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全丽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5-77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的突出特色是强化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鉴于此,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必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原则及要求,并从素质教育环境、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性教师队伍构建、专业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构建等方面逐一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0)
人文素质培养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它对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生存状态起到关键作用。但当代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比较差,在功利主义、信仰和价值观、文明修养、心理素质、学习主动性、专业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七种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在指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工干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政工干部的素质要求以及如何提升政工干部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丹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103-105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大学生是否成才,以及是否能够成功的走向社会.良好的大学生素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道德素质和沟通素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多层次、全方位、高标准的。在我国,大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即要有良好的德育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就达四个方面的关系来讲。德育素质是重点.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能力素质是目标,身心素质是保证。高校必须切实制定大学生素质培养方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但受当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出现了偏离。主要从自身、家庭、校园三方面分析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幸福感的对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21世纪,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农科大学生除具备一般的创业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及研究和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或新技术的能力。农科院校应开展创业教育,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增加对创业教育的投入,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跨世纪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的重要方面,加强素质教育一直是这几年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核心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选择和要克服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与师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阐述了师德师能的基本含义,从分析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入手指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能的具体特征,提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能建设从本质上说应着重抓好学术氛围和人氛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亚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122-124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对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探索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目的在于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16.
跨入21世纪,数学教育的举足轻重作用日益凸现。阐述了数学教育与素质培养中几个因素的关系,明确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梁占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4):85-87
随着社会的开放,教育的改革,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发展的几个方向:拓展以人为本的服务、拓展创新型服务、拓展时空性服务、拓展全面性服务、拓展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女大学生比一般女性群体及男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在于"育人",而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宁静且女职工居多,为进行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措施,完成这一职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