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小麦优良新品系农育142和杂辐225经两年品种(系)比较试验和三年21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新品系具有抗倒,抗锈病、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经多年多点试验资料的综合方差分析和稳定性测定,其产量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3.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4.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优良杂交种介绍1、“豫农704”单交种品种来源:河南农学院1969年用二南24自交系作母本,525自交系作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产量表现:1970年在郑州本院农场夏播鉴定试验中,亩产918斤,比“新单一号”增产36.1%。1973年在夏播产比试验中亩产1071斤,比“新单一号”增产41%;同年在商丘五里杨大队和社旗韩庄大队试验,分别比新单一号增产50.9%和5%,1974年在本院农场夏播产比结果,亩产1111.9斤,比“新单一号”增产37%,比“郑单二号”增  相似文献   

6.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8.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9.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在试种杂交高粱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耕作制度的改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全年粮食总产,广大干群应用了高梁育苗移栽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省农科所一年两季移栽“原杂十号”高梁,亩产2267斤;东台县曹(钅敝)公社灭螺新村三队,“原杂十号”移栽的亩产845斤,比直播亩产750斤增产13%;据泗洪县陈集公社红旗大队调查,十三块夏播高梁田中,移栽的十块田平均亩产550斤,比直播的三块田平均亩产470斤每亩多收80斤。  相似文献   

11.
优质稻“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物学院水稻育种组,从佳禾早占/佳辐418的杂交后代中培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经过两年来的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 一、产量表现 “佳辐占”2001年在厦门市区试中,平均亩产404.13公斤,比对照种佳禾早占增产9.64%;2002年继试,平均亩产405.9公斤,比对照种佳禾早占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2.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15.
一■七七年我所对杂交水稻进行了栽培研究,观察生长特性,摸索增产规律,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全所春稻和麦茬稻杂种示范田共14.7亩,平均亩产1143.98斤。其中春(?)南优2号5.2亩,亩产1313.46斤,比对照种国际24,亩产838斤增产56.7%,比南京11号亩产820斤增产60.2%杂交水稻有强盛的杂交优势和特殊的丰产性能,栽培技术和常规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除采用常规品种的先进  相似文献   

16.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杂11号”高粱杂交种,是我所高粱研究室于1984年育成。1985—1987年参加全省杂交高粱区域试验三年和多点对比示范结果,产量比对照种“原杂10号”增产10%以上。最高亩产达650多公斤。该杂交种由于  相似文献   

18.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9.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20.
辽中县六间房公社马龙村大队,71年种了三千二百五十七亩“晋杂五号”高粱,平均亩产八百三十斤。其中有三百多亩超千斤。第六队有三十亩,平均亩产一千六百二十八斤。其主要增产措施是:1.适时细播: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在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