒情以及作物耗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播前土壤贮水量提高了24.41%~34.62%和14.27%~19.99%;田间耗水量增加了35.90%~44.56%和20.86%~23.65%;实收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3.13%~35.10%和18.46%~27.88%;有效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0.30~0.35和0.17~0.28 kg/m~3。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宽幅匀播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用旱地冬小麦品种"兰天26"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设高、中、低3个施肥水平(N:120、150、180 kg/hm~2;P_2O_5:90、105、120 kg/hm~2),钾肥用量恒定(K_2O:60 kg/hm~2)。副区设4个种植密度(190、230、270、31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产量、品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主要受肥料水平的影响,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密度反应敏感。施肥量F_(120)~F_(150)、种植密度D_(190)~D_(270)范围内,产量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超过F_(150)、种植密度大于D_(270)时产量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F_(120)~F_(150)和D_(270)~D_(310)组合,品质产量协同提高;在F_(120)~F_(180)范围内,随着施肥水平的逐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8.5%和24.8%,但提高率下降。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宽幅匀播旱地冬小麦高产、优质、节水的适宜施肥量为N 150 kg/hm~2、P_2O_5 105 kg/hm~2、K_2O 60 kg/hm~2,种植密度为270 kg/hm~2。  相似文献   

9.
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的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半湿润偏旱地区研究不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膜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和常规平作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及水分利用效率。目的是研究半湿润地区如何通过"充分利用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来降低灌溉定额,提高小麦的产量。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保水、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耗水量、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60和9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均较其他处理高,而耗水量最低。播种-拔节期,保水剂用量越高干物质积累越显著;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收获期,60 kg/hm2处理较对照增加的干物质量最高;而孕穗-灌浆期,3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最为显著。各生育阶段,除孕穗-灌浆期外,6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最终,6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增产47.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6 kg/(mm·hm2)。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旱地农作物来讲,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效率以及成熟质量的因素。所以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地地区,进行旱地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农业措施来提高旱地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本文论述内容中,将对旱地谷子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受不同农业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同时结合实际结果对旱地谷子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何种农业措施更加优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冀南岗坡旱地小麦的机械化耕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采用深耕、虚实并存耕作、秸秆粉碎还田3种机械化耕作方式在冀南岗坡旱地小麦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机械化耕作方式均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达10.1%、14.6%、12.2%.其中以虚实并存耕作法对小麦产量提高最大,比对照(常规平作)增产466.7 kg/hm 2 ,增产率达14.6%.是提高冀南岗坡旱地作物产量应优先选择的机械化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河套灌区春小麦与向日葵套种模式下水分利用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套灌区春小麦套种向日葵田间实测资料为基础,讨论了灌水与小麦套种向日葵总产量的关系,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春小麦套种向日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耗水资料的分析整理,揭示了春小麦与向日葵套种模式下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河套灌区春小麦套种向日葵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水边际效益的分析表明,水资源投入的最佳效益点并非产量最高点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高点。合理利用小麦套种向日葵水分生产函数及其规律,可以实现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高产、高效的较好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三江平原宝清县三江试验站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在发育过程中的需水规律及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最好,且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但其产量最低;湿润灌溉水稻产量最高,其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大,其水稻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仅次于控制灌溉;淹灌产量高于控制灌溉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小.应综合考虑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选择合适的灌溉模式,以期为三江平原灌溉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媛宁 《河北农机》2022,(3):100-102
对于旱地农作物来讲,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效率以及成熟质量的因素.所以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地地区,进行旱地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农业措施来提高旱地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本文论述内容中,将对旱地谷子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分利用效率受不同农业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同时结合实际结果对...  相似文献   

16.
水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山西省闻喜县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旱地小麦地膜垄盖技术,使旱地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走出了一条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新路子。与此同时,农机部门研制成功相应的配套作业机械,不仅提高了这一技术的规范化程度,而且促进了小麦...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豫西半旱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利用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技术,研究了3种灌水模式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公顷穗数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灌3水处理与灌4水处理相比较,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随覆盖量增加明显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和1.6%,耗水量减少4%,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灌2水处理下不同覆盖量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试验最佳分配方案为灌3水处理与4 500 kg/hm2覆盖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在半湿润灌区基于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的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途径,于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以西农97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结合小麦主要生育期限量灌水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传统平作常量畦灌(F150)的基础上,减少50%的灌水量,F75小麦产量两年分别下降18.86%、10.07%;集雨种植+灌水75 mm处理(R75)与F150处理相比,小麦产量略有小幅降低,但尚未达显著(P0.05)水平,且R75与R150处理亦无显著(P0.05)差异。此外,R75较F150处理灌水利用效率显著(P0.05)提高,两年增幅分别为95.51%、104.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1.23%、13.1%。结果表明,集雨种植可高效利用降水及灌溉水,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提升;基于集雨种植模式,通过在小麦关键生育期限量灌水,较传统平作常量畦灌(F150)产量无明显降低情况下,实现节水40%~70%。  相似文献   

19.
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种灌水处理模式和对照旱地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灌水模式对油葵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出盘前和灌浆后耗水量比其他时段多50%以上。在油葵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定额120mm,灌两次水的灌水模式的产量最高,为2268kg/hm^2,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出现在灌水定额66mm的灌水模式,灌水量增加反而使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纯收入最高值出现在灌水模式93mm灌二水的处理,为2871元/hm^2,灌水定额增加或减少均导致经济收入下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123mm)灌二水时,为了兼顾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收入,油葵最佳总灌水量以208-218mm为宜。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超过350mm的丰水年份不应该再灌水。  相似文献   

20.
采用温室小区作物栽培的试验方法寻求温室萝卜适宜的灌水控制指标,通过对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的控制,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日光温室萝卜产量、产量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发现,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萝卜增产,同时也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适宜(RT70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萝卜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温室萝卜节水灌溉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