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江苏农田捕食性隐翅虫种类初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翅虫隶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Stapllylinidae,种类繁多,体形多变,食性复杂,其中有相当数量以捕食或寄生昆虫为生,为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我国对隐翅虫的研究不多,捕食性隐翅虫的报道也寥寥无几。为了开展害虫的生物防治,需要进一步了解天敌昆虫资源,我们于1979~1981年间对江苏农田捕食性隐翅虫种类,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的天敌及其对寄主的控制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作者的研究结果,总结和记述了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种类及其控害情况。共有9 7种天敌,其中天敌昆虫4 7种,病原微生物1 7种,捕食性鸟类3 3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病原微生物、肿腿蜂、斑头陡盾茧蜂、花绒寄甲、天牛斑叩甲和捕食性鸟类对松褐天牛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于2019年和2020年对昆明市盘龙区辣椒田的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 辣椒田蓟马种类共有10种, 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和花蓟马F. intonsa, 其中西花蓟马的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593和0.551;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二叉小花蝽O. bifilar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其中南方小花蝽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759和0.728?两年中, 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最大, 在7月中上旬数量最高值两年分别为66.5头/m2和61.5头/m2, 而捕食性天敌昆虫活动高峰时间滞后于蓟马?2019年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0; 2020年八节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7?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同其他优势种蓟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两种蓟马在时间序列上活动情况相似?3种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相近, 在辣椒田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辣椒田蓟马发生量大且种类呈现多样性, 其中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较高, 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南方小花蝽?二叉小花蝽?异色瓢虫是控制辣椒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辣椒花期前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时尽可能保护其种群数量, 增强天敌对蓟马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捕食作用作为生物防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捕食效果评价不可或缺.定性或定量评价捕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是生物防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捕食性定量方法研究大都局限于室内开展,与田间昆虫天敌的实际捕食量有所出入.昆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昆虫定量评价提供了支持,本文全面...  相似文献   

5.
申家店林区植物种类多,植被保存非常完好。作者在近3年内,选择蝶类活动活跃的时间对申家店林区不同生境设点进行蝶类多样性调查,共采集和观察到蝶类67属103种共1964头。通过调查,掌握了申家店林区蝶类种群分布情况,其中灌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农田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农田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同时分析了蝶类与寄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目测法、网捕法和整体抽样法,对西藏林芝春青稞整个生长季节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查得昆虫12目18科69种,其中捕食性昆虫有5目8科29种、寄生性昆虫有2目4科22种、植食性昆虫有4目6科11种、杂食性等其他类昆虫有1目2科3种。在捕食性天敌昆虫中,食蚜蝇科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占捕食性天敌昆虫的34.5%;其次为瓢虫和步行虫,分别占捕食性天敌昆虫的24.1%和20.7%;其他类群占20.7%。在寄生性天敌昆虫中,蚜茧蜂为优势种,寄生能力最强,占寄生性天敌昆虫的35%;其次为寄生蝇占20.9%。在植食性昆虫中,麦无网长管蚜为绝对的优势种,发生数量大,对春青稞危害大;其次为尼胸突鳃金龟、伪土粉蚧和丽腹弓角鳃金龟。天敌昆虫对害虫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在春青稞整个生育期内不能有效地控制麦无网长管蚜的发生与危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结合林芝春青稞生育期,将林芝春青稞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并指出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辽河三角洲稻区优势天敌种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河三角洲稻区优势天敌情况,2011—2013年,于辽河三角洲稻区调查了水稻节肢类捕食性天敌及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数量,并分析其丰富程度。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稻区的节肢类捕食性天敌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横纹金蛛[Argiope bruennichi(Scopoli)]、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Sundevall)],全部为蜘蛛类;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也有3种,分别为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Ashmead)]、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chilonis Ishii),全部为卵期寄生蜂。  相似文献   

8.
几种捕食性蓟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蓟马的类群中,大多数为植食性种类,仅有少数种类为捕食性。进行害虫天敌调查时,常于果园及一些农田作物上发现有捕食性蓟马猎食蚜虫、红蜘蛛、粉蚧、蓟马、木虱若虫及卵等小型昆虫或动物。现简要纪述我国已发现的七种捕食性蓟马,供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及进一步研究参考。横纹蓟马Aeolothrips spp。属锥尾亚目、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本属在我国发现有两种: 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Linné)1761[图1,(1),(2),(4),(6)]体长雌1.5—1.7毫米,雄1.3—1.5毫米。体棕黑色,产卵管背向弯曲;触角9节,  相似文献   

9.
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昆虫种类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佳多牌智能型全自动虫情测报灯调查了贺州市八步区林区昆虫种类和组成,为评价该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制订主要害虫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共诱集到昆虫8目55科464种20 929头,其中以鳞翅目种类居多,占调查总种类数的84.99%;3~11月均可诱集到鳞翅目昆虫,发生高峰期集中在4~11月;诱集到天敌昆虫4目9科20种740头。贺州市八步区林区昆虫种类多样性丰富,鳞翅目为灯下昆虫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宁地区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多样性变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7目35科167种组成,其中捕食性昆虫亚群落占16科86种,以瓢虫科和隐翅虫科为主体;蜘蛛亚群落19科81种,皿蛛科、肖蛸科、球蛛科及狼蛛科为优势类群。各优势类群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动规律。捕食性天敌种类组成多且结构复杂,对玉米害虫有很好的跟随控制作用,生产上应该加强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吸虫器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与非稻田生境的捕良性节肢动物天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385种节肢动物。其中115种为捕食性(肉食性)天敌,包括81种捕食性蜘蛛和34种捕食性昆虫,捕食性天敌物种所占比例为29.87%。在115种食性天敌中,稻田与非稻田生境有48个共有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多样化种植对稻田天敌功能团在不同作物生境间的移动(或称"跨境移动")的调控作用,于2008—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利用双向陷阱法、双向透明粘板法和双向马氏网法监测水稻单作系统(RR?)、增种玉米的水稻多作系统(RC)和增种大豆的水稻多作系统(RS)中天敌的跨境移动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RR?、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蜘蛛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00、6.25和8.00种,跨境移动的寄生者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7.25、42.75和48.00种。2008年和2009年,与RR?相比,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天敌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均没有显著增加。2008年,RR?、RC和RS中,移入稻田的捕食性昆虫个体数量分别为6.75、9.33和2.67只,移入稻田的蜘蛛个体数量分别为43.58、13.54和18.54只。与RR?相比,除2009年的捕食性昆虫外,2008年和2009年,RC或RS中移入和移出稻田的天敌功能团个体数量无显著增加,表明玉米和大豆很可能不能为稻田天敌提供营养物质或适宜生境促进其个体数量的发展,而收获活动可能促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蜂从玉米田移动到水稻田,但这是否有利于控制害虫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汇总了30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生物防治研究所)引进的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系统介绍了引进生防资源的种类、数量、来源国家、引种单位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资源引种提出建议。30年来,累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及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89种、232批次,提供给国内至少21家教学、科研及生产单位。据统计,引进境外天敌昆虫至少69种、212批次,包括茧蜂、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跳小蜂、姬小蜂、绒茧蜂、捕食蝽、捕食螨、古巴蝇、食蚜瘿蚊、防杂草象甲、防杂草实蝇等;引进境外生防微生物资源至少20种、20批次,包括耳霉、疫霉、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虫霉菌、多角体病毒、生防线虫等。这些引进资源的一部分,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半闭弯尾姬蜂、小黑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黄瓜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已在我国商业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水果、茶叶、林业的病虫害防控,部分天敌昆虫已成功定殖,成为国际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的成功案例。显著提升了我国生物防治科研、教学和生产水平,促进了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进步。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型农业生产形势下,发展生物防治,加强生物防治资源引进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捕食性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捕食性蝽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可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利用捕食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相关报道,概括了捕食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取食草地贪夜蛾后捕食蝽的生命参数、植物及化学农药对捕食蝽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归纳了捕食蝽规模化饲养工艺,分析了当前利用捕食蝽防治草地贪夜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控烟田生物灾害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田生物群落的调查表明,蜘蛛、瓢虫、草蛉、隐翅虫、青蛙、蟾蜍等捕食性动物是烟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天敌,是调控烟田生物灾害发生发展的主要生物因子,辅以其他配套措施,可有效调控烟田生物灾害发生,减少用药,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M. Schmid  U. Guyer 《Gesunde Pflanzen》2004,56(7-8):218-221
We tested a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eem and two predatory mite species, Amblyeius cucumeris and Hypoaspis miles, against a spontaneous infestation of a Western Flower thrips population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We treated the infested plants and the soil twice at an interval of 8 days with neem solutions of 0.3% and 0.5%, respectively. Four days after the second treatment, we released the two predatory mite species. We monitored the thrips population with blue insect traps and counted the insects caught regularly. From the 21st week (monitored till the 52nd week)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with neem, we registered no further thrips on the insect traps.  相似文献   

18.
Tables are presented classifying over 80 active substances for their harmfulness to natural enemies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particularly parasitic hymenoptera, predatory mites and predatory insects. The categories used are: harmful, harmful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not harmful. Results are given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hods in some cases. The duration of after-effects is given for Encarsia formosa,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nd Neoseiulus cucume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